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6-07-14北京物资学院李义福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北京市人才过程

北京物资学院 李义福

北京市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北京物资学院 李义福

本文首先论述了北京市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北京市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北京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对策。

北京市健康产业 问题 对策

1 北京市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1.1健康产业市场竞争激烈

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兴起较早,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升,我国对于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上升,而国外具有较强知名度的健康产业也迅速占领了我国市场。根据相关调查得知,绝大多数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分析压力形成的根源可以发现,相对于国外完善的健康产业体系,我国企业当前的资金充裕度、核心性技术、自身管理水平以及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都处于完全劣势。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自身发展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自身具有的资金实力,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企业认为竞争主要来自于营销理念和具体推广方式。

1.2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根据健康产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其实际经营情况发展较为良好,截至2015年底,经营状况处于正常水准的企业达到了九成以上,其中经营状况非常好的与较好的分别占12%和33%,经营状况一般的占46%,而较差的只占一成不到。这种现象说明北京市当前的健康产业发展正在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其中食品药品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这两类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也可以看出,这些行业是比较稳定且具有发展潜力。

1.3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2013年之前,北京市健康产业由于投入经费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其发展速度也极为缓慢,但是自从2013年投入经费迅速增加之后,北京市的健康企业数量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该种变化说明北京市已经认识到了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也为北京市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另外一份调查中得知,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企业并不存在科研需求,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其余企业则是通过技术购买以及其他方式解决科研的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健康产业当前的科技研发能力极为欠缺,没有形成必要的科研规模,更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2 北京市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品尚未形成服务标准

随着全球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其中主要包括用于疾病治疗和辅助性治疗的相关药品和器械大量出现,与之相对应的保健品和养生品也大量出现。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在2015年上半年仅上市公司销售的保健品种类达到了100多种,而非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各种保健品种类更是难以计数。

针对保健品来说,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往往难以对其保健功能和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厂家为了获得较好的销售效果,往往会采取虚假的方式进行宣传。根据我国保健协会的相关统计,仅2015年全国便查处了超过百起保健品违法销售的案件。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健康服务行业,虽然各地企业充分考虑到了老龄化社会的影响,推动老年护理和看护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产业服务标准却没有形成,更不可能完成各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监督,因此使得健康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2.2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性较差

健康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当前实际发展水平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健康产业的科研水平和活动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低下也使得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建设受到了极大限制。

2.2.1科技创新缺乏载体

绝大多数健康产业的企业属于中小型私营企业,且没有建成自己的科研部门和相关实验设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北京市当前从事健康产业的企业只有不到半数设立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机构。

2.2.2科研经费投入严重匮乏

通常来说,生物制药企业用于科技研究的经费投入应当占总销售额的10%~20%,但是经过比对发现,北京市健康产业企业所投入的研发经费不超过总销售额的5%。

2.2.3缺乏科研人员

当前,人力资源短缺是影响北京市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健康产业科研人员的比重较低,绝大多数企业极为缺乏科研人员。另外,北京市当前健康产业的发展处于畸形状态,而科研人员的实际培养和供给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2.4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

由于当前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从而使得当前研发的新产品、制定新技术的标准以及技术水准都处于较低水平,最终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实际转化质量产生了极大地限制。部分科研成果虽然在实验室中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将其转化成为相关产品,无法及时获得相关回报,最终对后期的深入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由于北京市健康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使得投资者对于健康产业科研的投资兴趣极具减小,限制了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科研机构自身的发展。

2.3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北京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先进,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因此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这些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能力较弱。由于健康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其管理人才还相对较为稀少,且相关管理经验较为缺乏,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企业的管理能力水平较低。第二,内部制度不够完善。作为新兴产业,相关管理制度还较为缺乏,加之发展时间较短,制度的实施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因此,内部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三,企业经营模式以家族制为主。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虽然融资容易,但是由于有血缘关系,因此在决策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2.4健康产业的外部环境较差

2.4.1人力资源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北京市健康产业缺乏相关的人才配备,对于相关人才培养的机制尚不完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较为落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保证体系尚未形成。

2.4.2健康产业的法规政策较为落后

发达国家涉及到的健康产业都已经形成极为完整的质量安全机制和技术平等政策,但是,健康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北京市以及全国范围内都未形成完整的法规机制,市场上当前所流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行业发展规范性严重不足。

3 北京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对策

3.1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完成发展理念的转变

当前来说,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依然是通过投资完成的。但是在经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首先完成发展理念的转变,准确认识到健康产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帮助作用。而在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制定完善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并针对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

3.2进一步完善健康产业的法律法规

北京市健康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立法权的优势,快速形成关于食品、药品、保健品以及当代健康服务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并逐渐形成健康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

3.3增加产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在健康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规划引导作用,加大对各种研究机构和检测机构的支持,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逐渐形成以科技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科技和产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4完善人才培养政策

3.4.1加强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健康产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重要依托,进一步推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保证高等院校能够将生物医药和医药制造等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性学科,与此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奖励和评价制度,从而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形成有效支持。另外,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领头作用,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3.4.2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当前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名列前茅,充足的健康产业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提升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设立专用人才引进机制和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资金,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海外人才回归祖国。

3.4.3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人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创新积极性,最终保证健康产业所引进的高技术人才能够留在企业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

3.5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健康产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如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经营模式存在缺陷、所使用的相关制度不足等,这也使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基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应当监督相关企业迅速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健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根据北京市民营企业的相关特点,应当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规章制度建设。当前北京市健康产业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所形成的相关决策缺乏相互制衡机制,实际经营过程疏于管理。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引入战略投资方,通过多方持股的方式促进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发展,进而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6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建设

3.6.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北京市健康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以高效的工作效率为基础,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快速转变,保证政府机构职能构建的科学性,明确不同组织的职能,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推动商务等级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通过资源再分配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3.6.2推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

在产业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全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提升个人自律和诚信意识。政府部门则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个人诚信档案,并面向社会提供个人诚信的搜索和评估。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诚信惩处制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产业的失信成本。

3.6.3形成健全的市场监督机制

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借助政府管理、行业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等方式形成健全的产业监督机制。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应当推动执法方式的转变,即由之前的封闭式执法转变为当前的透明公开执法。实际监管内容则应当由之前的事前监管转变为当前的事中和事后监管。

3.6.4推动行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

北京市相关医药监管协会应当以专业的社会团体为基础,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给予各种社会团体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相关的行业内部规范。政府部门更应当针对行业内部相关规范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指导,从而提升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力。

[1] 王秀华.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法制与经济,2015(10).

[2] 张来明.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16-1-01.

F293

A

2096-0298(2016)11(a)-140-02

李义福(1964-),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北京市人才过程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人才云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