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闻传播领域应用VR技术的若干思考

2016-07-15杨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领域

胡 杨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

关于新闻传播领域应用VR技术的若干思考

胡 杨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

VR技术的大放异彩使得2016年成为VR元年,不仅是游戏,娱乐领域,媒体也在新闻传播领域使用VR技术的方向不断尝试探索。但由于VR技术本身发展的不成熟,许多媒体盲目跟风导致技术与内容脱节。文章旨在分析目前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不足之处,并且对未来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VR(虚拟现实);新闻

1 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掀起一股热潮

要说2016年热门关键词有哪些,VR(虚拟现实)必定占据一席之地。自2014年FB出价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技术生产商Oculus后,VR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卷土重来,又开始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在今年达到顶峰。2016年也被无数人称为VR元年。高盛集团在2016年1月份发布报告中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业务有可能像个人电脑的出现那样改变整个游戏规则”。被改变规则的不仅仅是娱乐游戏这个发源地行业,将VR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中来,也成了近来各大媒体跟风的热潮。

2015年11月6日,《纽约时报》率先做出尝试,推出了一个Virtual reality新闻客户端NYT VR,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报道”新闻。在发布会上,主编Baquet称:“在体验了之后,你甚至觉得‘报道’这个词都不一定对:你被放置在了一个场景里,近距离看着新闻的主角、看着周围的人,360°的声音环绕——你就直接来到了新闻的现场”。

传播媒体总是对新技术报以热衷的态度,尤其在面临媒体转型的焦虑感蔓延到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人时,这种热衷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这两家媒体对VR新闻的尝试为代表,各类媒体嗅到了新技术的利好信息,纷纷表示要重金打造自己的VR新闻,其内容从普通的民生新闻到重大灾难周年纪念报道,无所不包。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VR新闻,在最初的引爆点过去之后,并没有收获广泛的好评。

2 VR新闻不容乐观的原因

2.1全景视频无法代替VR

虽然《纽约时报》号称还原真实现场,但仍和真正实现身临其境差距不小。它推出的第一部影片《The Displaced》讲述了3个叙利亚男孩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故事,采用的其实是360°全景展示的方式,观众虽然可以通过转动头部的方式观看不同方向的景物,但并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变换路线,或是即时便捷地拉近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去观察其他的细节。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真正的VR,而仅仅是VR技术的一个旁支。VR技术的核心特征可以归纳为“3I”,即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目前大多数采用全景视频形式代替VR的做法,只能说勉强达到“沉浸”的作用,离实现交互感和激发想象还差得很远。

2.2视觉体验不佳

从视知觉原理上看,由于人的观看行为是“注视”而非“环视”,对使用者眼球运动的追踪技术成为是否能使用户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的关键因素。在现阶段,能完全实现眼球追踪功能的VR设备却尚未诞生。另外,且不说目前存在的VR眼镜存在着很多缺陷,续航时间短,笨重不透气,长时间佩戴容易产生晕眩和恶心感。在成熟的媒体上,内容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完成的,符合叙事逻辑的画面衔接,讲解与同期声的配合,现场实况和资料画面的搭配,镜头的选择等,是决定一个可视化报道的重要因素。而到了VR现场,观众的自由度显著提高了,观众触碰到新闻现场,更加生动直观,信息更加丰富,有可能发掘额外细节,但相对可能会偏离主题与重点。观众很有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完全抓不到重点。

2.3市场化潜力不大

VR技术发展尚未成熟,不论是前期对新闻的采制还是用户观看所需的成本,都成为阻碍VR新闻大量普及的障碍。由于VR技术的适用场景有限,这注定了它只会是新闻业中极小的一个分支,就像不是所有新闻能需要所谓的大数据,数据也解决不了所有新闻报道一样,值得用VR技术来报道的新闻体裁非常少。比如一般的社会新闻,时政热点,经济动态等几乎都不适合。对于这些新闻,信息的快速高效才是卖点,盲目追求技术反而成为消费负担。至于《大山里的幼儿园》这类老生常谈的教育体裁的深度报道纪录片,其不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市场回报价值来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如重大自然灾害,人为暴力恐怖事件的现场化重现,就体裁来说的确充满吸引力,但由于VR影片制作周期较长,新闻及时性得不到保障,且许多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往往带有血腥,暴力,罪恶的因素,从新闻伦理和道义上来说都不能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

2.4带宽导致清晰度不佳

真正看过VR视频的人都会发现,播放VR视频对网速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于中国的VR发展来说网络带宽是第一个拦路虎。考虑到至少将分辨率提高到1 080P的双眼视场, 12M带宽则是最低要求。而从网络内容分发服务商Akamai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互联网状况报告》的情况来看,只有排名前9位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满足流畅观看高清虚拟视频的要求,而中国排在42位。当然大多数VR提供商会选择降低分辨率的方式来妥协,但对看惯了高清,甚至是4K视频的用户来说,这难以满足观众对清晰度的需求。不仅是中国,2015年10月13日CNN史无前例地进行VR直播,赢得的掌声也远不如批评。尤其是对此次直播清晰度的不满,从事后观众在FB上的吐槽上就可见一斑:“CNN的普通电视观众看到的是希拉里的珍珠耳环,而VR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一个蓝色套装顶着一个金发团。当普通观众正在看桑德斯扶一扶他那副70年代的chic眼镜时,VR用户看到的是一个穿西装的白人老头总是喜欢移动他的手”。

2.5媒介管控制度制约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VR技术在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加滞后与困难。在我国,新闻不仅是单纯的信息传播,更是事关意识形态,掌握民意的重要治理工具。新闻同时兼顾舆论导向宣传属性,内容受到严格管控与审查。在目前的形态下,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媒介对议程的设置都是事先经过安排,并层层把关审查后形成的。而VR的特性,从一开始与新闻管控的思路就是相背离的。

3 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方向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沃纳.J.赛佛林(Werner J.Severin)博士与小詹姆土•W.卡德博士(James WTankard,Jr)合著的传播学著作《传播理论》中对媒介传播理论做出了三个阶段的解读,即从“感知到兴趣再到行动”。

纯文本发展到图片和视频,既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从感知到兴趣的转变过程,而VR技术要想在新闻传播领域进行再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在兴趣传播层面的扩大,还应该实现从兴趣到行动的质变飞跃,将“交互感”作为所有技术升级的重点。使用户在使用VR技术时实现不是对已有的观看,而是对已有的改变。

从这一点上看,笔者认为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对已有新闻题材换一种新技术来呈现,而在于实现“人机互动”,将VR传播的使用权利从媒体转移到用户手中。在技术发展成熟,设备普及的基础上,VR技术将可能在民主政治传播方向有所建树,为真正实现全民民主做出重要贡献。如将“两会”的召开利用VR技术实时直播,用户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坐”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参与民生问题的全民投票和议案表决。

媒体的盲目跟风并不能促进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反而会使用户在劣质的使用体验中对VR技术产生失望之感。对新闻行业来说,技术的呈现方式永远都是锦上添花,精雕细琢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才是决定传播质量的关键。

[1]杜江,杜伟庭.“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青年记者,2016(6).

[2]李俊.NYT VR:虚拟现实新闻报道的始作俑者[J].传媒评论,2016(4):26-28.

[3]邱嘉秋.财新视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报道新闻的过程及可能遇到问题辨析[J].中国记者,2016(4).

G2

A

2096-0360(2016)16-0054-02

胡 杨,湖南大学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应用。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虚拟现实炫酷来袭走出实验室坎坷漫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