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6-07-14安徽财经大学经宇杰王贻波周浩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竞争力运输贸易

安徽财经大学 经宇杰 王贻波 周浩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 经宇杰 王贻波 周浩

在对外开放的方针下,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较充分地反映中国近年来在运输服务贸易上的成就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00年~2014年运输服务贸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运输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国际竞争力却持续疲软,且内需大于供给,导致服务逆差的持续和加重,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运输服务 贸易竞争指数 世界市场占有率指数 竞争力分析

1 经济背景

加入世贸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0年~2014年,贸易总值从4743亿美元快速增加到43030.4亿美元,近十倍的增长额以及这一庞大的贸易规模均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而相对起步较晚的服务贸易也得到快速发展,至2014年,其总额已达到6140.4亿美元。但快速发展的服务贸易至今仍呈现较大的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至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已达到1491.27亿美元。这也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的地位低于货物贸易,尚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据相关文献,较之2000年运输服务贸易贡献了中国117.86%的服务贸易总逆差而言,2014年已下降至38.84%。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有了明显的发展与进步,但至今仍然处于逆差的情况也表明了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薄弱。此外,也表明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依旧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逆差中占有较大份额。

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运输贸易额增加明显,运输服务占比国内市场依旧较重,近年趋于下降;占比世界服务贸易市场总体平稳。据相关数据,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但贸易逆差却也不断扩大。2000年~2014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从140.7亿美元增长到1319.7亿美元。从国内市场看,出口方面,中国运输服务在中国服务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较为稳定,且在2000年~2008均是逐年稳定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其值基本稳定在20%左右,近年来受到旅游、通信、其他商业性服务的激增影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2014年降为16.45%。而进口方面,从2000年的29%变化至2007年33.48%,增长平稳,而2008年以后虽有短暂的上升但近几年已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相比于2007年已显著下降8.2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国内运输服务自我供给能力在逐渐增强,但进口数值上的持续增加则又说明国内运输服务缺口依然存在。

运输贸易逆差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逆差贡献依旧较大,影响明显。从2000年的660.1亿美元,至2014年已达6140.4亿美元,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增长明显。其中,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1344.01亿美元。但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也从2000年的67.3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579.15亿美元。逆差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运输产业与世界运输强国的运输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运输服务属于较低级的国际服务,但中国繁荣的货物贸易对其又存在一定的需求刚性,所以随着其他商业性服务的继续发展与优化,预计这一比率还会继续衰减,但最终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指数分析

本文采取较为通俗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国际占有率指数分析,并运用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中国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3.1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被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C)。这一指数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某一种产业的净出口额与这个国家该产业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它的计算公式为:

TC=(Xit-Mit)/(Xit+Mit)

其中:Xit表示的是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出口数额,Mit则表示的是这个国家该商品的进口数额。当TC<0时,表示i国的t种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且其值越小则表明劣势越大;当TC=0时,说明i国t种商品的竞争力与国际持平;当TC>0时,说明i国t种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与之成正比,其绝对值越大,程度越深。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2014》、WTO数据库服务贸易数据计算,2000年~2014年中国的运输TC指数值一直位于零以下。可以看出中国在运输服务中一直处于净进口国地位,在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其中,2000年~2008年,能明显看到TC指数的值逐年递增。这表明,虽然TC指数值一直为负值,但中国运输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并在2008年达到了最大值。可以看到,由于受到当年世界性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TC指数又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至-0.3以下。虽然2010年TC指数又一度上升,但增幅不大,之后也一直处于-0.3以下。这表明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行业,中国虽实施了相应的刺激措施,但要恢复甚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时日。而考察2010年之后的数据,可以发现 TC指数值均为负值且绝对值越来越大,这表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在金融危机后,在竞争力上表现出持续下降的不利态势,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000年~2011年数据来自苏巧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2014》和WTO数据库服务贸易数据计算,在对美国、德国、英国进行横向比较可知,中国TC指数在所列的国家中一直处在最低位,其中美国、德国的TC指数虽和中国一样都是负数。但是这两个国家的TC值都在-0.1附近浮动,且美国TC指数不断趋近于0,德国TC指数近年来则表现出衰减的势头;而英国TC指数则从2008年开始由负转正,并维持和扩大了这种竞争优势,且在2014年达到了0.159的最高值。总的来看,四个国家中,中国的运输服务竞争力虽然逐渐增强,但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反观中国TC值则下降0.2之多,表明中国运输服务业稳定性较差,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极易受到世界性危机的影响,侧面上也反映出中国运输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另外,据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在2010年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机,但运输服务的TC值依旧持续下降,而美国则表现平稳,英国TC值则强势增加,德国与中国表现相似,TC值均较2008以前下降明显。这也表明,中国运输服务稳定、恢复能力较差。

3.2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

为反映某国某种产业出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大小,我们引入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这一概念,该指数表示该国的一种产业的出口额同世界该种产业的出口额之间的比例。具体公式为:

MORij=Xij/Xwj

公式中的MOR值代表某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代表的是该国某一种商品出口额,Xwj代表的是在世界市场该种商品的出口额。理论上,MOR值越大,所代表的意义就是该国该种商品所拥有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MOR值越小,竞争力也就越低。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2014》、WTO数据库服务贸易数据计算,整体上,中国运输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而2000年~2008年,中国运输服务MOR数值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也表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稳步增加。2008年之后,可以发现因受金融危机影响, MOR数值急转直下,此后几年,中国运输服务MOR值虽有反复,但始终处于小幅度浮动的状态,表明中国运输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开始有趋于平缓发展的趋势。

据2001年~2011年数据来自苏巧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来自WTO数据库计算,在对美国、德国、英国进行横向比较中,可知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不具备竞争性,其中,又以美国、德国为代表,分别处于0.09和0.07(2008年后),表明这两国具有强大的国际运输服务输出能力。而英国虽不如美德两国对中国具有长期压倒性的优势(其数据在2008前后已被中国赶上),但常年积累的运输服务贸易管理等经验,使其服务贸易MOR值一直较为平稳。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世界背景下,2009年美国、德国、英国的MOR值不减反增,可见其国际运输服务输出的稳健性。因此,虽然中国国际运输服务已有了长足的发展,MOR值从0.01增加到了0.42而赶上英国,但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 相关建议

4.1加强运输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运输服务贸易作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的好坏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之运输服务对货物贸易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中国服务贸易的全方位优化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在基础建设上,加快整合中小型运输企业,形成具有较大船队规模、承运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运输企业;另一方面,应提高中国港口的贸易吞吐能力和港口管理效率。此外,在航空运输方面,完善机场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和航线网络,不断促成有价值的新航线。相应的,还应该积极发展陆路运输,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联合运输服务网络。

4.2加强运输服务人才培养,实现运输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人才培养上,中国运输企业竞争力较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运输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因此增强运输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积累,是中国运输服务业实现科技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政府部门应把培育拥有相关专业人才和引进海内外的专业人才作为运输服务业发展的教育重点,加大相关专业的教育与科研投入,实现人力的“供给侧”改革。

4.3发挥政府作用,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政府应加大对国内运输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同时,既要重视同新航路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也要重视中国运输等服务贸易的出口建设。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大对运输服务市场的监管,对中外运输企业施以同等待遇,增加国内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再者,政府应当发挥积极正面的国际运输服务出口国形象,利用已有的国际贸易规则,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协商,从而有利于中国运输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4[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2] 纪希春.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2016(7).

[3] 苏巧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4] 刘运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5] 王晓东,胡瑞娟.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F752

A

2096-0298(2016)11(a)-069-02

猜你喜欢

竞争力运输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日本竞争力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贸易统计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