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环境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2016-07-18张桂明

企业导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环境高校

张桂明

摘 要: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基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从高校、教师及学生三个角度给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新环境;高校;师生关系构建

引言:实现师生和谐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倡导价值观念多元、传递的社会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当今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之下,加强高校师生和谐关系就显得更为紧迫。

一、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一)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环境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造成了混乱。与此同时,新环境下的自由行和自主性也给大学生的管理监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中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大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筛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信息。大学生在该段时期远离父母,到外求学,而高校老师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唯一长辈,理应为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保驾护航。这种保驾护航不是通过言辞说教而是建立在高校师生一种带有感情基础的关系之上。

(二)提倡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社会时代,高校里的教学过程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教室;网络授课也不单仅能应用于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新兴的授课方式虽然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更方便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学生发现问题想要答疑解惑便成为了大难题。因此,在探索网络媒体授课新模式的同时,探索一种让师生关系和谐互动、师生之间更加自由、愉快的双向沟通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能够激发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大学生不应仅仅沉迷于游戏、娱乐以及各类社交网站之中,更需善于加强自主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利用互联网学习各方面专业知识、开拓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适度扩大社会资本。与此同时,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思考的方法与途径。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各高校纷纷建立了教学资源丰富的校园网站,以供学生学习使用。老师向学生推荐学习网站、相关数据库也已经成为专业授课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高校老师的指导作用不仅是告知或提供资源,更是通过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的交流与接触,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这就需要高校师生建立一种紧密互动,以情感为基础的和谐关系。

二、新环境下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一)学校层面。(1)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服务的行业,因此,对高校而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的和谐、全面的发展营造舒适的发展环境。(2)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在进行教师管理时,应积极的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尊重他们的人格及科研成果,同时高校还应积极的变革旧有的管理模式,将“以教学为中心”或“以科研为中心”转变为“以培育人才为中心”,(3)高校还应积极的构建师生交流机制。师生之间感情的培育是基于彼此之间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对于高校而言,应积极的构建畅通的交流机制,比如座谈会或者是校园论坛等多种形式来搭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二)教师层面。首先,教师应摒弃“师尊生卑”的传统教育理念。互联网的出现、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知识的到来使得学生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多,而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所表现出来快于年长一代的思维敏捷性,要求教师转变“师尊生卑”的传统教育理念,鼓励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其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育人水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主动的打破常规、实现教学创新,促进教学活动的和谐化,使学生不断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已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生层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养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要尊重教师教学成果,正视自身个性养成。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应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思想,敢于指出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错误,平等坦诚的与教师交流。二要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在高校中,学生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家庭教育,因而教师与学校就承担起培育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自律教育,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一些优势及缺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于当今师生关系中存在的复杂性,学生的自律精神更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胡淑英. 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 文学教育, 2010 (5).

猜你喜欢

新环境高校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研究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