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视角下对“老人农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2016-08-01唐馨蕊

大观 2016年7期

唐馨蕊

摘要:目前,“老人农业”现象对于老人、农业本身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已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难题。对于这一难题,本文剖析了“老人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文化及社会服务三个层面出发,探讨农村社会工作解决“老人农业”的方法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人农业”;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经济不断发展,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使无数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放弃务农选择到城市打工。基于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及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农村劳动力逐步发展成以老人务农为主。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我们需要对“老人农业”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一、“老人农业”存在问题

首先要谈谈“老人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人自身。1)老人的健康问题。据资料显示在参与农业的人员中,大于51岁的从业人员占32.5%。其中50~59岁老人的比例为90.3%,60~69岁老人的比例为77.9%,70岁以上的老人的比例为29.5%,表明较高龄老人参与农业的数字较为庞大。由于农业本身的性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体力,持续的高强度作业对于老人来说,对其身体会产生影响。同时,所带来的医疗花费对于老人负担很大。2)老人收入问题。现有资料表明低于1000元收入的农村留守老人占42.3%,有近一半留守老人的收入不能很好的维持其生活,并且在其中不乏还有一部分要照看孙辈。“老人农业”深刻影响老人生活质量。

(二)农业本身。1)生产效率低下。由于老人的体力与精力都受到很大限制,为保证劳动在自身可承受范围之内,他们会选择离家近好种收益好的农田耕作,放弃那些费时费力的农田。这样的耕作方式使大量农田被搁置荒废,难获与现有农田成比例的粮食产量。土地粗放经营日益严重,粮食产量问题也日趋严重。2)非可持续性。大部分老人受教育水平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看待事物的眼光并非长远。“懒人农业”即老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种田更方便省力且效果显著。但这样的农业模式对于耕地产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大,后果就是难弥补且难以发展可持续农业。3)粮食产量结构性问题。有学者表示,老人农业主导下主粮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而辅粮却在不断下降。由于主粮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简便所以老人会更青睐主粮,且种植产量与质量都相对较高。但是辅粮竞争优势差,难以实现大的机械化使老人放弃。这样导致粮食结构失衡,某些辅粮的价格急剧攀升导致粮食市场不稳定。

(三)整体社会的视角。1)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老人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主粮的生产质量较高但缺乏竞争力。再者老人农业对于辅粮的选择性种植导致许多辅粮需要进口才能满足需求,进而难保国家的粮食安全。2)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影响。据估计未来二三十年间,还将有两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需要向城市流动。本来作为农耕群体的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转变为城市对粮食的需求者,增加了粮食需求量。生产效率较低的老人农业难以提供足够的粮食,对于弥补此缺口会是很大问题。

二、问题解决建议

在了解“老人农业”的问题后需思考农村社会工作能为解决“老人农业”问题做些什么。

(一)经济方面。1)建立农业生态体验园。整个社会都存在对农村忽视的情况,劳动力的迁移也就理所当然。通过建立农业生态体验园吸引大量城市人来到农村田间体验务农的辛苦与快乐,推动村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降低城乡之间的排斥,其产业化所带来的效益也会吸引农村年轻劳动力回到农村。农业生态体验园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寻找愿意加入的农民,向当地政府申请寻求资源支持建立试点,促使农民广泛参与并积极调整适应。2)新型农业资源投入。解决“老人农业”问题,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投入及社会力量支持发展新型农业。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需要大量投入到新型农业建设中。人才、社会力量的融入需要农村社会工作的引导。可以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吸收大量资金与物质资源,运用这些资源来吸引大学生加入。在农村老人的支持下,老人提供实践经验,人才提供科技支持共同致力于新型农业从而改变现状。

(二)文化方面。1)注重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整个社会将关注点放在城市时,农村也会对城市向往。因此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在教育上强调农村的重要性。农村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城市应当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呼吁全社会对现有农村及“老人农业”的关注。2)新型农民培养。“老人农业”造成的农业非可持续及未来是否有人种田问题让人担忧,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具有紧迫性。在农村鼓励志愿团队下乡教育是最直接的办法。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应开设相关项目为愿意接受培训的群体提供帮助。3)农村文化氛围营造。为了吸引部分劳动力留在农村,营造农村文化氛围给予农村认同与归属也十分重要。尤其当今农村集体意识淡化,更需要培养这种氛围改变现状。农村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丰富的文化活动必不可少,尤其逢年过节时大型活动的广泛召集参与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社会服务方面,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服务站的建立。困扰“老人农业”一方面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成本高、农田水利破坏及农业技术服务不足。那么建立农业服务站就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首要构想。在农村,农村社会工作通过与农村社区合作,并向当地政府寻求支撑在农村社区建立农业服务站。农业服务站配备具备农业专业素养与技术的人员,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同时也有专业农村社会工作者。农业服务站的作用就是在农民遇到困难时可以有专业的帮助。在农业服务站的支持下促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减轻农民的负担,建立合适的机制带领农村社区成员共同维护农田水利建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为“老人农业”中的技术及机械化问题提供了帮助与支持,另一方面农业服务站能够吸引人才加入。同时,在农业服务站支持下,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竞争力提升也能够带动劳动力的回归。

【参考文献】

[1]白南生.子女外出务工_转移收入与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 2007(10).

[2]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04).

[3]李尚海.谁来种地:隐忧与出路——江西省九江市农民种地情况调查与思考[J].农业工作通讯,2013(03).

[4]纪志耿.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思_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持续增产的悖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5]程必定.中国的两类“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 2011(08).

[6]张和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问题和农村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战线,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