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构建及分析

2016-08-01朱宗乾

生产力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理商业模式要素

朱宗乾,刘 彬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构建及分析

朱宗乾,刘 彬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文章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从焦点企业、社交红利以及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并对模型中各影响要素及其关系做了阐述。研究表明:企业创新文化、网络连接变化、网络应用场景变化、消费需求升级、社交红利、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驱动、公共政策支持是影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中产生关键性作用。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关键影响要素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加快推进“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对于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产业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了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者们已有所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的研究

初期研究中,学者们先是对“互联网+”的具体产品进行研究,郝身永等(2015)[1]讨论了余额宝极低的理财门槛、极低风险下实现相对于银行活期的稳定高收益、可以快速便捷地通过PC端或智能终端进行购买和赎回操作、以等同于现金的流动性进行各种支付优势。然后,有研究者进一步讨论了“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互联网与某些传统行业相结合的优势,翟永会(2015)[2]提到“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在于:(1)“三流一体”特性,海量的潜在客户群;(2)交易成本的降低,边际价值的递增;(3)大数据的应用,信息不对称的减少;(4)业务渠道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更进一步郝身永(2015)[3]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具有四重竞争优势:(1)渠道优势;(2)长尾效应优势;(3)价值优势;(4)资源整合优势。Zhang,R.P等(2015)[4]以家具行业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要素的研究

在互联网与某些传统行业融合创新方面,朱晋川(2013)[5]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受需求拉动(包括降低成本、信息对称、降低风险和习惯改变)和供给推动(包括企业逐利、云计算、数据搜索和技术普及)的共同影响;施青华等(2015)[6]认为多层次市场需求满足、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创新、金融服务内在改革需求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产生的动因。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O2O模式创新方面,陈佑成等(2015)[7]针对多案例分析研究,提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驱动,O2O电子商务模式将不断地演化和创新。从“互联网+”自身特性角度出发,学者研究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要素,罗珉等(2015)[8]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是社群逻辑下的平台模式(社群平台),而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满足了顾客深层次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追逐的是连接红利,后者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来源动力;荆浩等(2016)[9]结合尚品宅配的转型,提出“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的关键要素是大数据与信息化。与此同时,刘建刚等(2016)[10]基于扎根理论得出滴滴出行在信息对称、营销策略、产品与服务、企业价值链等方面实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以往大多数从单一视角探索“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要素的问题,缺乏系统性;(2)前期的研究未涉及关键影响要素间关系的确定以及其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问题;因此,本文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相关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基础上,厘清关键影响要素系统关系,构建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研究成果能为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企业要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明确影响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基于典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特点,综合以往学者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从企业价值活动方面展开的研究成果[11-13],结合我国特殊环境,从“环境-行为-绩效”(S-C-P)的逻辑思路展开,可以勾勒出一个初步的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模型,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和能力、社交红利、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见图1。

图1 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

(二)模型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由图1可知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影响要素由企业资源和能力、社交红利、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资源和能力支撑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设计,当其面临来自外部特殊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的压力时,企业会寻求商业模式的变革来突破环境压力,而这种变革会受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影响。同时,当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环境有高的契合度(合法化)后,最终会获得社交红利,进而提升企业资源和能力,使其更有动力进行创新活动。

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分析

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对影响创新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把握,从中发现关联性。通过建立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不仅能够呈现各关键要素影响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全貌,而且可以更清楚的评估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劣和应用价值。

(一)企业资源和能力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受企业资源和能力要素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内容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变化,已经转变为企业的创意及新业务系统设计能力[14],因此这里主要考虑企业创新文化要素。Hurt等(2007)认为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面对创新时的意愿及开放程度,是企业文化在创新方面的体现[15],具有首创精神、风险倾向、创新能力、环境融合等特征[16]。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对内对外的重要要素,企业能够根据发展环境和竞争力,通过综合考虑与全面分析,在自身企业创新文化的作用下,能有力、有计划地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创新,以及时恰当应对外部环境、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宏观环境

公共政策支持、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驱动构成了影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宏观环境。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的提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互联网+”方面创新的公共政策支持,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商业模式创新的压力。面对信息爆炸,需要有精确的数据储存、分析、加工的技术与能力,大数据与云计算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技术驱动生活、技术改变商业在“互联网+”时代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从互联网商业化的角度看,技术驱动要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行业环境

来自网络连接变化、网络应用场景变化、消费需求升级三方面行业环境的压力会对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一定影响。伴随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的连接能力变得更强,连接的范围更广,时空界限被改变了,这种改变在促进人类行为方式变化的同时也对传统行业形态产生了影响。网络应用场景直接影响用户的行为,场景不一样导致用户行为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必须围绕应用场景来构建,缺乏场景思考的商业模式没有生存的空间。同时,在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层级化出现的时代,消费需求的升级会推动“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产生更加多样化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四)社交红利

社交红利就是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其会让企业取得海量的流量与用户,更快速的发展,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拥有更高的用户黏度,获得更好的收入。社交红利有两大核心基础,分别是基于社交网络所形成的社交媒体以及基于社交工具所形成的社群。社交媒体与社群的发展与形成,推动了互联网商业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当企业在获取社交红利后,其会有更强的创新意愿来进行下一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的资源和能力。

五、结语

在相关文献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构建了影响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模型,并阐述了模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发展了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机理模型的建立能够使影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可以更清晰的评估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优劣和应用价值,进而为“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方向。本文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企业资源和能力要素、宏观环境要素、行业环境要素、社交红利要素与“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正确性。同时,企业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失败,未来的研究也可以从企业如何降低以及规避这些风险展开,为企业更好地进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1]郝身永,陈辉,2015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期冲击与深远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96-104.

[2]翟永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路径——基于竞争优势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3):46-50.

[3]郝身永,2015.“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多重竞争优势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9):41-44.

[4]Zhang R.P.,Liu J.R.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e New Formats of“Internet Plus”-A Case Study on Furniture Industry[J].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5(8):886-893.

[5]朱晋川,2013.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10):5-8.

[6]施青华,刘兰娟,2015.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进展[J].上海金融(8):71-75.

[7]陈佑成,郭东强,2015.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中国O2O商业模式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4):14-22.

[8]罗珉,李亮宇,2015.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1):95-107.

[9]荆浩,刘垭,2016.尚品宅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J].企业管理(2):107-109.

[10]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软科学,2016,30(7):30-34.

[11]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 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12]AMITR,ZOTT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13]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5):86-92.

[14]刘莉莉,朱欣民,2014.互联网服务企业免费模式的概念模型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3):120-123.

[15]Hurt H T,Joseph K,Cook C D.Scal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veness[J].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7,4(1):58 -65.

[16]赵景峰,王延荣,2011.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文化特征与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12):184-185.

(责任编辑:D 校对:R)

F062.5

A

1004-2768(2016)12-0001-03

2016-09-23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R007);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项目(107-00X901)

朱宗乾(1962-),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与ERP实施;刘彬(1990-),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与ERP实施。

猜你喜欢

机理商业模式要素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从0到N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雾霾机理之问
也谈做人的要素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