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存孝其人其武

2016-08-01丁桥

新课程·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兵器武术

丁桥

摘 要:山西灵丘当地,关于“十三太保”李存孝故事流传甚久,对其武功的谈论更是人们口头经久不衰的话题,欲从文献梳理及当地传说的角度对李存孝其人其武作一探究,以期对地方人物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李存孝;武术;兵器

一、李存孝其人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新五代史·义儿传》之所以称李存孝为“代州飞狐人”,即今河北涞源县人,但涞源县志既无文字记载,又无民间传说,疑与“飞狐道”混淆。试想,如此出名的历史人物,地方县志不能不记载,反而是邻近的灵丘县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按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原则,当属灵丘人无疑。据载北魏时,北魏政府从大同向中原修过一条国道,在灵丘一段称为“灵丘道”,在唐代“灵丘道”又称为“飞狐道”,而清康熙《灵丘县志》亦记载“后唐李存孝,邑人”。另据孤本元明杂剧《飞虎峪存孝打虎》所叙沙陀李克用因受命剿灭黄巢,在雁门关夜梦为一只飞虎咬伤,此梦兆应得一员猛将。越日在围猎时,见一青年单身杀虎,乃邓大户的放羊娃安敬思。李存孝故里灵丘县武灵镇庄头村第一大姓亦为邓姓,这绝非凭空所造。另村中戏台对面供奉之人就是李存孝,而其他地方则无此种现象,显然是当地人对其威名的一种高度敬仰,渐而形成的地方人格崇拜。另县城东魁见村小学附近有其故里碑,灵丘县城魁见村内,存有明代和清代树立的两通李存孝故里碑,碑文均为“护国勇南公太保大将军沁州王李存孝故里”字样,从地方志的多处记载、民间传说以及众多遗址考证,李存孝应为灵丘人。

二、李存孝其武

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打仗除了依靠武术技巧外,个人体力至关重要。两者兼备方能在战场上持久作战。李存孝武艺惊人,每战必胜,赢得了“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美誉。

1.力气巨大

李存孝儿童时期就力大无比。现在庄头村尚有当年李存孝掷虎的涧沟,被人们起名为“掷虎涧”,它应证了这样一件历史事实。据清《灵丘县志·忠义》记载,李存孝“童时牧羊大涧前,值晋王李克用围猎得虎,争相逐射过景思侧,景思恐噬羊乃徒于搏杀,隔涧掷还,一军皆惊,晋王异而收为养子,赐姓李名存孝,出入军中多立奇功”。至此,李存孝跟随晋王走上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新唐书》中记载:“存孝,飞狐人,所谓安敬思者,善骑射,攻葛从周,败张浚、韩建,数有奇功。”可见其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战功卓著。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在人们熟悉的各种日常民俗活动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心理,饱含着诸多物质和精神因素,并且包含着一定历史事实的因素。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中,有一种存孝打虎的图案,缘于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几岁时为救父亲,把一只恶虎打死。人们将这个故事以艺术性的形式体现出来,设计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剪纸艺术,以期实现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追思,表达人们崇尚勇敢和智谋的精神。贯穿灵丘县城的主要水道为唐河,曾有李存孝的一则传说:一日,存孝放羊上了灵丘城北的猫儿山头,朝下一看,只见唐河东流,宛若银带,两岸一马平川,一片翠绿。他看得高兴,顺手拿起身边一块光滑的石头,缠绕在铁鞭杆梢上作响石,双腿前弓后蹬,猛然用力,只听一声如雷巨响,山摇石飞,响石被掷于二十多里远的唐河岸边固城道上,响石至今犹存,石头光浩滑润,中央有数匝印迹,相传那是李存孝铁鞭稍缠绕留下的痕迹。

上述材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大涧、猫儿山、古城都是存孝故里庄头附近区域,而故事围绕这一区域展开必然有一定合理性。总之,李存孝是一个力大无比的人。

2.善使兵器

《旧五代史》:“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史料原文所描述猛将李存孝所用主战长兵就有槊,形状似矛,是骑兵用的重兵器,可用于刺、挑、扫、削。最早的槊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发展迅速,尺寸比宋以后的枪要长。但同一段文章字句也描述李存孝独舞“铁楇”,“楇”一词历代古兵图谱记未见记录,疑为“挝”之笔误,如是挝有两种说法,一为拳状握钉的重型长兵器,后世多用着仪仗器;另一说法是短兵中的抓,笔者倾向于前一种,既李存孝所用为一种一端带抓的长型武器。再看《新五代史·义儿传》:“……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都提到了李存孝所使用兵器问题。一般理解,槊和楇都是较长武器,显然骑兵作战同时使用不太实际。两则材料都于槊前面辅以“坐“字,而在讲楇时都用“舞”,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槊短楇长,孔琳琳等撰文认为李存孝使用过的应为一种“毕燕挝”,所向无敌,成为当时最勇猛武士。笔者认为,李存孝主要使用楇,而以槊辅之。两则材料都指出李存孝作战时换乘两马,战马休息而人不休息,再次证明他的体力令人叹服。在宋《薛居正》所著《旧五代史》中有“存孝激励部众,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生擒季筠于军中。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该材料之“舞槊”应为指挥冲锋之意,是仪式性而非真正格斗。

李存孝作为一个英勇的历史人物而扬名千秋,关于他的事迹,正史中记载很少,但在当地人口中却是不胜枚举,其中谈及最多的就是他神奇的武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的尚武观念。

参考文献:

[1]赵成玉.灵丘县志[M].1版.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11.

[2]郭富强.子母绵掌[M].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

[3]欧阳修,张传玺.新五代史[M].1版.邵育欣,译.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4]薛居正.旧五代史[M].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3-09.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1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

[6]孔琳琳,杨明.五代猛将李存孝精武演绎与考究[J].兰台世界,2014(11).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兵器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