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管制如何影响A股生态

2016-07-18丁家烜江照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市值估值效应

丁家烜+江照

由于A股供给严重不足,市场投资者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再是价值发现,而是资金和情绪博弈;而那些更热衷于进行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能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A股供给不足且缺乏弹性

长期以来,A股市场绝对估值水平持续处于高位。许多人认为,这与A股市场长期供给的严格管制有直接关系。但A股市场的股票供给却难以量化的衡量。由于A股市场的总体股票供给无法直接观测,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主要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对不同价格的新增股本进行折算处理,二是对高送转进行还原处理。我们计算了2011年5月-2016年5月这5年间A股可比总股本的增长率。

统计表明,全部A股5年间可比总股本复合增长率仅有4.14%,可比自由流通股本复合增长率仅有6.48%,对应的同期M2增速高达约14%。可以认为,股票的供给增速严重低于社会可投资资金的增速。绝对数量的对比也印证了这一点,过去5年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包括IPO和再融资)平均仅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从IPO冗长的排队队列来看,如果不是管理部门对股票市场供给高度的管制,股票融资的规模和占比会比现实大得多。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需求而言,近年来A股供给严重不足。

除了供给不足之外,A股现行的制度设计也决定了A股的供给缺乏弹性。IPO和再融资都需要经过漫长审批流程,IPO需要等待数年,再融资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期间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

供给模式深刻影响A股生态

A股长期供给不足的环境,以及供给高度缺乏弹性,深刻影响了A股二级市场的生态特征。

首先,供给模式决定了A股暴涨暴跌。如上所述,A股长期供应偏紧,供给也高度缺乏弹性。相反,A股的需求则灵活易变,尤其在杠杆化的条件下。在面对多变的需求时,供需往往高度失衡,只能通过价格的剧烈变化来进行调整。个人认为这是A股暴涨暴跌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宏观流动性充裕,需求旺盛时,股指很容易出现非理性上涨,比如过去几年,尽管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但供给的长期收缩以及央行的持续反水最终形成“非典型”;在银根紧缩和流动性缺乏时,比如2011年央行紧缩或2015年管理层查配资去杠杆之时,股指则出现快速长期下跌。从这一点看,A股的波动模式非常类似农产品期货的波动模式。

一个自然的结果是,绝对估值不再重要。由于A股供给端无法灵活调整,股价受需求端尤其是资金驱动的特征极其明显。这导致股票的估值可以长期脱离其基本面。近5年来,由于股票供给严重不足,股票估值水平居高不下且越来越高,甚至个别股票的PB高达100倍以上。成熟市场上的均值回归效应失效。用个比喻,这类似新加坡的天气,只有“特别热”和“特别特别热”,没有凉快的时候。

供给模式也决定了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和风险偏好。由于总是绝对高估,A股市场投资者的主要盈利模式不再是价值发现,而是资金和情绪博弈。A股常常在“多逼空”和“多杀多”的状态之间切换:在资金充裕时,处于“多逼空”的模式;在资金紧张时,则呈现出“多杀多”的特点,在资金平衡时,处于存量博弈的状态。市场投资者长期逆向选择,导致关注绝对估值的、风险偏好较低的保守投资者萎缩甚至淘汰,剩下的更多的是风险偏好极高的投机者。投机盛行,炒作气氛极为浓厚。长期供给不足导致股票的筹码属性日益浓厚,市场沦为赌场。

市值效应极为明显

A股总体上供给不足,但A股由数千家公司组成,个体的供求失衡状况是有显著区别的。在资金驱动的模式下,板块效应非常明显,板块之间的估值分化加剧,尤其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估值差异演绎到极致。我们认为,市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值效应突出。对近几年的A股的量化因子分析表明,市值因子是最显著的因素。海通证券的研究表明,2009年以来的市值效应多空组合,理论上可以获得44%的年化收益率 。我们认为,这是资金市的必然结果。相对而言,小市值股票由于流通盘小,股东人数较少,更容易受到资金的影响。

总体而言,小市值股票尽管总体家数较多,但总市值却只占A股的小部分。截至上半年,总市值低于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家数超过六成,但总市值、流通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仅为22%、22%和28%。显然,小市值股票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更容易受到资金的攻击,从而价格出现严重偏离。这可能是这几年小市值股票供给增长比大市值股票快,是股价表现更好的原因。

二是成长效应实际上可能是市值效应。有研究表明,所谓的成长股效应并不显著,与市值效应高度相关,完全可以用市值效应来解释。也就是说,小市值股票的高估值更多是资金博弈的结果,只是穿着成长股的外衣而已。以上半年 “壳资源”股和次新股的良好表现为例,可以说是纯粹的供求失衡、资金博弈的产物。在小市值股内部,估值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比较而言,互联网行业股票由于行业特点,公司往往战略性亏损,难以在A股上市,在A股更加稀缺,相对而言在A股的估值也比其他的小市值股票要高。

三是主动效应突出。由于资金博弈的特点,主动进行市值管理的公司,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这包括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大股东锁定增持、员工持股计划等。“积极做事”的公司未必真的能够提高公司价值,但却很容易受到市场追捧,可能是因为这些动作潜在地表明大股东对股价有诉求,短期内不会卖出,客观减少了供给、增强了资金信心。实际上,很多的市值管理行为游走在灰色地带,甚至是赤裸裸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但这些行为相当时期内支持了高股价。这本质上也是市值效应的一种体现。

当然,尽管市值效应更加显著,相对估值在A股市场仍然发挥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市值较大(超过500亿元)的股票中,估值因素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没有良好的基本面支撑,股价很难有持续良好的表现。大市值股票也可能出现资金驱动、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的情况(典型的如2015年的中国中车),但这必须在市场流动性极为充裕的背景下、在极少数板块的个股上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是,一旦出现,也注定将演绎至极致。未来,只要发行和融资制度没有根本的改变,相信A股二级市场的生态也难以出现根本性的改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市值估值效应
画与理
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1760亿美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中外企业并购定价比较研究
关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新思考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偶像效应
互联网公司几百亿的估值是怎么来的?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