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迷宫》的叙事结构和人性主题解析

2016-07-12张艺凡陈富为西南大学400715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伏笔父权迷宫

张艺凡 陈富为 (西南大学 400715)

《心迷宫》的叙事结构和人性主题解析

张艺凡 陈富为 (西南大学 400715)

孔子在《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曾这样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春秋夏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心之所向,或行之所致,忻钰坤导演的处女座《心迷宫》为观影者展开了一副人性图卷,展示了以农村社会为背景,人的欲望和情感所折射出的人心的阴暗一面。他摒弃了贾樟柯式独立电影的叙事角度去揭示底层民众“无法发声”的困境,而是选择通过解密一个在农村发生的误杀案,讨论农村典型关系之间的抉择和这些选择背后隐藏的趋势动因。其质朴真实的拍摄风格和抽丝剥茧的故事设置,成为继《解救吾先生》后又一匹国产犯罪片的黑马。

非线性叙事;人性;悬疑;叙事结构

一、非线性叙事

单线叙事的优势在于,可以把案件交待得更加清楚,给予受众观看案件记录片的真实观影体验,通常导演会选择放大案件细节,着重描写案件进行过程中相关人的心理状态以及随着事态进一步推进心理状态的变化,但单线叙事容易让观影者产生心理上的疲劳。而非线性叙事则有碎片化的特点,它通常引人入胜,也是犯罪片和悬疑片所惯用手法,所以近期的《解救吾先生》和《心迷宫》都选择了非线性叙事。

电影以三个节点层层剥开事件的真相,即棺材的三次易主,棺材成为了希区柯克惊悚悬疑片中的麦高芬,不仅具有强烈象征意味,同时带动了叙事的发展。第一次是村中出现无名焦尸,黄欢彻夜未归,黄家以为是王宝山杀女,棺材第一次出现,主人是黄欢。第二次是在对尸体初步检查的时候,从包中找到了陈自立的身份证,村委会误以为是陈自立,但随着真正陈自立的死亡,棺材又无人认领。棺材的第三次易主是白国庆迫于上门讨债的人的暴力威胁,向村长肖卫国借“假白虎”尸骨避真白虎债。

麦基曾经说过,好奇心和关心创立了三种可能的方法把观众和故事联系起来:神秘、悬念和戏剧反讽。神秘的状况下,观众知道的比人物少;在悬念中,观众和人物知道同样的信息;在戏剧反讽中,观众知道得更多。电影前三分之二,即棺材前两次易主的时候,观众掌握了剧中人物同等及以下的信息量,设置了悬念并很好地把握了电影节奏,使得前三分之二的电影的氛围紧凑,营造了神秘的电影基调,并且引领我们以上帝视角去剥开笼罩真相的迷雾。导演为了给最终解密制造难度特意对案件进行过程的镜头表现铺设了障碍。在电影前三分之二处设置了大量的伏笔,如孙老头的山火事故为全剧埋下伏笔,宗耀打电话给母亲被告知父亲在修猪圈为后面父亲埋尸打下了伏笔,大壮举起砖头又为陈自立的死埋下了伏笔。这些伏笔又与全片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交融在一起,并且这些伏笔也在全片进行到三分之二处时一一填完,使前面的这一部分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到此为止导演发挥了在大多数犯罪片中所惯用的上帝视角,向观影者传达了大量关于案件本身的细节,摒弃了犯罪片设立侦探机制的具有带入性的第一视角,选用间隔效果强烈的全知视角,让我们客观审视感情、收集线索。三分之二处已掌握大量信息的观众解密结束,导演画风一转进入电影后三分之一的戏剧反讽效果。这也就把这部普通的农村犯罪片引导成为一幅具有黑色幽默的荒诞现实主义的农村图景。因为观影者知道棺材之下这具白骨的真实身份,所以当白国庆来借骨避债的时候我们看着才修好的埋着尸骨的猪圈和村长脸上的一脸无奈,才真实地觉得嘲弄至极。以及最后被抛弃的“假白虎”尸骨的真白虎置尸荒野的时候才足以理解肖卫国脸上满身的疲惫和因果循环宿命下的巨大讽刺感。

二、拷问人性

《心迷宫》是一部在农村大背景下开展的故事,也就注定了在这片法律理念比较单薄的地带,人性两面性的冲突会变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道德约束,另一方是尚未开化的明智前提下所作出的荒诞举动。这个案件的推进就是依靠每个人的私人欲望和情感,也就是电影情节发展的动因。

首先是父亲,掩盖了儿子的杀人行径,他的动因是为了维护父权宗族制度下的绝对权威,保住一墙的荣誉。所以他人性中的阴暗一面不是为了儿子的犯罪去销毁证据本身而是他作为宗族制度冰冷捍卫者的绞尽心机。而这一心态在他取下墙上一墙荣誉的时候得到和解,那一刻他才卸下身上的重担,露出了人性的光芒,最后他和儿子在殡棺前的对视把这种人性的温情面放大到极致。他不再以一种强权代言人的意向而是以一位真正父亲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完成了整部电影的和解。

然后是儿子,为了做一个反抗父权的斗士,他以找个村中女孩当对象这种象征性行为去满足自我的胜利欲,这个事成为全剧发生的一个诱因,很多人认为黄欢是案情始作俑者,但其实黄欢只是肖宗耀反抗父权体系的一个牺牲品,她之所以要以假孕相要挟,是她认为在这段地下情中她没有地位对等,无法占据主动权,处于交锋的弱势,假孕这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被迫性选择。这一点也在全片结尾黄欢埋勋章而宗耀去自首中得到验证。这场反抗的结果就是他不得不以寻求精神世界对父亲的依赖告终,最后他也不过是父权社会挑战者中默默无名的失败者之一,也沦为了父权社会制度的认可者和顺从者,所以转而以父权制度的继承者去庇护黄欢。

最后是丽琴,这个双重身份者,她集受害者和施暴者为一身,为了消解其暴力性,赢取受众同情,设置成了典型的东方心理暴力电影中的人物。荣格的心理原型理论中的阴影原型是指人类性格中消极、摧毁性力量的储存点并不断挑战超我的权威,而且这种力量不能轻易长期被压制,所以这些暴力本性必须通过转移的方式去解决阴影原型中的劣根性。而丽琴是整片中最突出表现农村民众看客心理下人物生存困境的角色。丽琴在生活中遭受丈夫的身体暴力和行为出轨,同时承受着早年被抛弃后整个村子里人的另眼相待。以前不幸福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阴影原型的积累,它不断冲击丽琴超我层面的自我约束,最终阴影原型战胜超我层面的自我约束,从而引发丽琴和以前的恋人王宝山偷情,部分压抑的本我得以释放,这个行为本身又无形累积了看客压抑,又反过来形成丽琴的心理压抑源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所以她利用女人的优势把压力转嫁给王宝山,在王宝山以牺牲她名节前提下求救时冷酷拒绝,从而挑起了另一个家庭的动荡和纷争,这里丽琴就从一个受害者变为了一个施暴者。陈自立的两次死亡,重叠了她的报复快感,她最终把拐杖和骨灰盒放进挖好的坟里的时候,她和过去软弱的自己和施暴的丈夫达成和解。导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的人性图景,在看似平凡的乡村里构筑了暗潮涌动的内容纵深,立体地呈现了人性善恶的两面性,最终也将这座心迷宫搭建竣工。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4.

[2][美]麦基.故事[M]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3][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张艺凡,西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

陈富为,西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伏笔父权迷宫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大迷宫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迷宫
捕网迷宫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