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探析

2016-07-14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颖

中国商论 2016年31期
关键词:消费理念绿色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颖

新环境下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探析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颖

在如今互联网的新型环境下,随着促进绿色消费相关政策的出台,作为未来消费主体的大学生,如何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并付诸行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绿色消费相关的理论内容,包括绿色消费起源与内涵;然后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行为特征,即从众、攀比、享乐主义;最后将二者结合,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具体途径。

新环境 大学生 绿色消费

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了绿色消费的概念、含义及践行意义;从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绿色消费行动、建立健全绿色消费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促进绿色消费,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的新型环境影响下,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购物的兴起。那么,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军,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如何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并在消费行为中贯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绿色消费起源、发展与内涵

1.1绿色消费起源与发展

绿色消费的起源,要从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谈起。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失衡后导致环境恶化,尤其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新技术带来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人类文明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而同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暴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全球性公害事件一件件发生,人类开始意识到了工业文明中消费模式的严重弊端。于是,在1968年3月,“绿色革命”这个词应运而生,是由当时的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来的。从此,“绿色”一词就开始流行开来。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1世纪议程》,里面明确提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建立可持续的消费形态”,标志着“绿色”这一思想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可和响应。同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01年为“绿色消费”年,提倡“绿色消费”,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1.2绿色消费内涵

国际上通常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1R(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2R(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3R(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4R(Recycl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5R(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中国的唐锡阳先生把绿色消费概括为3R和3E,即3R: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如一次性的餐具和毫无益处的色素、添加剂等(Reduce);修旧利废,回收利用旧物品(Reuse);提倡使用玻璃、纸、铝等可再生原料产品(Recycle)。3E:讲究经济实惠,如节约使用能源、包装,加工结构简单的产品(Economic);讲究生态效益,如使用保护环境、较小破坏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企业及产品(Ecological);提倡平等人本原则,如选择尊重劳工、保护原住民生存权、进行道德售卖、不进行非人道动物实验的企业及产品(Equitable)。

最新的定义是今年出台的《意见》中给出的: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 新环境下大学生消费理念和行为特点

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出生在新时代,成长在开放包容的新环境下,正处于三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易于接受各种新颖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喜欢追赶消费新潮,而且90后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消费能力较80后大学生有很大的提高,呈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对社会当前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江辉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日常生活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大众、求异、攀比、求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体现出独有的特征。

2.1盲目跟风,非理性消费现象严重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崛起,从最初的淘宝、京东、聚美优品、唯品会等到如今网上外卖送餐平台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以及各种叫车平台:滴滴、人民优步等毋庸置疑,这些网络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但同时,在面对互联网购物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时,许多消费者会受产品包装视觉上的刺激或者被商家精心设计的广告语吸引,产生强烈的购物欲望,大量购物。大学生作为一类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集体生活,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往往会因为同班或同寝室同学买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一个好玩儿的东西而跟着一起买,也许这件衣服或这个东西并不是他所需要的,只是因为“你有我也要和你一样有”。另外,一些商家制造出各种节日,比如“双十一”“双十二”,来刺激消费者来大量购买自认为便宜的商品。而外界因素强烈刺激下的非理性消费决策,以及被促销低价吸引买来的商品,大多数并不符合自己的真实需要,往往因为派不上用场而闲置。这种超出个人基本支付能力和基本需求的网络购物行为,不仅会带来个人资金的损失,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完全不绿色。

2.2追求商品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

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易于接受各种新颖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大学生们也特别喜欢在过生日时举办一个生日宴会,参加各种聚会,请客吃饭送礼物,追求礼物商品精美的包装,追求菜品酒品的精美包装,更不惜花大价钱买一些有名无实的东西。由于追求过度包装从而产生包装垃圾,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作为互联网商业的强大支撑,物流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双12”一天,快递、邮政速递类企业共收发快递包裹1.13亿余件,比2014年同天同期增长60%,是日常平均处理量的近两倍。其中,大学生网络购物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了保证商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免遭损坏,商家往往将商品层层包裹,大量使用透明胶带、填充物等保证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网购狂欢过后,快递包装泛滥成灾,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3物质性、享受性消费比例增大

由于整体社会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之全球化背景下追求个性消费观念的影响,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追求享乐性消费和高端消费的人数日益增多。部分大学生把高端奢侈品消费视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有的甚至不顾家庭收入和自身收入条件的限制,盲目跟风攀比,引以为傲。据调查结果显示,发展性消费在90后大学生消费总额中的比重正逐年下降(于学生而言,发展性消费指的是其用于学习、技能增长以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消费)。相反,由于追求个性化,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攀比心理,使得当代大学生将精力和金钱更多的消费在物质和享乐活动上,这种消费理念是非常可怕的、不健康的,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消费倾向。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行为还不够“绿色”,但也不是不可调控的。需要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各方面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方案来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理念和行为。

3 新环境下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途径

新环境下,通过对《意见》中促进全民绿色消费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行为现状的分析,本文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来提出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的途径。

3.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好监管绿色市场的保障工作

2016年3月份《意见》的提出,是政府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重要一步。但挑战才刚刚开始,此项政策如何具体落实需要社会各方大力支持。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促进绿色消费。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向大学生传播环保知识和绿色消费理念,介绍环保知识、绿色标志、绿色消费技能等,提高绿色消费能力。

另外,我国当代大学生对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认知度不够,对绿色产品认证方面缺乏相关了解,不信任相关产品的绿色认证是否可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认证体系执行和审核过程漏洞百出,不够规范。因此,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认证制度的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赋予大众、媒体及社会组织对认证制度的监督权;加大对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认证后的监管工作,真正做到制度落到实处。这样,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体才会积极购买他们信任的绿色产品。

3.2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理念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和活动场所,是否提供绿色消费方面的相关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理念影响至关重要。由于年龄阶段的特殊性,20多岁的大学生思想观念尚不足够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引导和影响。因此,学校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正面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消费行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增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生活重心和消费重点放到学习上,真正做到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带动大学生主动探索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加强绿色消费认知,促进绿色消费行为。

教师作为大学生的教导员,需主动提高自身的绿色消费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内容,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倾向,从信息的洪流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学会辨识节能环保产品,主动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另外,还应扩展关于垃圾的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环保行动,比如:节约用水、随手关灯、材料正反面打印等。

3.3发挥家庭在绿色消费上的引导作用

家长言传身教从学生小时候就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理念和行为。因此,家长应树立好榜样,形成绿色化的家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家庭生活方式不仅仅要求家庭成员购买绿色产品,更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将绿色行为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从小开始就在耳濡目染中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形成理性的消费行为。例如分类处理生活垃圾、随手关灯、电器不用时将插头拔掉,避免待机造成电的浪费、外出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污染、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循环使用环保购物袋等。

同时,家长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消费现状,公开家庭的各项收支状况,因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有责任承担维护家庭的各项义务,有必要让其树立家庭责任感并参与其中。另外,家长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做兼职或者去企业实习,赚取零花钱的同时体会赚钱的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 结语

绿色消费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90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环境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协作以强化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共同建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1] 刘湖,等.互联网商业环境下绿色消费挑战与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 杨越婷.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路径探析[J].才智,2011(1).

[3] 李素玲.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 2013.

[4] 姜言秀.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J].理论学刊,2010(12).

F205

A

2096-0298(2016)11(a)-049-02

张颖(198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商务管理,绿色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40年消费流变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消费ABC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