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6-07-13张小龙

运动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

张小龙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

张小龙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球场暴力的影响往往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者的个人情绪往往造成信息本身的失真和扭曲,从而对整个网络环境、现实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安和动荡。尤其近年来国内比赛的地域性越来越加强,自我中心主义会造成不同地域、城市人民的仇视和敌对,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话语下的球场暴力、网络暴力的特点、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球场暴力;网络暴力;价值中立

投稿日期:2016-01-05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CBA、女排联赛等竞技体育比赛也开展得蒸蒸日上,但是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球场暴力。我们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球场暴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性问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高速流通,球场暴力不仅仅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蔓延到了网络世界。

1 球场暴力的概念和特点

球场暴力是一种集群行为,攻击性的行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球场暴力这一概念,笔者认为球场暴力是指球迷或球员完全不顾自身健康,采取身体攻击、言语侮辱的方式对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造成损害的非理智行为。

球场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球场暴力的形成是突发性的、扩散性的。由于球迷都处于有限的球场空间范围内,一个或几个球迷一旦引起骚乱,不仅会对场内球员、球场工作人员和对方球迷造成伤害,甚至扩散到球场外。其次,从众行为居多。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球场暴力发生的原因,只是因为个别人的行为和语言,影响到其他球迷的情绪和行为,跟从他们在球场内发生暴力行为。大部分的球场暴力、骚乱事件属无目的性、无计划性、无针对性、无组织性地盲目跟从骚乱和暴力行为。其参与者多为头脑受情感支配、失去理智,而产生肢体冲突、言语侮辱等行为,像国外的职业“足球流氓”在球场上故意寻衅滋事的在我国并不多见。基本上球场暴力的发生是因比赛因素、外界刺激、观众或球员情绪过度激动或悲伤等因素而产生的过激行为。

2 网络暴力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暴力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根据周利群、陈红莲等人对网络暴力的界定,概括为行为人对网络或现实中未证实或已证实的对象、事件,通过网络散发带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语言文字,对被攻击对象、事件及其他相关人造成情感、心理等伤害和侵扰正常生活的行为。

网络暴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象、事件的不确定性。网民在网上所攻击的网络或现实中的对象、事件都是尚未确定或已经确定的。(2)伤害的广阔性。网络暴力产生于网络之中,而网络的广阔,高速同样使暴力、伤害波及面更加广阔,往往被攻击的对象、事件会波及到周边的人或事。(3)无肉体上的伤害。网络暴力一般的攻击形式都是采用带有侮辱性、煽动性的语言文字伤害被攻击对象的情感、心理、意志等方面,但无现实的肢体冲突。

3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概念和特点

按照形式逻辑“属加种差”的定义公式来界定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首先,找到“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临近的“属概念”即网络暴力。它指行为人对网络或现实中未证实或已证实的对象、事件,通过网络散发带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语言文字,对被攻击对象、事件及其他相关人造成情感、心理等伤害和侵扰正常生活的行为。其次,利用“种差”揭示被定义概念的特征和本质,即“球场暴力”是球迷或球员完全不顾自身健康,采取身体攻击的方式对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造成损害的非理智行为。可以把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界定为:网民对球员或球迷完全不顾自身健康,采取身体攻击的方式对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造成损害的这种非理智行为进一步对事件和对象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语言文字,并对被攻击对象、事件及其他相关人造成情感、心理等伤害和侵扰正常生活的行为。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特点:首先,施暴手段是网络。球迷或球员在网络上针对球场上的暴力事件发表不负责任、不顾后果、过激或粗俗的言语,并未发生肢体上的碰撞,对于球场的暴力事件妄加评论,扭曲事件真相。其次,盲目跟从性。许多人对于球场上的暴力事件并不了解其原委,都是道听涂说、以讹传讹,大大夸张了整个事件,致使事态的严重化,网络上的球场暴力远远超过了球场上暴力。最后,目的的改变。球场暴力一旦在网络上展开,原本是要争论孰对孰错的问题就变质为完全不讲理的恶意攻击,结果变成不管球场上的暴力是如何开始的,对错哪一方,只是要在气势上,言语上打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2012年3月的CBA季后赛,山西队主场迎战北京队,由于“马布里打人”导致赛后北京队的大巴被球迷围堵,打人事件本该由各方面出面来调查事件的真相,但事情发生不到1h,网络上的各种版本的传言已经蔓延开来,除了媒体报道,更多的是网友的微博和发帖,其中多为臆断、谩骂、叫嚣,真正的目击者、事情的参与者少。有的人从对球员的喜爱与否进行“推断”;有的人连任何根据都没有就进行臆断,基本属于猜想,最后演变为不管事情的真实情况如何,成为了京晋球迷对骂的闹剧。

4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成因分析及负面影响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根本原因是球场暴力的发生。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产生关键问题是球场暴力的产生,因球场暴力具有波及面广、扩散速度快、影响恶劣等特点,形成了球场暴力新的发生平台——网络。 倘若球场上并未出现暴力事件,那么会大大弱化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甚至不会出现。其次,新闻媒体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的报道如果带有“地域色彩”或是个人情感,更煽动了双方球迷的敌对情绪,造成事态的恶化。石岩、唐文静认为,球场观众暴力网络新闻对受众具有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受众的认知、模仿暴力行为引发暴力和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最后,网络法制不健全。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施暴手段就是通过运用网络,对行为人及其亲人造成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伤害。王秀平认为,网络暴力归根到底是由于网络法制不健全,未能体现出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在网络环境下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方面被侵害时的法律保护,受害者或者当事人无法进行维权,而施暴者安然无事,不用对自己的失实言论负责。所以,网络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了网民可以随意发表不负责任、失实的言论,扩大了球场暴力的事态,造成了更加恶劣的影响,形成了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这一现象。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主要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给予行为人更大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伤害。球场暴力的发生,起因不知如何,而在网络上却开始泛滥,媒体不真实的报道,网友的臆断、谩骂,将行为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名誉、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带了更大的痛楚。即使最后事件澄清,并非舆论所说的那样,也给行为人在心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其次,对球迷的负面影响。一些在球场外的好斗分子,可以利用网络扩大事态,他们不是在探讨事件的对错,只是一味地在谩骂、滋事。这些好斗分子虽无法大打出手,产生肢体接触,但他们得到了另一个滋事的机会——网络,加上媒体对球迷或球员的过激行为进行过度的渲染或者失实的报道使得气氛更加紧张,而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产生了从众行为。那些未到现场或者未参与球场暴力的球迷情感上正处于兴奋或者悲愤的状态,他们又从网络上看到那些失实的信息和言论,导致这一部分球迷受到这些失实的信息和言论的感染,便会很容易在网络上产生从众行为,球场内的事态进一步扩大化、严重化。最后,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带给青少年的不在是比赛本身,而是暴力。青少年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球场暴力的网络宣传影响,使其对于体育运动产生歪曲的理解,认为球赛、体育运动就是野蛮的、产生暴力冲突的东西,让青少年远离体育运动。长久以往,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淡化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他们慢慢不再痛恨球场上的暴力行为,不再痛恨 那些在网络上对球场暴力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言论的网民,青少年对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从痛恨到接受,甚至会转化为现实暴力。

5 抑制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建议

5.1 应避免球场暴力的发生,球场暴力发生是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形成的根本原因

对于球场暴力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球场的安保措施和合理疏散,保证缓冲区和安全通道;提高裁判职业素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避免错判,漏判;充分发挥球迷协会的积极作用,要把握球迷的核心人物;统筹安排比赛,多方面协调配合,如警方、承办方、志愿者等多方面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进一步健全体育法制,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球场暴力问题。

5.2 提高媒体职业素养,保持价值中立

媒体作为球场赛事的传播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场外观众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得比赛信息,媒体报道的赛事的真实性、客观性、评价性直接影响着受众群体对于比赛的理解。提高媒体职业素质,确保在播报时,不参杂个人情感、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论、保持道德素养和职业准则,可以有效缓解和避免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发生。

5.3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维护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是谣言传播、对骂闹剧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互联网人数是世界上第二大国,但是针对网络的立法并不完善,虽然国家和地方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如《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应落实以下几点以避免球场暴力下的网络暴力的发生:推行网络实名制,让每一个人对自己所发表的评论负责,有效遏制足球流氓等不良人群传播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加大政府有关机构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追究事后责任;定期维护网络环境,保证体育网络交流、舆论平台的干净、有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文明发言、文明看球的思想,提升球迷观众对于球赛的认识和理解,文明发表评论。

参考文献:

[1]石岩,唐文静.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网络新闻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33):2.

[2]黄竹杭,石岩.我国男子足球职业联赛球场观众暴力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6):53.

[3]周利群.浅析“网络暴力”[J].法制与社会,2008(10).

作者简介:张小龙(1982~),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4.010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17-02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
浅析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对策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问题的思考
中国的网络政治学简论
透析“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