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①——以辽宁省为例

2016-07-14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钱堃于姝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协同智慧建设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钱堃 于姝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李江浩

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①——以辽宁省为例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钱堃 于姝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李江浩

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政府重视民生,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为更好地解决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协同创新角度分析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重点从机制创新、解决现实需求问题、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瞄准产业聚集区四个方面,研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

协同创新 智慧城市 建设策略

1 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第一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美国迪比克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我国开始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及试点指标体系,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概念与定义比较多,在学术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强调城市文化、知识与人文等理念。这种观点主要出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仍未普遍的情况下,出现在知识经济、城市竞争力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另一种观点强调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将推动城市的智慧化运行。此理论研究是从技术方面来分析,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各子系统,城市的“智慧化”发展从而得以实现。整体来说,前者强调城市以利用集体“智慧”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竞争力,而后者则强调城市系统自适应、资源优化配置离不开信息技术。

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是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效率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使得城市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同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紧密结合,依托新一代智能技术,全面升级三次产业,打造智慧农业、智能工业、智慧服务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管理,从而促进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使城市运行更安全有效,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2 辽宁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政府重视民生,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和谐发展。辽宁省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沈阳、大连、本溪等城市的智慧建设突飞猛进。

沈阳市组建大数据管理局,打造大数据中心,启动智慧医院、政务微信服务平台建设,开创了智慧城市与大数据产业互相推动、融合发展的智慧城市“沈阳模式”。大连市为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试点示范城市、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突破,城市智慧化重点工程建设便民效应凸显。本溪市原来为“煤铁之城”,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发生了快速的转变,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构建了以“三借三创”为主的“本溪模式”。庄河市的“智慧庄河”建设,覆盖平安庄河、旅游、医疗、教育、交通、政务、精准扶贫、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并采取PPP模式建设。

辽宁省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资源过于分散、零碎、孤岛化,管理的数字化有很大欠缺,功能缺乏整合。同时,创新主体之间在人才、技术、资源、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壁垒导致创新能力分散、创新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开放并有效利用政府数据,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的协同合作,形成跨领域、跨组织的系统架构,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充分理解协同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应用。

3 以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协同创新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通过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使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从而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通过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实现深度合作。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全面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可以大大推动大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辽宁省不少城市已基本具备协同创新的基本要素。

3.1政策性要素

政府通过优化协同创新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协同创新的方向、速度及规模,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内各主体要素形成战略联盟,引导其协同创新活动,使所有主体要素的发展方向与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目标一致,创建协同创新公共平台。2013年大连市成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联盟和技术研究院。本溪市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协调资源,腾讯搭建平台,神州数码做技术支撑这种三方合作模式,以PPP模式运营,展现了本溪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沈阳建设了电子政务网、协同办公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多级跨部门综合办公、联合会签和即时协作沟通。

3.2核心要素

智慧型产业内的骨干企业,通过吸收知识,促进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成果运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因此,核心主体要素必须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经济基础,能够承担起准确识别市场需求、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其他主体要素的责任,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积极吸引优秀企业参与建设。如沈阳市与阿里、良潮等知名企业合作,促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产业加速发展。本溪市与神州数码成立合资公司,2016年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51家国家智慧城市产业联盟重点企业走进辽宁,与政府和企业展开积极对接,已与葫芦岛和铁岭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3知识性要素

高校、科研院所是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知识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整合培育科技集群力量,实现协同创新。目前大连市高校已经选择重点领域、重点课题,开展智慧城市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智慧城市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积极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开展与国家智慧城市创新联盟的协同和对接,促进跨地区、跨国家的智慧城市合作。

3.4支撑性要素

智慧型城市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辽宁省各级政府积极创新,以双赢的理念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大连、沈阳市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额度。本溪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以资源换投资的办法获得成效,以大量发放市民卡这一资源,成功换取市商业银行8700万元投资;通过教育、旅游、卫生及信息化市场共换取中国电信、移动及联通近3000万元投资;2014年1月本溪市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

4 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协同创新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使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应立足于机制创新、解决现实需求问题、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瞄准产业聚集区等四个方面,从而推动辽宁省智慧型城市建设。

4.1加强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引领智慧城市集约高效发展

政府应牵头开展智慧化建设总体设计,引领智慧化建设的统筹机制,充分协同创新主体合作,多利益相关方联盟,创新管理组织结构,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为智慧城市整体绩效提升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1)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发展。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丰富政务办公门户网站内容,推进政府服务流程优化,逐步实现电子政务业务通过政务办公门户一站式办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丰富网上在线服务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发布政务信息,加快工商、税务、质监、环保等面向企业的网上监管及服务模式建设。

(2)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党政系统、金融系统、广电系统、电信系统、社会事业等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向社会开放符合公开规定的数据资源,提供必要的数据接口,支持符合相关资质的企业整合各类公开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公众生活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进各类数据的开放与共享,让“沉睡”的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让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施项目、提供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4.2基于现实需求的协同创新,提升智慧城市的实用价值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将民生需求作为重点,以人为本、协同合作、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这需要各部门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视为是智慧化建设的基础,突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智慧化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协同,走集约高效的智慧化建设道路。

构建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的大数据应用管理体系,将城市、机构和市民的多层次需求连结,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建立互动即时的利于协同创新的沟通机制。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将智能化新技术落实到城市建设当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如建设集金融、公交、居民健康卡、图书借阅、保险及公共缴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就依赖于各部门数据协同共享。

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卫生等工程都是基于需求,为保障人民生活得更舒服更便利,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智慧交通——建立全方位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交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一体化智慧城管体系,健全智慧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食品药品追溯系统。智慧教育——完善智慧教育平台服务功能,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建成人人可享有的优质智慧化学习环境。智慧社区——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社区电子商城,积极推动数字家庭建设,推进家庭安防、智能家居、家庭健康等各类智能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广智能楼宇、小区智能停车场、小区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等智慧应用。智慧卫生——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全面应用,建设虚拟医院智慧管理和应用系统,利用高清视频终端、各类医疗和体征检测设备提供定期体检、专家远程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4.3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保障智慧城市的科技支撑

在建设智慧型城市的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都需要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多方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深度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需要如下措施:(1)建成全面覆盖科技资源,集成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科技资源与服务平台,在感知与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应用与服务、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2)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技、经济、商业信息数据库、技术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技术标准数据库,完善信息检索中心、电子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支撑系统。(3)建立公共研发大型交互式服务系统,推动科技资源与服务的供需双方进行信息交互、服务交易和技术交流等。(4)建设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系统,整合、共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型企业投融资需求数据库,搭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优秀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5)建立服务基础支撑平台,提供信息交换、存储、服务的统一标准,实现各体系平台进行基础性融合,集成现有系统并提供拓展平台。

4.4依托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带动智慧产业高效发展

充分发挥辽宁省各城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推进智慧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为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信息消费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推进智慧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智慧化建设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业智慧化发展、推动智慧电网建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以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或产业基地等多种实体落地模式,承接各领域智慧化建设项目,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同创新带动智慧产业高效发展,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安小米.面向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策略——以荷兰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4(3).

[2] 朱洪波,杨龙祥,金石,等.物联网的协同创新体系与智慧服务产业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3] 李德仁.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11(23).

[4] 刘刚,张再生,梁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海口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3(6).

[5] 王璐,吴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对比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5).

[6] 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F292

A

2096-0298(2016)11(a)-165-03

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GL031);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与高校社科联合作立项课题(lslgslhl-026)。

钱堃(1974-),女,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于姝(1980-),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李江浩(1988-),男,河北衡水人,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智慧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