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生态下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策展探析

2016-07-17陈冰心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策展公众人类

陈冰心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微文化生态下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策展探析

陈冰心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现如今,越来越多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涌现引人思考。笔者依据微文化时代的策展新定义,通过分析微文化生态下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策展现状、策展特点,探究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未来发展趋势,试图给出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策略,以期实现微文化对社会的良性反作用。

微文化;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

1 微文化生态及其对主体的构建

随着4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移动通信装置的迅猛普及,网民数量的激增以及新媒体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等各种因素,我们进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互联网独特的微文化生态,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1微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微博、微信、微商、微电影、微小说、微整形、微表情、微公益、微支付……以“微”为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同时介入了我们几乎所有的产业、艺术及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这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当下重要文化现象。其实很多“文化”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对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的“微文化”,我们同样无法“盖棺定论”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不同于以前的论语体、语录体、小电影以及微雕、微缩景观之类的短小生成物,微文化首先可以从“微不足道”来理解。以往的历史叙述很难关注到微不足道的事件,我们读中国文化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艺术史、中国思想史根本不可能了解到那些时期那些人细微的生活形态及审美体验;我们的传统媒体关注的是“公共生活”,尽管有涉及个体生活,但都是符号化的个体,而不是真实的自我;从群体来看,很多小的、个性化的群体,他们并非能够被传统的“亚文化群体”所概括,他们有着很另类的爱好与审美取向,在市场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利基”市场,所以在大众传媒中自然就很难有一席之地;但对任何时代的人来说,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而是关于“人”最真实的东西,如今互联网给了这些“微不足道”一个顺畅呼吸的空间。

此外,微文化还有四个主要特点,包括信息构成的碎微化、信息传递的实时极速、信息的海量传送与接收以及高度娱乐化。

1.2微文化对主体的构建

1.2.1双重性

由上述微文化的四个主要文化症候可知,微文化正像一枚硬币那样存在正反两面的双重性。一方面,碎微化消解了整体性,给信息的流动和民众的表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也给中国社会民主化和公众参与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如何在碎微化的非关联性信息中建构整体性的认识,如何规避社交媒体中的虚假、误导等等。微文化的双重性决定了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应当是慎重的,而非全盘接收或断然拒绝。1.2.2多元化与大众化

除了微博、微信、微商、微电影、微小说、微整形、微表情、微公益、微支付……,网络流行的“甄嬛体”“淘宝体”以及“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缩略语都是微文化的体现,微文化的多种形态本身就含有了多元化的特点,而尝试使用不同微文化的个体的差异化也是多元化的表现。

1.2.3微叙事

微叙事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的故事描述或意义表达,目前的典型代表为微博、微信以及网红谷阿莫。谷阿莫,一个台湾腔的男孩子,只通过只言片语就把数个小时的类型片高度概括成2~5分钟的短片,凭借“X分钟带你看完X电影系列原创”获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其精髓的内容剪辑和特有的流水账解说风格,使影片呈现出了另类独特的一面。

表面看来,微叙事因其信息碎微化可实时迅疾大范围传播,是以失去信息的完整性和语境化为代价的,有可能对接收者造成信息误导或认知障碍。但笔者看来,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微叙事的累积足以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只是认知早晚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消极抗拒微文化及微叙事,反之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审慎思考的方式接纳更多的信息。简而言之,微叙事正在加速我们的认知。

2 微文化生态下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现状

2.1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界定与发展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支持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手机聊天软体,设有很多服务插件,例如:共享资料、“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扫一扫”等。而WeChat是微信的国际版,二者有些许的不同,在此不做细致区分。目前活跃用户约6.97亿的微信在中国大陆方兴未艾,发展最盛。

众所周知,微信主要应用于熟人、朋友之间,是一款相较私密的社交软件。直到2012年8月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才使微信具有了媒体属性。2013 年8月5日,微信升级到了5.0版,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做出了大幅调整,公众号被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设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微信公众号宗旨代表者:

服务号(展示在微信一级目录,每个月只能发一次信息),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公司、组织才能申请,以品牌、企业和电子商务类网站为主,如招商银行、淘宝网、一号店等。

订阅号(被折叠在微信二级子目录中,每天可以群发一次信息),为用户提供资讯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申请,以媒体类为代表:一是门户网站频道,如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二是传统媒体,如央视新闻、中信出版社、三联生活周刊等;三是独立科技媒体,如虎嗅网、果壳网、36氪等;四是个人类自媒体,如知名媒体人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等。

本文所要讨论的个人类微信公众号即为订阅号中的第四类。这里的“个人”包括名人明星、熟悉媒介操作的媒体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普通素人等。按内容的不同,个人类微信公众号可分为生活服务类、专业知识类、娱乐类、小众文艺类等。经营目的多种多样,大致包括分享资讯、宣传营利、表达自我等。目前账号主体为“个人”的个人类微信公众平台尚无法认证,不支持第三方的外部链接,但申请容易,操作简单,功能也在不断优化。

2.2微文化时代的“策展”——“我展故我在”

“我展故我在”——“我”有非常琐碎的情感,很难与他人产生共鸣,也几乎不会被媒体所关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归纳和概括,而无法保持其个体存在。但它是“我”的,是自我最真实的一面,是证明“我”活着的最真切的东西,也是“我”与他人最大的区别。互联网给了微不足道的“我”一个存在的“可能性”。我自拍、我展示、我记录、我秀、我晒、我炫、我刷,这是一个不想被符号化的最真实的自我,这些自我行动、自我宣泄、自我享受的微文化,就在我们的互联网中随时存在、随时更新。

微文化时代的“策展”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图文编排、点赞打卡、影音分享、评论互动等进而表达自我的行为,而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无疑也是新时代“策展”的体现。

3 微文化生态下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的特点

首先,体现了串联受众的关系美学。微文化依赖人际互动而产生,其本质是一种关系文化。这是一个分众化媒体消费时代,未来这个趋势会愈加明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群,同时每个人都想要私人订制,每个人都不可自制地想要展示。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给了我们观看的平台和跨个体性的机会,我们摸索着社会的脉络,把玩着串联的关系,享受着创造式共享的精神满足感并乐此不疲,这就是个人类微信公众号串联受众的关系美学。

其次,策展行为类似对宠物的占有。笔者认为,个人类微信公众号在策展人眼里像是“宠物”一样的存在,其心理透视就是以所持有的物品表达自我,甚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个人类微信公众号,有人单纯分享,有人通过分享获利,笔者认为这与个人的选择和能力有关,不能狭隘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变现、情怀与市场之间斟酌好坏做出判决,就像是对宠物的占有,主人可以任意侍弄、调教它,以便在外人面前炫耀一下进而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也可以贩卖宠物或者利用宠物获得经济利益,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另外,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经营与占有宠物一样都要在“获得”的同时付出相应的“代价”,既有经济成本、感情成本,也有时间成本,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关于生存与利益。

最后,笔者认为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是网络经济的“长尾”。个人类微信公众号已经有非常成功的经营案例,像是吴晓波、罗振宇以及一些大报的编辑等移驾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也有一些专业写手或者网络红人,他们或通过发表犀利的观点、分享独家消息,或进行吐槽等吸引粉丝关注,在成为有价值的IP后,依靠广告贩卖、做电商或粉丝打赏来获得盈利,如papi酱。但对无背景、无资源、无经验的普通素人来说,正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经营个人类微信公

众号成本低,见效快,提供了个人创业创新的新途径。笔者认为这个经营微信平台的经历在网络经济中总能转化——有可能吸引众多粉丝,然后被一些公司聘写文案或者策划;也有可能在朋友圈小有名气,通过口口相传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经营平台总需要关注热点、关注发展,个人的素质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会渐渐提高……个人类微信公众号及其策展人,将作为网络经济的“长尾”虽然目前不被重视但却总有小众市场而且未来不可限量。

4 基于微文化的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趋势与策略

首先,微叙事应由“碎片化”逐渐趋向“整体化”。很多人批评现在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的策展应使得观看活动在互动、多模式和关系性的场域中进行,使用与选择合适的影像、语言、声音等符号去建构意义,相较完整地诠释与理解真实。

其次,要有效连结“专业”与“业余”。策展不同于创造,“业余”的参与加之“专业”的优势是使数位时代的策展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尝试,应多些新颖的创造,少些套路的汇编,这也是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个人类微信公众平台应使“微信搜索”锦上添花。个人类微信公众号使更多普通个人近乎零成本地进入策展,每一个策展人、每一个编辑都是贡献式的,人们自愿分享、修改、评价,这使整个平台的媒体属性和功能不断提高。近段时间以来百度搜索丑闻不断,用户抱怨不休,例如有效资料难以找到、信息时新性不强、搜索安全性不高等等,笔者认为,拥有庞大信息资源的微信搜索不久势必会超过百度搜索。要使微信搜索锦上添花,个人类微信公众号未来的策展需要从策展人到资讯再到受众由内而外全方位一体化的升级。

5 结束语

无“微”不至又“微不足道”的微文化已经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对主体的建构有着双重性、多元化、大众化、微叙事的特点,塑造了微文化时代的新样貌。个人类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为市场所欢迎,其策展有着与传统媒体、平台迥然有别的新特点。根据个人类微信公众号策展的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当下应实行的策略,期待它能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长尾”健康、有序地持续运行下去。

[1]周宪著.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学术月刊,2014 (12):5-12.

[2]佐佐木俊尚.策展的时代[M].郭琬琪,译.台北:经济新潮社,2012.

[3]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关系美学[M].黄建宏,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4]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2.0[M].乔江涛,石晓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G2

A

2096-0360(2016)15-0003-02

陈冰心,同济大学。

猜你喜欢

策展公众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公众号3月热榜
《策展哲学》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关于策展
公众号5月热榜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7 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