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汇川区践行“两学一做”

2016-07-18文丨刘文先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汇川区党总支两学一做

文丨刘文先 何 菁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汇川区践行“两学一做”

文丨刘文先 何 菁

汇川区上坪村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汇川区党员干部“学”与“做”深度融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益,助力群众奔小康。

群众想什么,有什么困难,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汇川区党员干部“学”与“做”深度融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益,助力群众奔小康。

强党建让群众满意

“我家9口人,有6栋房,3部车,最好的一部是近百万的奔驰。”汇川区董公寺镇街道五星村年过五旬的村民李长元说起这,心里乐滋滋的。

像李长元这样家庭殷实的村民在五星村不在少数。500户村民有车,390户住房全是黄墙黛瓦的黔北民居,有的村民还住上造型别致的小别墅。

去年,五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比全区平均数整整多了3000元。

五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乡村富裕村。除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外,笔者探求其内生动力。采访中,村办公室墙上一幅标语映入眼帘:“永立潮头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继续前进”。陈章树对此诠释:“作为一级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永立潮头。上级党委和群众认定的事就要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村党总支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让群众满意。”

村民刘永强全家4口人,妻子智障,两个小孩年幼,是全村唯一一家不通公路的贫困户。村党总支一直牵挂着刘永强的困难。今年,村两委决定多方筹资,把原在公路边的一间五保户住房改造成一楼一底4间房的黔北民居。当刘永强一家搬进新居时,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笑得合不拢嘴。

“群众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这是村党总支的工作理念。村党总支下辖两个片区支部、6个党小组、83个党员。“三会一课”从不间断,星期五下午政治学习雷打不动。

“人不学习要落后、党员不学习思想要生锈。”陈章树如此比喻。

在村党总支带领下,村两委凡村中大事均实施“四议一审”(村党总支提议,村两委评议,党员大会动议,村民代表大会共议,报上级党委审查),让村两委工作真正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对一件大事,为什么干?怎样干?干的结果,都让村民知道。去年5月,村党总支提出把通组路改为4.5米宽,能通货运车,方便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此事经过“四议一审”,很快得到落实,如今拓宽的通组路已开始硬化。

党员干部凡事率先垂范,走在前面。“5+2”、“白+黑”更不必说。陈章树于去年12月3日进村,如今只陪过小孩一天。大年除夕,村干部们每每舍弃小家温馨,在村里面迎接农历新年。贫困户刘永强搬家时,家中没电,而供电又归红花岗区管辖。党员村主任代大兴不仅跑上跑下协调,还自掏520元帮刘永强家装上了电。刘永强小孩生病,无钱医治。代大兴又掏腰包为其购药。

全村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是村党总支的牵挂。其中5家有劳动力的,村两委决定安排其到村集体企业做工,月薪2000余元,其余两户则由民政兜底,五星村的嬗变,用村民的话说,始终贯穿着一个群众离不开的组织:“共产党”。

10月中旬,笔者到五星村采访时,了解到村民可支配收入已达到去年水平。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100万元。而村荣誉室里满墙挂着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牌,是对五星村党总支无声的点赞。

转作风抓示范引领

“养牛每年大概有4至5万的收入,明年争取养20头左右。”汇川区松林镇丁台村大土组村民李胜财说。

李胜财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年前,李胜财就盘算搞养殖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计划迟迟未能实现。丁台村两委得知李胜财的意愿后,村干部多次到他家中商量,帮助他如何把养殖业做起来。

缺资金,村干部找到信用社,协调扶贫贷款;缺技术,村委会请来镇上农技人员对李胜财进行指导;缺人员,村两委组织党员合力帮忙。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李胜财获得5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了8头牛崽,走上养殖脱贫之路。

两年前,张荣伟一家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靠着种玉米和水稻维持生计,年收入才五六千元。丁台村副主任张荣生了解了张荣伟一家的意愿后,开始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天麻生长快,成活率高,又是名贵的中药。而丁台村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森林覆盖率高,这些都是种植天麻的极佳条件。在张荣生的建议下,张荣伟决定种植天麻。张荣生还请来专业种植技术人员对张荣伟进行技术培训。去年,张荣伟一亩多地的天麻收入1.5万元。

精准脱贫,干部的引领作用必不可少。2012年,张荣生带头种起了经济价值高的红豆杉。次年,他便在丁台村注册了遵义市乐民源红豆杉苗圃基地,从22户村民那里流转88亩土地种植红豆杉。除返还给村民土地流转租金3.6万元外,每年还就近用工400多个。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红豆杉价格一路飙升,预计明年红豆杉基地能实现170万元的毛利。张荣生还带动45家农户实施核桃等种苗培育销售,每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陈平告诉笔者,村两委决定在扶贫产业上再下猛药,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马铃薯种植和葡萄种植,并成立以收购马铃薯为主的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见成效后可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近百万元,辐射带动50户农户走上现代农业种植道路。同时,村里还将打造一个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园,推出断崖攀岩、农家乐餐饮美食等特色项目,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脱贫攻坚。

如今,丁台村已有200户贫困户脱贫步入小康之路,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在规定时间内出列。

优产业促乡村蝶变

在汇川区团泽镇上坪村,从村口的小桥上望去,只见绿树倒映水中,村内公路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清新宜人。桥的一头是今年上坪村刚刚建好的文化长廊,劳作间闲的村民聚在凉亭里纳凉,聊天说笑。“没事就带孙女来长廊歇凉,安逸自在。”村民杨议兴望着家乡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坪村的变化,得益于村两委坚持抓美丽乡村建设。近年,上坪村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土地整治、农业扶持等18个项目,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硬化通组道路20余公里,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实施农网改造线路30公里,让100多户村民用上稳定电源;铺设人饮管道50公里,解决近千人饮水问题;在河包街上进行雨污分流整治,打造集娱乐休闲、垂钓、漂流为一体的娱乐休闲场地。

除此,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瞄准遵义城区“菜篮子、果盘子”,先后引进4个果蔬专业合作社——贵州金黔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土地700亩,种植辣椒、茄子等20余个品种的蔬菜;遵义成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种辣椒、西红柿和茄子;凤山鹌鹑专业合作社则实施产业延伸,流转17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和常规蔬菜;成立于2012年的遵义绿康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140亩土地种植大葱,除流转土地的50余户村民年收土地租金10万余元外,还为当地村民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年均收入达100多万元。如今,4个合作社每年实现经济总收入近3000万元,上坪村有148户572人实现了产业脱贫。

同时,村两委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无公害反季节果蔬种植,先后种植核桃500余亩、杨梅180余亩、枇杷450余亩,农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到2015年达到7100元。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乡村旅游搞起来,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村党总支书记廖正元说。

猜你喜欢

汇川区党总支两学一做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2020年汇川区关工委工作硕果累累
源头活水 活力汇川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汇川区委离退局举办“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发挥正能量”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