APP下载

中国西南地区草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2016-08-02岑慧连唐祈林

草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

岑慧连,唐祈林

(1.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130; 2.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 雅安 625014)



中国西南地区草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岑慧连1,唐祈林2

(1.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130; 2.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 雅安 625014)

摘要: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种养殖业与饲用作物种植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库》,查阅了1981-2012年近30年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西南地区的实情,对西南四省农区近30年来种植业、农牧比例以及养殖业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西南地区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为主导,经济作物其次,饲用作物种植偏低,畜牧业仍是养猪为主,草食牲畜在稳步增长。

关键词:西南地区;种养殖业;饲用作物

我国西南地区贫困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人口增加、生态恶化和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给西南农业的开发带来了历史机遇,西部农业振兴是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查阅了1981-2012年的《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库》[1]数据源资料,根据我国西南地区近30年来种、养殖业与饲用作物种植的发展情况,结合西南地区的现实,对西南四省农区种植业、饲用作物、农牧比例以及养殖业变化和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1种植业结构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保障,另一方面又是养殖业发展的饲料基础,其双重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2]。从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来看,1980-2010年西南地区各省(市、区)粮食作物面积所占比例同全国一样均在下降,1980-1985年间是粮食作物种植比例降速较快的时段,1985年后降速变缓,到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6.79%、67.54%、62.17%和66.40%,与1980年相比较,四川、贵州和云南降幅分别为26.17%、29.65%和28.52%(表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大体呈增长趋势,到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分别为29.60%、28.59%、29.49%和28.34%,与1980年相比较,四川、贵州和云南增幅分别为235.56%、110.58%和298.59%。其它作物(包括饲用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仍同全国变化趋势一样,所占比例相对均较小,且年度间波动较大。到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其它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分别为3.60%、3.87%、8.34%和5.26%。

除四川外的西南各省(市、区)农作物总面积持续增加,从种植业结构演变趋势看,首先粮食作物比例不断减小,但占种植业结构中的比例除贵州少数年份外,均在65%以上;其次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及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例均持续上升;而其它作物种植比例较少,大多在5%左右,种植业结构仍主要是“粮-经”二元结构。之所以粮食作物比例不断减少而经济作物比例持续上升,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从以粮食为主向多样化转变,经济作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从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西南地区占有较高比例的粮食种植业,能为发展具有更高效益的饲用作物提供所需的土地资源。近年来,随着西南农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优质饲草料供不应求已是不争事实[2-10]。这在客观上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加大调整种植业结构力度,使种植业逐渐向同时满足人们粮食消费和饲草料生产加工需要转变,逐步增加专用与兼用饲用作物生产,促进传统“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3-8]。

表1 1980-2010年西南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注:①包括饲用作物及其它小作物;*,重庆1997年建直辖市。数据来源为《中国农业年鉴(1981-2011)》。下同。

Note: ① Others including fodder plant and other minor crop; *, Chongqing was founded as Municipality; Data source, China Agriculture Yearbook from 1981 to 2012. The same below.

2农牧比例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各省(市、区)同全国一样,农业总产值在大幅度增加,至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 007.50亿、4 017.20亿、946.30亿和1 746.70亿元(表2),占全国同期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1.51%、6.02%、1.42%和2.62%。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牧业产值分别达到326.60亿、1 705.20亿、304.20亿和588.80亿元,占全国同期牧业产值的比例分别为1.57%、8.19%、1.46%和2.83%。

表2 1980-2010年西南地区农牧比例

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980-2010年牧业产值相对比例可以看出,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牧业比例不断提高,到2010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32.42%、42.45%、32.15%和33.71%。可见,省(市)的养殖业已从改革之初的家庭副业发展到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牧业产值所占比例大多在50%以上乃至70%以上相比,西南地区牧业发展尚有较大空间。

3养殖业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优良畜禽品种和先进饲养技术的引入,特别是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防疫和财政补贴体系等方面的完善,西南地区同全国一样,养殖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4-5]。我国是养猪大国,西南是我国养猪的重点区域,占全国1/5以上份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80-2010年云南养猪总量翻了3倍,贵州翻了2倍以上(表3)。到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养猪头数分别达到3 568.4万、12 336.2万、3 305.0万和5 728.6万元,依次占全国的3.16%、10.91%、2.91%和5.06%。与养猪相比,西南各省(市、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更快,正在成为一个新兴草食畜(肉牛、肉羊)养殖的产区,“粮猪安天下”的格局正在不断打破。至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牛羊头数分别达到536.9万、4 488.1万、1 098.2万和2 623.7万,四川、贵州和云南饲养数量较1980年翻了1倍以上。

表3 1980-2010年西南地区养殖业情况

从比例上看,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的猪饲养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同期比例;而牛羊肉比例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一直低于全国同期水平。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演变规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对牛羊肉等草食畜牧产品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市场机制下,供需关系对价格具有重大的影响,牛羊肉等草食性畜牧产品需求的增加将给予经济主体强大的激励,从而增加牛羊肉的市场供给[11]。

4小结

综上,近年来西南地区各省(市、区)农、牧总产值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导,经济作物其次,而包括饲用作物在内的其它植物种植比例偏低;畜牧业仍是养猪为主,草食家畜为辅,并且西南农区养殖业仍处于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其草食家畜饲草料来源主要是依靠野生饲草资源,加上劳动力缺乏,种草成本较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草产业的发展[2-10]。随着西南农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饲用作物种植越来越受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重视,饲草生产量将会大量增加。随着现代养殖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饲草料生产要求推行“粮-经-饲”三元高效种植结构模式[11],对优质饲草料和饲料日粮的营养和科学配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饲喂方式,或随季节变化有什么就喂什么的饲喂方式。在保证基本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饲用作物,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1981-2010).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 Editing Committee.China Agriculture Yearbook from 1981 to 2012.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in Chinese)

[2]王晓玉,薛帅,谢光辉.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8.

Wang X Y,Xue S,Xie G H.Value-taking for residue factor as a parameter to assess the field residue of field crops.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17(1):1-8.(in Chinese)

[3]尹俊,胡汉栗.云南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中国畜牧兽医学报,2008(2):28.

Yin J,Hu H L.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Yunnan grass industry.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2008(2):28.(in Chinese)

[4]张新时,李博,史培军.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1-7.

Zhang X S,Li B,Shi P J.The developing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 of southern grassland resources.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1998,13(1):1-7.(in Chinese)

[5] 洪绂曾,王元素.中国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回顾与思考.中国草地学报,2006,28(2):71-75,78.

Hong F Z,Wang Y S.The strategical thinking of grassland agriculture in southern China.Chineses Journal of Grassland,2006,28(2):71-75,78.(in Chinese)

[6]重庆市农业局.重庆市草原资源现状及利用对策.[2005-05-10].www.cqagri.gov.cn.

[7]林祥金.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的研究.四川草原,2002(4):1-16.

Lin X J.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o grassland in mountain areas of southern China.Journal of Sichuan Grassland,2002(4):1-16.(in Chinese)

[8]山薇,田传练,杨晓东.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是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出路.中国草地,1996(5):58-62.

Shan W,Tian C L,Yang X D.Plant fodder grass raise livestock is the necessary development way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Grassland of China,1996(5):58-62.(in Chinese)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11-29.

[10]皇甫江云,毛凤显,卢欣石.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草业学报,2012,21(1):75-82.

Huangfu J Y,Mao F X,Lu X S.Analysis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southwest China.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2,21(1):75-82. (in Chinese)

[11]欧阳克蕙,王堃.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发展战略.草业科学,2006,23(4):17-22.

Ouyang K H,Wang K.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grassland in South China.Pratacultural Science,2006,23(4):17-22.(in Chinese)

(责任编辑武艳培)

DOI:10.11829/j.issn.1001-0629.2015-0378

*收稿日期:2015-07-03接受日期:2015-09-09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8)

通信作者:唐祈林(1971-),男,重庆云阳人,教授,博导,博士,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E-mail: tangqilin71@163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6)3-0535-05* 1

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Qi-linE-mail: tangqilin71@163.com

Plant and animal farming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west China

Cen Hui-lian1, Tang Qi-lin2

(1.Library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2.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d farm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proportional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Data referring to aquaculture and the Southwest forage crops from 1981-2012 were obtained from “China Agriculture Yearbook Databas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age crop area by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oriented cash crops are the predominant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 pigs are the main livestock and grazing livestock is in the steadily growth.

Key words:southwest of China; plant and animal farming; forage crops

岑慧连,唐祈林.中国西南地区草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草业科学,2016,33(3):535-539.

Cen H L,Tang Q L.Plant and animal farming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west China.Pratacultural Science,2016,33(3):535-539.

第一作者:岑慧连(1971-),女,四川雅安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图书情报研究。E-mail: cenhuilian71@163.com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百年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惠西南地区古近系转换带型源-汇系统研究及其勘探意义
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与中国西南地区初秋降水的关系
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特征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1951-2011年西南地区春旱成因初步分析
基于MET系统对SWCWARMS及GRAPES模式在西南地区的站点检验分析
西南地区不同地质灾害影响区的降水阈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