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2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29曾小玲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源517000

北方药学 2016年7期

曾小玲(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河源 517000)

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曾小玲(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104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氨茶碱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观察组予以咖啡因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综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用药后d1、d2、d3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呼吸暂停消失时间、辅助通气使用率等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用药治疗3d后相关疗效指标均较用药d1时有明显改善(P<0.05);用药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中,应用咖啡因较应用氨茶碱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 咖啡因注射液 氨茶碱注射液

咖啡因是一种呼吸中枢兴奋剂,具有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药物[1,2]。但因其在国内应用时限较短,对于治疗AOP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安全性尚不明确,研究报道并不多见,笔者为研究探讨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开展本临床研究,现将其综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4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3]和排除继发性因素引起如感染、低血糖、颅内出血,所有患儿家属自愿接受本项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平均胎龄(29.5±1.7)周,平均出生体重(1350±152)g;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胎龄(29.7±1.6)周,平均出生体重(1342±161)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性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本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心电血氧监护、保暖等常规处理。对照组予氨茶碱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首次负荷剂量为4mg/Kg,30min内泵完,后以2mg/Kg/次的剂量维持,间隔12h输注一次),观察组予以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贝优诺)静脉泵入治疗(首次负荷剂量为20mg/Kg,30min内泵完,后以5mg/Kg/次的剂量维持泵入,每日输注一次);两组分别治疗3d,治疗过程中必要时予辅助通气(CPAP或气管插管)。两组在治疗周期内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指标:分别观察及记录两组在用药治疗d1、d2、d3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呼吸暂停消失时间、辅助通气使用率。

1.3.2不良反应发生指标:分别观察及记录两组在用药治疗d1、d2、d3内心动过速、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喂养不耐受、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依据相关文献报道[4],将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分:1级:有呼吸暂停发作,但能自行恢复正常(1分);2级:有呼吸暂停发作,但不能自行恢复正常,需通过氧气刺激才能恢复(2分);3级:有呼吸暂停发作,但不能自行恢复正常也不能通过氧气刺激恢复,需通过足底刺激才能恢复(3分);4级:有呼吸暂停发作,经上述方法均不能恢复,需通过辅助通气才能恢复(4分)。

1.5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各项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的比较:治疗用药后d1、d2、d3观察组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呼吸暂停消失时间、辅助通气使用率等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用药治疗3d后相关疗效指标均较用药d1时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的比较(±s)

表1两组临床疗效指标的比较(±s)

注:与同组d1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次)用药d1  用药d2  用药d3  呼吸暂停消失时间(d)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分)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次)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分)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次)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分)对照组 52 7.9±2.1 4.0±1.5 6.9±2.2 3.4±1.3 5.2±1.6*2.8±0.9*6.4±2.7观察组 52 6.3±2.3▲ 3.0±1.1▲ 5.3±2.8▲ 2.6±1.0▲ 4.0±1.4*▲ 1.9±1.2*▲ 5.1±2.3▲t 1.138 1.127 2.458 1.520 3.057 2.019 2.324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指标的比较:用药治疗后观察组心动过速、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喂养不耐受、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指标的比较[n(%)]

3讨论

咖啡因作为甲基黄嘌呤类药物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逐渐用于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诊治,但因其一直是在国外应用,近年来才逐渐在国内上市并得到应用,但国内对其的应用经验尚不足。咖啡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范围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同时还能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如沈珍珍等[5]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表明,枸橼酸咖啡因能明显减少AOP的发生次数,治疗3d后其发生率降低约51%。近年来随着其在国内的应用不断增加,亦有咖啡因防治AOP的国内临床研究报道呈现,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较氨茶碱更能减少AOP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提高治疗有效率,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之,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中,应用咖啡因较应用氨茶碱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但因咖啡因在国内上市及应用时间不长,其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赵颖.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3):205-208.

[2]杜立中.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2):88-92.

[3]姚丽,富建华.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及治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2015,7(1):1-2.

[4]刘洪杰,朱艳萍.枸橼酸咖啡因在新生儿期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3):69-72.

[5]沈珍珍,文革生.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207-209.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7-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