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安健

2016-07-18文丨白

遵义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安健孙中山

文丨白 科

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安健

文丨白 科

安健一生磊落坦荡,旗帜鲜明,不计名利,忧国忧民。是贵州最早致力于民主革命的著名人士,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

1877年8月22日,郎岱厅羊场巡检凹乌底(今六枝特区新场下官寨)诞生了一名男婴。他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贵州少数民族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最早致力于民主革命的著名人士之一——安健。安健,字舜卿(又名舜钦),彝族,是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后人,清末附生(秀才),少年时就学安顺府,后游学省城贵阳。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1905年抛弃科举仕途,东渡日本留学,同年在东京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奉献了一生。

矢志追随革命

1905年5月,28岁的安健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抛弃科举仕途,东渡日本留学,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同年在东京首批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07年,贵州自治学社成立,安健应邀加入。在同盟会本部,负责以通讯方式向贵州自治学社传递同盟会内外消息。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安健与贵州自治学社联络,传达孙中山先生指令,促成了贵州辛亥革命的爆发。

1911年仲秋安健回到上海活动。1912年元月下旬,安健与贵州自治学社的钟昌祚、刘荣勋等自上海绕道云南回贵州。其时,滇军已应宪政派的请求到贵州维护政局。安健、钟昌祚、刘荣勋闻讯后,四处奔走,企图阻止滇军进入贵州。2月21日,三人到郎岱。23日,安健回下官寨探亲,钟昌祚、刘荣勋前往安顺。此时,滇军庾恩肠部已抵安顺,钟昌祚被捕遇难。自治学社成员受到追捕。安健闻讯后,前往打探虚实,后奔广州。

辛亥革命期间,安健多次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从事组织发动工作。参加了“钦廉之役”、“河口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之时,安健始终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于护国反袁斗争。

1913年12月底安健抵达日本东京,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护国反袁活动,跟随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1914年8月底,安健回到上海。1915年1月1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大会,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大会确定分省组织讨袁大军,任命安健为中华革命军贵州讨袁护法总司令。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次大的历史倒退。为响应孙中山护国反袁的号召,流亡省外的贵州革命党人安健、张百麟、凌宵、席正铭、王度等在上海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开展反袁斗争。会上大家决定:“方式策略不变。惟纲领改为:推动时代,开化地方,引导青年,唤起民心,内外相从,共图贵州事业。坚决追随孙中山先生,完成国民革命。”孙中山先生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会后,因广东都督龙济光原为云南省蒙自县彝族土司,与安健有姻亲关系,孙中山要安健去广东,争取龙济光参加反袁行列。但因龙依附于袁世凯,劝说无效,转而做龙的亲信龙鸣阶以及警卫营营长孔陶安(贵州贞丰人)的工作,后因事情败露,孔陶安被害。同时,孙中山还委派安健到黔西北一带彝族地区,广泛发动少数民族起义。当时的彝族安桂林、安三妹等就是受安健的影响而率众反抗,影响较大的人物。

安健任职后,还和方策前往澳门进行布置。计划先从两广方面着手,在广东与朱执信等人积极领导西南地区的反袁活动。并通过余祥辉、陈其美与孙中山直接联系取得指示,继续实行“规粤复黔”的方略。同时,川、滇、黔三省革命党人,为了更好地协调行动,三省负责人责令四川卢师谛、余祥辉、曹笃、向传义;云南董毅生、刘德泽、明星辰、杨薰;贵州安健、张百麟、方策共同签订了《中华革命滇川黔三省协约》,对推动三省反袁起义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先生在民族工作上十分倚重安健先生,为拓展西陲革命事业,1917年11月25日,孙中山任安健为川边宣抚使。次年夏,安健从上海启程,深入四川大、小凉山及甘孜、理塘等少数民族地区,宣传“五族共和,团结救国”的思想。1923年7月,才从康定返回广州,任大本营咨议。

中山先生在《复四川安健指示治理川边要略函》中写道:“……知已驰赴康定,从事进行,闻之甚为欣慰……兄于彼方情形知之有素,此次又任劳前往,尚望毅力进行,始终不懈。则所期望于兄者正甚远也……”

护国运动后,中国又进入各派军阀长期割据和混战局面。孙中山又举起了“护法”运动的大旗。号召革命党人为维护约法和北洋军阀作斗争。安健又追随孙中山,投身到护法运动中去。

国之栋梁才

民国成立后,安健始终如一地支持和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先后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袁军贵州司令长官,大元帅府参议,川边宣抚使,大本营咨议等职。

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是安健一贯的高贵品质。他遵循孙中山的意志,动员家乡优秀青年参加革命,从贵州带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到广州加入黄埔军校。这些青年由贵州赴广州的旅途费用,多半是他出的。他在广州的家几乎成了贵州籍青年的旅馆、饭店。青年们生活上有困难,安健势必慷慨解囊或典当相助。这些进入黄埔的贵州青年,有的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有的做出了积极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安健加入陈延年、周恩来等组建的“西南同志会”外围组织,与周逸群等共产党人一起,团结、争取国民党在滇军、黔军、粤军、桂军中的左派力量。在此期间,安健四处奔走游说,发展北伐力量,促成黔军总司令袁祖铭,黔军彭汉章部、王天培部接受广州革命政府领导。为加强对新编部队的领导,广州革命政府委安健任第九军党代表。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安健团结在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周围,坚持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捍卫和继承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行为作坚决斗争。年底,出任云南省政府驻粤代表。他利用云南省驻粤代表身份,为保护进步学生做了大量工作。他多次拒绝蒋介石要他去南京“共商国是”及出任交通部或外交次长的邀请,进而遭到通缉。旅居云南昆明期间,他与同为彝族人的云南省主席龙云策动与蒋介石抗衡,成为国民党坚定的左派。

1928年8月,以云南省政府驻粤代表身份,同肖寿民、杨晋、张帮输一起,保释中山大学“清党”时被关押的部分学生。

1929年6月,李燊、龙云采取军事行动,推翻周西成在贵州的统治。6月13日,贵州临时省政府成立,李燊任主席,安健任省政务委员兼民政厅长。八月,李燊下台,安健回到昆明。10月12日上午10时,安健因病在惠滇医院去世。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为安健举行隆重葬礼。

安健病逝后,得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及原同盟会诸多老会员力争,南京政府追赠他陆军上将,予一等抚恤。灵柩被发往故乡葬青龙山半腰。安健故里上官乡也被改名舜卿乡。

著述流千古

安健的一生中,他除了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外.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可谓文武兼备。既从事政治、军事活动,也从事宣传、理论工作。

清朝末年,安健在日本、上海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官传革命,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当时上海有“士人安健文章震惊天下”之说。

1917年,安健先生曾与余达父在上海创办《斯觉报》,宣传革命,鞭挞军阀。

安健还多次在报刊杂志上撰文介绍贵州少数民族的情况,批判了当时一部分资产阶级学者对少数民族的错误看法。1911年9月,安健在《地理学杂志》第二期表《贵州土司状况》;1928年9月5日,在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四十四、四十五期合刊发表《贵州民族概论》等。他在文中写道:什么“南夷为虫,北夷为犬”,他斥之为“此中土人士偏狭之见”。囿于历史的原因,安健以事实为依据,用质朴的语言,可靠的史料,论述了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源远流长。他批驳了用一个“苗”字概括了贵州少数民族的荒谬说法。他说:“仅就其服色而称之曰花苗青苗黑苗。然贵州之花苗青苗黑苗,不同于安顺的花苗青苗黑苗,更不同于威宁、兴义的花苗青苗黑苗。且何解于理明子之称穿青,蔡家子之称穿白,汉人之称穿蓝?”安健还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礼俗、器用考证了贵州各族人民文化的悠久历史。他以“罗罗(注:即彝族)语言多古音,吾人试以诗经古韵试之,至少有五分之一同”为据,阐明了贵州少数民族历史的渊源,应跻于中华各民族平等的行列,有力地抨击大汉族主义者不承认少数民族历史地位的种种偏见。可谓我国最早的民族学者之一。

安健一生磊落坦荡,旗帜鲜明,不计名利,忧国忧民。是贵州最早致力于民主革命的著名人士,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安健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红批有声作文
戴季陶报刊编辑活动研究
第一次社会主义政党特异领导的俄国民主革命败中有成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干部学校史研究述评
毛泽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