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

2016-07-12达存莹贾秀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粮种薯甘肃省

达存莹,岳 云,贾秀苹

(1.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兰州 7300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兰州 730020; 3.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兰州 730070)



·粮食安全·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

达存莹※,岳云2,贾秀苹3

(1.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兰州7300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20; 3.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

摘要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 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 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 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 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强化基础研究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甘肃马铃薯产业现状主粮化发展分析

0引言

甘肃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的商品薯与理想的种薯生产区,通过近20年的大力发展,已形成了特色鲜明、区域布局明确的优势产区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生存所需要的口粮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积极推进主粮化进程,对于马铃薯产业大省来说,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新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新的调整与挑战。

1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概况

图1 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趋势

马铃薯在甘肃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马铃薯大约在清乾隆29年(1764年)至同治2年(1863年)之间传入甘肃天水。到民国35年(1946年),全省马铃薯面积为14.62万hm2,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7%,总产量27.4万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3.6%,仅次于小麦[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各地普遍加强马铃薯的科学试验与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防治病虫灾害,全省面积、产量大幅增加,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4.59万hm2扩大到2014年的68.25万hm[2],扩大了4.68倍,鲜薯产量由1949年的84.86万t增加到2014年的1189.45万t[1],总产量增加了14.01倍,平均单产鲜薯由5812.50kg/hm2增加到17 427.83kg/hm2,单产增加了3.00倍; 人均占有鲜薯由87.6kg增加到458.7kg,人均占有量增加了5.23倍[1-3]。图1显示的是1995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与鲜薯产量的上升趋势,单产也在持续提高。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70%以上分布在贫困地区,在耕地少,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马铃薯解决了最重要的吃饭问题。经过不断发展,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加工营销体系不断完善,马铃薯开始由自给自足的裹腹食品向大宗商品生产转变,农民从种植马铃薯中获得的效益不断提高,以种植面积最大的定西市为例,农民人均从马铃薯种植及其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860元。

2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

图2 甘肃省马铃薯总产值

多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良种工程、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自给自足阶段到产业培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及转型升级五大阶段[6]。据统计, 2014年甘肃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8.25万hm2,总产量1189.45万t,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4-5]。从事基础种薯生产经营的单位39家,全省累计生产脱毒苗7.21亿株,原原种9.6亿粒; 先后培育出陇薯、甘薯、武薯及庄薯等40多个新品种; 规模以上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年加工鲜薯能力在万t以上的加工企业有57家,鲜薯年加工能力达300万t以上。其中精淀粉年生产能力60万t,全粉生产能力5万t以上,变性淀粉生产能力3万多t,速冻薯条生产能力3000t,产品发展到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 全省共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近40个,有5个产品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 5个马铃薯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定西马铃薯”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8]。全省有马铃薯交易市场60多个、购销网点3000多个、运销大户4000多户、营销从业人员10万多人,对甘肃省马铃薯的流通外销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经农业部批复,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图2显示的是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总产值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2000年总产值23.62亿元, 2009年达到77.68亿元, 2010年马铃薯效益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2, 25亿元,到2014年种植效益已达到129.3亿元。

3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

甘肃省具有良好的马铃薯生产环境,生产区域内土壤、空气、水的污染很小,农药、化肥施用量小,雨热与薯块膨大期同步,种植区域海拔高,对病虫害传播有天然的隔离作用,完全适合于马铃薯种植。通过近20年的大力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定西市、兰州市为核心的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区域,以张掖市为核心的河西灌区与以临夏州、白银市为核心的沿黄灌区全粉、薯条(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区域,以陇南市西北部、天水南部为核心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区域和高海拔脱毒种薯生产区域[6]等四大优势产区,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全省的70%以上。

4甘肃省马铃薯主粮化的现状及特点

马铃薯主粮化,将进一步丰富马铃薯的产品应用范围,促进马铃薯加工多样化,有利于实现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优化居民的主食结构、平衡食物与营养结构,拓宽马铃薯精深加工渠道。作为甘肃省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全省人民群众的口粮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成为了一天三餐中的一道必需食品,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甘肃具有悠久的马铃薯饮食文化传统,烧马铃薯、烤马铃薯、煮马铃薯、马铃薯包子、马铃薯泥、马铃薯面、马铃薯饼、马铃薯饸子、马铃薯搅团、马铃薯疙瘩、青椒土豆丝、酸辣土豆丝、土豆烧牛肉、东乡土豆片、干锅土豆片、马铃薯丸子等一系列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通过大力扶持,马铃薯产品加工从以淀粉为主开始向全粉与膨化产品、变性淀粉、精淀粉发展。同时开发生产出了膨化食品、水晶粉丝、方便粉丝等终端产品,马铃薯的消费产品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5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与主粮化的战略目标发展建议

5.1战略目标

甘肃省全面实现与提升马铃薯主粮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强化保障措施,优化区域布局,组织实施品种培育、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等工程,实现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期达到单产提高,马铃薯主粮化专用品种覆盖率增加,马铃薯主粮化产品中全粉与淀粉的配比提高,主粮化产品占马铃薯消费量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的目标。

5.2发展建议

5.2.1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

根据甘肃省自然条件,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不与小麦、玉米抢水争地。逐步形成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主粮化加工专用薯生产区-种薯繁育区的阶梯型种植结构,最大化的利用区域型气候资源、消费资料、交通资源及加工资源,形成就地消化处理的运行模式,节约资源,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5.2.2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

品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也是产业布局的主要依据,决定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成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省内外专家研究制定符合甘肃省推广的国内外优势新品种引进选育规划,鼓励与支持马铃薯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加快品种的引进筛选,尽快培育出一批既适合当地不同区域环境推广,又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高产、高淀粉、抗氧化褐变、耐贮藏等性状的适合主粮化的马铃薯优质新品种。特别是要大力引导种植、加工与消费,发展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实现品种专用化、多样化,助推主粮化战略实施。

5.2.3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对马铃薯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50%以上[7],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对种薯的需求逐年加大,这又为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甘肃省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自然条件优越,科研育种优势明显,生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好,属国内一流,加上多年来形成的种薯外销品牌效应,甘肃省马铃薯种薯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要充分利用脱毒种薯生产大省的有利条件,加快脱毒种薯的推广普及,加快标准化种植的进程[7-8]。同时,在条件许可的区域,开发新土地,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时要改变传统马铃薯种植耐瘠薄、抗旱的思维,要加大水肥一体化对增产的运筹效应。

5.2.4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依据优势区域布局,调整整合现有加工资源,深化科研创新,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化水平是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以科技为先导,以循环经济为支撑,以马铃薯精深加工为核心的马铃薯加工体系。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马铃薯高产创建专家团队、马铃薯晚疫病专家团队,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组建成立甘肃省变性淀粉工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区域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系统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要积极申报国家级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马铃薯加工产品逐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扩大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即食食品及高档休闲食品。发展薯条、薯片、马铃薯馒头、面条、粉丝及以淀粉、全粉为原料的各种方便食品。扩大变性淀粉与生物质基材等其它马铃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转化利用率,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主粮化战略实施。

5.2.5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马铃薯交易中心仓储、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仓储、乡村种植贩运大户仓储等3个层次,指导种薯企业、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及规模性生产的农户进一步完善贮藏设施。在充分利用好现有马铃薯储藏能力的基础上,发挥种薯贮藏库建设补贴资金与农产品产地初级加工项目的拉动作用,继续改造、新建各类贮藏设施,增强供需调控能力。加快发展物流服务业,积极引进与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完善物流仓储基地、运输平台、信息平台、配送平台、服务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现代化仓储库建设力度,根据鲜薯、深加工产品的储藏技术要求标准,重视马铃薯智能仓储库建设。重点发展种薯、鲜薯现代化仓储库,统筹建设鲜薯周转库及全粉、薯条等深加工产品现代化储藏库,保证原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长期优质贮藏。特别要重视提升冷链装备技术,大力发展冷冻贮藏库,完善马铃薯及其转化制品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等环节[9]。

5.2.6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

解决马铃薯营销问题,是解决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应大力培育马铃薯现代营销主体,扩大马铃薯等农产品市场流通,以及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等。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逐步完善市场功能,扩大马铃薯及其制品的交易平台,进一步确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功能区划定位。加强重点乡镇中型市场与重点村小型市场及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与农村收购网点建设,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以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为主体,以重点乡镇中型市场、重点村小型市场及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马铃薯交易市场体系。

5.2.7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加强适合于主粮化的马铃薯全粉及全粉制品研发,开发蜡质马铃薯等新型优质淀粉产品,加强马铃薯为原料的粉条、粉丝及粉皮等产品现代安全加工技术研发。进一步挖掘马铃薯在甘肃民间的传统做法,加强主食产品配方及加工工艺技术流程研发,开发具有甘肃特色的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饼干、马铃薯牛肉面等食品。加强家庭用小型马铃薯仓贮设施与保鲜技术研究。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防腐剂如动植物提取物、拮抗菌、诱抗剂等,以逐步取代与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

5.2.8强化基础研究工作

开展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性研究,确定甘肃省马铃薯在全国主粮化行动中的地位、分析主粮化前景、发展方向、主要用途、在粮食生产中的比例及发展规模等。开展马铃薯营养评价,确定马铃薯在总体饮食结构中的最佳比例。依据甘肃省马铃薯的特色、基本特征,富元素的量化及在全国的独有的一些特征,开展马铃薯主食对特定人群健康作用研究。对马铃薯品种与资源材料的多性状进行精准鉴定,解析马铃薯高产、抗旱、高淀粉、抗氧化褐变等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开展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制定规范化的采收、愈伤、分级、预冷及包装程序。

参考文献

[1]武文斌, 刘志民.甘肃农业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11,(12): 62~63

[2]甘肃农村年鉴编委会. 甘肃农村年鉴.2014,279~280

[3]王润琴, 刘元寿.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农业科技管理, 2010, 29(1): 1~3

[4]何三信. 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域开发刍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30(3): 67~68

[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9~141

[6]吴正强, 岳云.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32(6): 67~71

[7]杨帅, 闵凡祥,高云飞,等.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现状分析及建议.中国马铃薯, 2014, 28(6): 372~378

[8]王富胜, 潘晓春.定西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中国马铃薯, 2015, 29(1): 57~60

[9]杨瑞, 杨芳.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瓶径与策略探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2): 58~61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PRODUCTION AREA LAYOUT AND THE STAPLE FOOD OF GANSU

Da Cunyin1※,Yue Yun2,Jia Xiuping3

(1. Gansu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er, Lanzhou 730000, China;2. Gansu Provincial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Lanzhou 730020 , China;3.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The potato had been decided to be one of the fourth major grain crops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2015. This strategy plays a great role in meeting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people's diversity, mitigating the stres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alizing agricultural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setting up a new way to guarante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otato is the third largest food crop in Gansu provinc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including from introduction test to gradually become bigger and stronger industry, from single dish to main food, from a single scattered planting area to a large focused growing area, and from basic food rations to high-end products. Addressing the national potato staple food strategy,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optimizing potato production regional layout; studying on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special type; upgr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seed industry; enhanc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intensive processing level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system to execute the regional radi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exploring management mode to explore the market scale.

Key wordsGansu; potato; industry status quo; staple food;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07

收稿日期:2015-03-24

作者简介:达存莹(1963—),女,甘肃兰州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马铃薯及相关信息资源的研究应用。Email:dacuny66@126.com *资助项目:甘肃省农牧厅农业生物技术专项“马铃薯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GNSW-2014-25);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转化应用(143NKDJ022-03); 甘肃省农牧厅农业生物技术专项“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主产区植地土壤元素和薯块营养研究”(GNSW-2015-30)

中图分类号:F326.11; 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38-05

猜你喜欢

主粮种薯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西北高寒地区马铃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