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心理 抓住动机

2016-07-11刘媛媛

求知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不足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刘媛媛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教育部门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我国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实施教学课程的改革,找到适合当前学情的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就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教师的工资相对较低,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其次,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考课程,没有在应试范围内,师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每学期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最后,学校没有及时对教学设备进行维修,且对维修的过程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上机次数相对较少。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时内容,创立不同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渲染。例如,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放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二是应该创设可行的情境。情境的真实性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课程情境的创设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一课,就体现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将教室变成电脑维修室,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电脑部件的组装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电脑零部件的了解。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任务驱动法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该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可操作的任务,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例如,在“在信息海洋中获取信息”一课中,可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获取过程进行充分的了解,选择最佳的获取途径,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搜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优势。

3.课堂评价模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强大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往往会对计算机过分痴迷,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需要采用课堂评价模式。而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存在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情况,导致评价形式走入误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告知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不良上网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使评价方式由多元评价向一元评价方式转变,促进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改变教学观理念,解决传统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思维的不断发展,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朱柴林.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5,(4).

[2]陈宁花.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之我见[J].山西电教,2014,(3).

[3]刘艳冰,张亚君,刘春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浅析[J].新课程(下),2014,(2).

猜你喜欢

不足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