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2016-07-11李宁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职业化审计

李宁

摘要:职业化是国家审计制度改革重要方面,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指出当前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现实应用性的职业化路径。

关键词:审计;职业化;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多次提出加强审计监督的要求,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两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审计职业化的目标,审计职业化已成为国家审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状

审计职业化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制度环境中,审计机关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隶属关系、职责权限、资源保障、质量保证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同时审计从业人员拥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业务技能、准入资格、晋升机制以及标志性职业形象。

当前,我国采用行政型审计体制。国务院设立审计署,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在本级地方行政首长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国家审计人员身份多样,主要以行政编制为主,一般被划入行政执法类,与绝大多数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管理模式基本相同。

二、国家审计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职业化仍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职业化制度和标准化体系还有待完善,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能力也有待提升,存在的问题有:

(一)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够稳定

在行政型审计体制下,审计工作成效受行政首长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审计机关在政府组成部门中排名靠后,而被监督者排名靠前,有些被审计单位在行政级别上甚至高于审计机关,如:法院、检察院、开发区。

(二)审计机关的专业性不够明晰

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部门,审计人员通常具有专门的业务技能。但审计人员被划为一般行政执法类,没有进行分类管理,职业标准体系也不完备,没有统一的行业标识,如:工作制服、审计执法车辆。

(三)审计人员的准入机制不够健全

审计人员来源渠道复杂,没有统一的职业准入和考试制度,对专业、职称、工作经验、技术资格等要素没有硬性规定,导致部分新增审计人员不能有效胜任审计一线业务工作,造成审计资源闲置低效。

(四)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不够刚性

职业教育通常注重学习培训和集中灌输,而轻视考核评估和分散自学,导致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建立规范的岗位前置性培训和考核制度,延长了审计人员技能适应期,降低了审计机构的整体效能。

产生以上问题,与国家审计事业起步晚、职业化创新力度不够大、未充分用足公务员政策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三、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国家审计职业化的路径提出过积极建议,比如:彭新林(2004)提出要建立审计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等级制度,具有代表性。但是,中国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体系和文化,尊崇渐进温和,国家审计职业化改革同样应结合国情,探索可操作、受公认、阻力小的路径。

(一)渐进式改革隶属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行政型审计体制还不会改变,立即实施“立法型审计体制”设想并不现实,也不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在此前提下,可以先尝试“党委、政府”共治审计工作,减少行政首长单方面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可能,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党委、人大”共治,最后完全过渡到“人大”管辖,逐渐增强审计机关独立性。

(二)自下而上推行垂直管理

当前,部分省市开始试点“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对增强审计独立性有积极作用。不过,省以下统一管理应该不是垂直管理终点,在全面理顺省市和市县审计机关之间关系以后,应探索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垂直管理,提升审计机关行政级别,实现更加全面的外部监督,才能根本上解决审计独立性问题。

(三)深入开发审计存量资源

目前,中国有8万余名国家审计人员,推行职业化应以该存量资源为起点。通过全面严格的业务技能考核制度,倒逼审计人员自觉主动地强化学习,特别是做好入行新人上岗前测试、在职人员业务技能保持情况测试、岗位异动人员调岗前测试,对于不合格人员采取一定惩罚性措施,确保审计行业的新人、中人、老人都能保持较好职业技能状态。

(四)严格把关审计增量资源

审计人才的职业化是审计职业化关键,随着审计机关社会影响力和职业公信力的不断增强,有越来越多新兵加入国家审计事业,审计机关应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来硬性约束新人招录条件,围绕专业、学历、工作经验、技术资格等要素设置一套全面完整的行业准入条件清单,加大专业技术能力在面试分数中的比重,确保招录新人质量。

(五)建立审计行业标准化体系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化标准,这是职业化重要特征。国家审计机关要建立完善由基本审计准则和若干具体审计准则所构成的审计准则体系,建立审计从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职业等级分类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特有标识,包括:审计机构统一外观、审计人员统一着装、审计执法车辆统一外观等。

(六)建立审计专业指南体系

审计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帮助审计人员尽快熟悉掌握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审计方法,周期性地组织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来编撰分行业审计操作指南,涵盖操作程序、关注重点、审查技巧、常见问题、定性依据和有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还要建立仿真审计训练系统,加强技术积累沉淀,在技术方法层面实现职业化,促进审计人员尽快提升职业技能。

(七)加大专业技术性岗位比重

审计监督具有高度专业性,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地学习钻研,不断地与时俱进,持续性学习负荷和业务技能要求不同于一般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因此,应当逐步加大专业技术性岗位在审计人员结构中的比重,建立匹配专业技术性岗位的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制度,充分激发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2]刘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9).

[3]彭新林.审计职业化思考[J].中国审计,2004(12).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职业化审计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