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

2016-07-24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山东成武274200

学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原则内容

具 莹(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山东 成武 274200)



浅谈地理教学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

具 莹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山东 成武 274200)

摘 要: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展示与点评环节是最为精彩的,而处理好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就在于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堂探究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提出了课堂探究问题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原则。

关键词:地理教学;探究问题 ;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校地理教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收效显著,如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积极活跃。纵观我校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课堂,其精华部分在于学生的展示与点评环节,这两个环节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最精彩、最耀人眼目的部分,处理好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前提是设计科学的、合理的课堂探究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简要谈谈地理课堂探究问题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及原则。

一、“三个不要”原则

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三个不要”原则。

(一)不要是课本内容的再现

课本上明明白白、介绍很清楚的内容,学生一眼就能找到,这样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不要作为探究问题。

(二)不要太难

高中生知识储备有限,与他们的基础不相符的或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难题;还有些知识涉及到学科间的交叉,如要解决某个地理问题需要用到物理上的某个知识,但在学生还没学这个物理知识点,这样的问题也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所无力探究的,不要作为探究问题。

(三)不要跳跃性太强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一般都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若设计的问题不符合这种思维原则,跳跃性太强,就失去了探究的价值。

二、“三个应当”原则

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探究问题时,要坚持以下“三个应当”原则。

(一)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由《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这个标准之上。所以每次设计探究问题之前,教师应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逐条分析,确保学生的理解清晰、到位,这样就保证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二)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这样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设计,哪些问题不需要,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其次,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设计探究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可以把教材内容分为三类:

第一类:较难且探究价值不大的内容,即以学生现有水平难以探究或者就算他们能分析出来但消耗的时间较多,取得效果不明显的内容。例如,在地理学习中,不少学生就反映为什么经线、纬线那么多,分布那么复杂。我们都知道经线和纬线在地球表面上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而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这样的内容是前人规定好的,教师只要把经线、纬线的分布讲清楚就行,重点是经线、纬线的应用。我曾听一位数学教师说过:“数学中的一个定理是不知是多少数学家证明了多少次才得到的一个结论,若是让咱们的学生去探究、去证明可能吗?当然,探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没有探究的必要,学生只要能理解并会应用就可以了。”针对这类内容,正确的做法还是以讲为主,设计的探究问题侧重对知识的练习与巩固,通过让学生展示探究题目的答案及讲解分析思路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二类:有探究的价值,但学生探究起来有些难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雪、风的变化时,我给学生讲这主要是受天气系统的影响。有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叫“锋”,我把“锋”的概念和分类做了详细的解释,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画?要学生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画,那锋面的特点理解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解释冷、暖锋的绘制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只会画图(书上就有),却不知原因从何说起。经过思考,我把这个探究题改成一组小的问题,让学生先对一个个小问题进行分析,再综合起来,这样他们就对“锋面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注重设计探究问题的梯度。

第三类:较简单的内容,即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的内容。对这类内容,最开始我的理解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直接背下来就行了,没什么可探究的。可后来发现,越是简单的内容越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考察与之相类似的其他现象或者案例。所以针对这类内容在设计探究问题时我们要关注课本以外的、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就是侧重知识的广度。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时,课程标准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一般只是看教材上有哪些影响,但这是不够的,针对这类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探究问题的:结合实例,你还能说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关注点移向教材以外的生活实际,一些新的答案自然就会产生。

(三)应当贴近现实生活

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并渴望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时,若是让学生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一记下来,然后再去应用,这样的学习就太枯燥、太乏味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我铺设了一个与生活相结合的小问题:“我们常用‘太阳从西边出来’这句话来形容违背常理的事,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有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储备,学生也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地球看太阳就是东升西落的)。我又问:“现在是冬季,谁能告诉我冬季咱们这里的日出方位?”问日出方位是因为太阳在地平面以上的移动轨迹就是昼长,二者密切相关,把昼夜的关系给学生讲解清楚后,他们探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时就更激烈、更有信心了。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秉承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相信我们的地理课堂定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杨思窍,陈诗吉.地理课堂探究问题的类型与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7).

[2]郑颖.探究地理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6).

[责任编辑 赵景霞]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Geography Class Teaching

JU Ying
(Chengwu No.1 Middle School,Chengwu Shandong,274200,China)

Abstract:In the inquiry-based class teaching,students' display and review parts are the most wonderful.The key to deal with these two class parts is to set up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blems to explore.In this paper,through case analysis,it puts forward a few problems and principles in the design of class teaching,whi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Key words:geography teaching; problems to explor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19

作者简介:具莹(1982- ),女,汉族,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原则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主要内容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