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馆藏应侯启戟看楚风北渐

2016-08-01靳花娜王杰巩镭

大观 2016年7期

靳花娜 王杰 巩镭

摘要:应侯启戟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M321,属于战国中晚期器物,戟身刻有六个错金铭文字,字体采用鸟虫书体,带有明显的楚国风格。此戟的发现与释读对研究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碰撞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应侯启戟;鸟虫书;楚风北渐

应侯启戟出土于2003年平顶山应国墓地M321,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戟援长而狭,前锋峻削,援中脊呈条状突起;胡上有三个长条状穿,援脊右上部有一个半圆穿,内上有一个长条形和一个圆形穿,分布于左右(图一)。戟错金铭文共六个字,援部和胡部各三个字,铭文为:应侯启之用戟(图二)。[1]

援部首字释读为“雁”,即“应国”之“应”的本字,出土的应国铜器铭文皆如是作,或隶定作“痽”。[2]此字增一鸟形于字上,添一蛇于字左。

援部第二字释读为“候”,此字增一虫于字上,添两爪于字左。

援部第三字释读为“启”,此字增一鸟形于字上,添两爪于字右。

胡部三字依次为“之用戟”,皆为简化鸟形于字下。

从以上铭文释读来看,“应侯”即为应国国君,“启”乃为应侯国君之名。由此可以断定,此件铭文戟为应国国君启之用兵器。古应国自周成王时分封立国于山西,后为拱卫周王室,抵御南方诸族入侵,迁至沙汝河一带,即今平顶山地区。

应侯启戟的铭文字体为错金鸟虫书。在先秦时期,“错金书”是一种特殊青铜铭文的制作工艺。其方法是先将文字以“阴文”的形式铸刻在青铜器皿上,然后把黄金锤锻成金丝,镶嵌在器物表面的文字上。由于黄金具有自身独特的光泽,所以应侯启戟上的铭文如今仍清晰可辨,错金字体风格依然光彩照人。那么何为鸟虫书?曹锦炎在《鸟虫书通考》一书中提到,鸟虫书是指在文字构形中改造原有笔画使之盘旋弯曲如鸟虫形,或者加以鸟型、虫形等纹饰而写成的美术化的字体。在形式多样的鸟虫书中,有鸟头的为鸟书,无鸟头的为虫书。鸟虫书构形分为六类:增一鸟形、增双鸟形、寓鸟形笔画中、增简化之鸟、虫形、增虫、爪形、增其他纹饰等。鸟虫书最早应属楚王子午鼎,最晚的为越王不光剑,流行时间近二百年。[3]鸟虫书最初起源于楚国,伴随着楚国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政治版图不断扩张,以楚国青铜器为载体的鸟虫书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先后到达吴越、中原以及齐鲁等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鸟虫书广泛应用到青铜兵器的铭文书写中去,至此也已达到了鸟虫书的鼎盛时期。

应侯启戟的发现为楚文化北渐提供了实物证据,同时也证实了在战国时期,位于平顶山地区的古应国也应用过鸟虫书,对研究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碰撞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与应侯启戟同一座墓出土的还有众多精美的陶礼器,有陶鼎(图三)、陶簋、陶壶、陶敦等(图三)。这批陶礼器带有明显的楚风特点,以至于最初发掘时,考古人员根据器型将此墓定格为楚国贵族墓葬。但我觉得依据应侯启戟铭文的记载,此墓葬应为战国中后期一代应侯墓,但此时的应国应该仍处于楚国的监国之下,礼制故效仿楚国而行之。

到战国中后期,楚国国力日渐衰微,对于方城之外的诸侯国直接控制力逐渐减弱,为了缓冲中原各国对楚国的进攻,部分诸侯国在楚国的扶植下出现了复国的现象。沙汝河一带的应国旧贵族也在此时恢复国号,承袭应侯爵位,但其仍在楚国和中原各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从其无力铸造精美的青铜礼器,但他们又不甘降低自身贵族身份,故而以制做了同礼制的带有楚风的陶礼器来代替,由此可见应国后裔在楚风北渐中存亡绝续的坎坷命运。[4]

【参考文献】

[1]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增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447.

[2]容庚.金文编.“痽”字条[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何琳仪.<鸟虫书通考>读后[J].考古,2000,(10):92-93.

[4]张水木,娄金山等.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125.

作者简介:靳花娜,女,1985年生,河北省邯郸人,平顶山博物馆助理馆员。

王 杰,男,1983年生,河南省周口人,平顶山博物馆助理馆员。

巩 镭,男,1984年生,河南省平顶山人,平顶山博物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