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分析 “幸福琼海”的八个音符
——全域旅游的琼海模式

2016-07-13陈耀王健生

今日海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琼海音符全域

文|陈耀 王健生



案例分析“幸福琼海”的八个音符
——全域旅游的琼海模式

文|陈耀王健生

琼海在“田园城市”上创作的“幸福琼海”乐曲中,八个音符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演绎出“全域旅游”的美妙和弦。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宣布2016年我国旅游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将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工作。早在2013年,琼海市就已经以建设百姓幸福家园为目标,以打造田园城市为抓手,以5A景区标准大力推进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全域型旅游。琼海的创新经验被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点赞”,他称琼海探索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如今,有一种幸福叫琼海、有一种乡愁叫琼海、有一种味道叫琼海——小镇休闲、乡村度假、幸福琼海引领国民休闲新常态,琼海旅游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民生、文化跨越式发展。琼海在“田园城市”上创作的“幸福琼海”乐曲中,八个音符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演绎出“全域旅游”的美妙和弦。

第一音符:创新以“三不一就”为形式、人的幸福为目标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是习总书记以深厚的感情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琼海的思考者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琼海必须要走一条能够可持续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琼海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并大力推行以“三不一就”为形式、以人的幸福为目标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所谓“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占田、不拆屋和就地城镇化;“不砍树”,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大自然的敬重;“不占田”,体现了对国家有关基本农田政策的坚决执行,更考虑到农村基础产业、农民生产生活的长远发展;“不拆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就地城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原则,农民无须离乡背井到城里去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去打拼与过去经历完全不同的工作。农民就在本地以“主人”身份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公共服务,活出就地转型升级的精彩。

“三不一就”从生态环境、生产资源、文化传统和公共服务四方面,创造了以人为重点、以幸福为目标的城镇化的特色基础。不仅是本地农民和当地市民作为“主人”享受幸福,还让外来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不仅让当代人脱贫致富,更因其可持续发展而使下代人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三不一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将人的幸福放到突出的位置;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从政府对城市治理到公共服务,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到新型乡村产业的打造;是文化的创新,以重生态、重传统、重民生显示了对幸福文化的追求。

第二音符:以“田园城市”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让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

琼海“田园城市”的规划灵感来源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提出吸纳城市和乡村优点的“花园城市”规划设想,但与“花园城市”有所不同。“田园城市”解决的是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的幸福问题。因此,琼海“田园城市”建设的重点不是扩大城区范围和让城区布局、功能更加合理,而是通过将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打造“田园城镇”。

琼海市委、市政府首先在博鳌和潭门两个小镇的改造上重点突破:一是大力建设公共设施,注重其实用性和覆盖性,以公共服务的延伸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建设百姓的幸福家园。二是公共设施建设和小镇环境改造兼顾发展旅游的需求。例如,将连接各村镇的道路改造成为既有交通功能、又有游览功能的“绿道”,将乡村公共设施同旅游设施相结合,让村民可以经营并获利。三是积极组织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扩大小镇知名度,增加小镇吸引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这种以百姓“幸福”为重点的“田园城市”建设,以“潭门火了,博鳌活了”的良好效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对其他乡镇显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琼海打造“田园城市”中,注重借旅游引进消费,以消费为导向兼顾公共设施的旅游化利用,将“幸福家园”打造为旅游产品,并以生态和文化扩大效益。着眼于百姓幸福的“田园城市”探索了城乡一体化的特色途径,让琼海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因有效、高效和多效的行政行为而迅速改变面貌,跨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崛起”的第一步。

第三音符:“三园”结合的创新路径,融入旅游引进市场需求

琼海市不断开拓创新打造“田园城市”,推动全域“旅游境区”建设,在幸福家园基础上建设度假天堂;推动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三园合一”的建设,实现了和谐发展。通过引入旅游市场和市民休闲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村成为现代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琼海在“三园”融合创新发展中将农民的幸福家园建设放在首位。琼海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农民安居乐业,有主人翁意识,才会激发出建设幸福家园的能量,进一步推动市民休闲公园和游客度假乐园建设。使农民成为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受益者,游客才会有更好的乡村旅游体验。

目前,琼海正在建设和运行的“三园合一”的农业公园有龙寿洋农业公园、博鳌热带滨海农业公园和沿万泉河的农业公园。它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公共化利用(例如绿道的多功能),公共环境的旅游化利用(新农村、文明生态村的环境和设施)以及乡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方式的旅游化(包括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四音符:统筹布局一镇一品,避免同质竞争的特色化发展

琼海的“一镇一品”是全域范围的统筹布局,适应了琼海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的变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了各镇在产业发展上的定位和分工,在实施过程中,“一镇一品”并非刚性约束,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实际出发,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不改变传统的生活空间,突出乡村民居、风情等人文特色。

为避免产业同质化严重,琼海市组织多家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多次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每个小镇根据其资源禀赋、所在产业带和农业公园的产业布局分别设计主体产业,引导小镇在产业化过程中统筹配置资源,避免小而全,逐步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各乡镇之间因互补而形成合力,再连接城乡市场,为农民就近就业和在乡创业提供机会。

琼海依托“一镇一品”发展乡村旅游,此“品”不局限于品味特色,还有特色农业品牌带来的附加值。琼海充分利用“中国胡椒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番石榴之乡”发展品牌农产品,在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带小镇建设生产基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并提供旅游商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新的市场亮点。

第五音符:产业和文化支撑,琼海味道的美味和乡愁

琼海市在总结生态文明村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推动本地文化与产业结合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通过琼海特有的“味道”,勾起本地居民和游子浓郁的乡愁,激发了共同建设美好家乡的良好意愿和持久动力。借助这种特色文化,琼海以“乡愁”为主轴,在打造小城镇的过程中,发掘各镇自然资源的特色与人文资源的差异,打造文化为纽带的“一镇一风情”和产业为核心的“一镇一品”,铸就了琼海的“一镇一特色”。

琼海市委、市政府化解“三农”问题从梳理、发掘和弘扬地方文化入手,在此基础上确立地方主导产业和培养乡镇发展功能,重点打造全市12个风情小镇。

潭门镇原来只是一个以小吨位渔船为主的渔业小镇。琼海市认真组织潭门制定打造中国南海风情小镇的规划,结合原来的产业基础和国家海洋、旅游发展战略,选择了南海渔业、海贝工艺品加工业和南海丝路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并发掘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的传统乡土文化、南海海洋文化、农业文化、节事文化,逐渐形成琼海特色旅游和海洋文化品牌。通过“文化与产业融合”,潭门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由于将南海文化、旅游文化同海贝加工结合,促使以海贝加工品为主打的旅游商品加工和销售业井喷式发展,本地经济快速跃升。

博鳌因亚洲论坛而扬名。随着时间推移,博鳌镇逐渐认识到,仅凭少量国际会议的轰动效应来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不太现实,只有深挖亚洲论坛的商机,坚持自主创业,才能真正打造出天堂小镇。博鳌将地域文化与亚洲论坛带来的知名度紧密结合,从“老房子”咖啡店开始,把琼海的民居文化、渔民文化、下南洋文化、万泉河文化及现代时尚休闲元素巧妙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地域风格和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经营点。如今,一些自然村日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以上,一批特色旅游和休闲店铺受到广泛欢迎。

第六音符:保护生态环境,乡村环境优化和美化结合

琼海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和美化乡村环境相结合。

首先,以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考核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及时跟踪、监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一把手领导绩效考核内容;创新生态环境激励和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完善项目准入机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进入,着力引进关联度高、集群化、科技型、环保型优质项目,推进珍爱自然、发展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以绿化工程打造原生态环境。琼海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林”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维持在69%,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在绿化工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村庄绿化以增加群众收入的经济林种植为主,滨海、滨河绿化以保护生态为主,高速公路两旁和城区内绿化以景观林种植为主。在绿化工程中,在设计理念上赋予绿色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特色主题的景观。

第三,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生态经济。针对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向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乡村旅游,琼海文明生态村建设坚持“好看又好用”,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条件,开发多种形式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使旅游成为帮助农民从生态绿色“银行”中取款的“密码”。

第七音符:高点起步,整体推进5A标准的全域“旅游境区”

琼海所要发展的是休闲度假旅游,最需要使全域处处是风景、人人是风情。因此,琼海一方面参照5A景区标准开发建设有关景观和服务设施,但其着眼点并不是简单地打造景区,而是将全市创建成一个拥有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环境、优雅文化环境和优质服务环境的“旅游境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提供景区观光、小镇休闲、乡村度假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环境协调、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域。北仍村是一个鲜活例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柳暗花明又一村”,北仍村经历了普通乡村到旅游村的转变,游客到此可看、可玩、有吃、有住、可休闲。

琼海这个全域“旅游境区”用实践证明:一是高点起步、整体推进,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百姓幸福家园、游客度假天堂的目标;二是以旅游开发的集群化来代替单体项目的规模化势在必行。大旅游正成为新常态,其根本动力是旅游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大旅游需要大综合、大统筹、大集群,需要全社会提供服务。琼海整体推进5A标准的全域“旅游境区”,将以创新拨响新的乐章。

第八音符:创新运作节事活动和打造系列品牌

琼海节事活动的品牌打造,伴随着特色城镇化建设,成为“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琼海节事活动特点在于避免做“一锤子买卖”,注重将不同节事活动有机结合,创新了“六神有主,一脉贯通”运作模式,即:政府主导、行会主推、专家主谋、产业主唱、企业主体、产品主打,全过程的媒体关注。按此运作模式,琼海市政府与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旅游协会、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等部门和机构一起,发挥省、市、镇联动和媒体的放大作用,多方共同策划、组织了一批主题活动:大学生休闲旅游季活动、琼海旅游新攻略征集活动、琼海主题婚庆月活动……这些活动相互呼应、贯穿全年,让琼海旅游周周有看点、月月有亮点,形成了一系列琼海特色的活动品牌和产品谱系,有力支撑了琼海快速成长为“小镇休闲,乡村度假,琼海味道醉游人”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运作节事活动是旅游融入的重要手段。针对很多地方节事活动存在的“叫好不卖座”窘境,琼海市巧妙地将活动产生的系列品牌转化为富民强市的动力。琼海节事活动切实地基于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使每一个节事活动都突出当地资源的提升利用,避免贪大求洋。通过举办系列的“有一种味道叫琼海”活动,琼海市每个小镇甚至一些特色村都成为“有味道”的目的地,使游客随时、随机来都能体验、品尝、购买到各具特色的“味道”。

本文责编/钟瑜邮箱/zy200928@qq.com

作者单位:(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

猜你喜欢

琼海音符全域
一串快乐的音符
美妙音符
青春音符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张红宇:持续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琼海发展的新名片
我所知道的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