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乡村舞台建设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研究

2016-07-13刘治国钟挥云

运动 2016年4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研究

刘治国,钟挥云

(1.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张掖 734300)



在乡村舞台建设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研究

刘治国1,钟挥云2

(1.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张掖 734300)

摘 要:体育场地设施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引领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必备硬件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这些多种场地类型正逐步成为广大居民体育生活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夯实了“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项目基础。

关键词:乡村舞台建设;场地设施;研究

投稿日期:2015-12-22

“乡村舞台”建设是甘肃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乡村舞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让村民们舞起来、乐起来,活动有组织、健身有场所、服务有指导,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等多种活动载体的搭建,广大农村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把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考核内容,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按照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把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为保障,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积极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省政府“体育惠民工程”建设任务,多形式、多渠道筹集人、财、物等资源,把建设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作为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在城乡建设了一大批“经济、方便、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在建设范围上注重“广(乡镇、社区、行政村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在建设标准上注重“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在活动内容上注重“新(创新活动主题、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项目)”、在日常管理上注重“细(细化活动方案、细化活动环节、细化活动过程)”,把群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转化为党和政府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以“馆(体育馆、游泳馆)场(400m内套足球场的标准田径场)园(体育公园)廊(健身长廊)池(垂钓池)”为主体,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体育惠民工程为阵地的覆盖城乡、形式多样、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现阶段,其一是要解决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指导农民健身活动覆盖面有限的问题。其二是要统筹解决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的问题。其三是要解决好农村体育经费紧张的问题。目前,中央补助每村每年1 200元人民币的体育经费,远不够搞一次活动花费。其四是群众参与面需要进一步扩大,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和谐农村.魅力乡村”建设是富有地方特色、活力四射、光彩炫目的建设项目,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农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1 顶层设计,确保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的布局科学合理

顶层设计和基层互动,是保障惠民工程健康实施的有力举措。在实施体育惠民工程过程中,该县积极整合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农业等资源,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改建、新建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群众健身创造条件,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实施《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工程》《千乡镇村农民健身工程》《较高标准篮球场》《体育惠民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了战略性突破和实质性推进。

1.1 统一建设标准

要求体育惠民工程的选址必须具备4条标准,即户外活动面积2 000 m2以上,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办理相应的国土、规划手续,作为永久性体育事业用地;工程要建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乡村、屋场或乡村屋场之间的结合部,与乡镇、村、学校比邻;周围群众有自发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传统,有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交通便利,有利于群众的集散。

1.2 统一设计施工

在规划上,体育惠民工程大致分为篮球场、健身路径活动区、乒乓球活动区等功能区。对乡镇、社区上报的拟建体育惠民工程场地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现场论证,听取乡镇、社区和周边群众的不同意见,使体育惠民工程便于管理、维护和方便群众锻炼的原则与乡镇及社区规划、绿化、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与文化、教育、科技、商贸等资源统筹发展,体现时政宣传、科普培训、文化传播、图书阅览、社会教育、体育健身功能,使健身中心既是群众锻炼和交流的场所,也是乡镇村社及社区的一道亮丽景观。

1.3 统一选址

健身工程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使用率。该县严格对照标准,对全县136个行政村实地调研,本着示范、带动原则确定实施对象,整合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农家书屋等资源优势,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与推动农村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对建设项目实行责任制,建立定期督查工作制度,落实工程建设负责人,经常性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整合资源,确保体育惠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良好的健身环境对人民群众参与健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人产生锻炼的欲望,环境释放的能量能够左右锻炼人群的身心变化,因此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既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服务民生的具体实践。该县将体育公园、体育广场、健身站点、晨晚练活动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2.1 政府项目引导

按照“先建后补”的方式,该县对已经验收合格的体育惠民工程配套专项资金和器材。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调动了乡村两级建设体育惠民工程的积极性,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平整硬化活动场地,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

2.2 充分利用闲置资产

部分乡镇利用撤乡并镇后的政府办公场所、教育布局调整的校园、已搬迁的市场等闲置资源开发建设成体育惠民工程,既降低了投入成本、节省了有效资源,又加快了建设步伐,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3 进行分类建设

根据乡村已有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自然规律,秉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基层群众的支撑能力,使体育惠民工程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展现新农村的精神风貌、描绘服务功能完善、民居风貌独特、生态环境优美、乡土气息浓郁、农民生活幸福的如画风景。

3 创新机制,确保“体育惠民工程”管理规范有序

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等措施,是积极完成体育惠民工程建设和“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工程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常态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的平台。

3.1 建立健身技能培训机制,培养农民健康的文化体育消费习惯

开展体育健身咨询、健身技能辅导、健身项目展示“三下乡”活动,突出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各类体育骨干培养,使农村体育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全县354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城乡各个晨晚练健身点为群众的健身服务,做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健身锻炼的指导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场地设施的维护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弘扬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推动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各级体育组织为核心、晨晚练健身活动点为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广大居民群众为主体、健身设施为依托”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3.2 建立体育竞赛机制,调动农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乡镇、社区、村每年组织群众举办比赛活动不少于2次,全县农民运动会实行申办制度。通过村、社区、乡镇逐级比赛,激发群众竞争热情,提高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有效地推动了体育健身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社会化和生活化。

3.3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确保体育惠民工程长久发展

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健身指导站、村文化室是体育惠民工程的责任单位,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的体育惠民工程管理制度、活动开展制度、维修制度等,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规范对体育惠民工程的管理,确保了场地器材的安全与质量要求。

4 力求实效,确保体育惠民工程成为农村乐土

农村体育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通过改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面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在保留城乡差异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4.1 力求成为群众最佳休闲活动场所

体育惠民工程建有宽敞的活动场地、齐全的活动设施,村民集会、娱乐等活动集中在一起开展,体育惠民工程自然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习惯去处,既是养成科学文明习惯的课堂,也是健身休闲的场所。

4.2 力求成为农民最佳学习场所

体育惠民工程是省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既是改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城乡居民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4.3 力求成为乡风文明的最佳传播场所

群众的健身需要是多方面的,根据农村、学校和城市社区居民的特点,以打造群众性品牌体育赛事为亮点,注重传统特色项目的传承,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体育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有效化解一些邻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综合治理,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

5 搭建活动平台,推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当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表现在:其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劳动负担减轻,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日益增多;其二是文化观念发生变化,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增加;其三是农村居民对文化载体的运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也呈现多样化。由于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文化视野扩大,在文化载体的选择上也开始追求中、高档商品。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体育健身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上

的困难,如在搞好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各层次的全民健身活动,满足农村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形成了“年初有计划、每季有重点、月月有活动、节庆是高潮”的群众体育工作新格局。借助体育赛事和户外体验活动,使户外体育产业成为宜居宜游的重要支撑,擦亮了“红色高台、北凉古都、戈壁水乡、沙漠绿洲”的名片,为构建赛事承办与户外体验大运动场奠定了良好基础,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特别是依托湖泊水面资源优势,竞技钓鱼和龙舟比赛已成为市县品牌赛事,推动了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和体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作者简介:刘治国(1967~),副高级体育教练,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4.070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132-03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南宁市中学篮球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公司研究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与组织管理现状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