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16-07-10徐明艳邹香妮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高血压

徐明艳 邹香妮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临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血压改变状况和不良反应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糖尿病伴随高血压疾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够降低血压水平,促使血压处于正常水平。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a)-0027-02

在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性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合并有糖尿病疾病患者,若病情严重,容易引发生命危险。因此,针对两种疾病的治疗,一般应用药物治疗方法。但是,若合并有两种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所以,临床对于两种疾病的合并治疗,正在不断探索[1]。笔者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5例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治疗,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2.8岁,病程时间1.4~2.5年,平均病程时间1.2年。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1.3岁,病程时间1.2~2.4年,平均病程时间1.1年。所有入选患者,经诊断,与世界WHO糖尿病和高血压标准相符。同时排除心肾疾病。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医院后,治疗两周之前,均停止使用各类降压药物,给予一定的基础降糖、降压治疗,保证胰岛素的合理注射,加强饮食控制,确保患者血糖水平低于7.0 mmol/L。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1次/d,140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为1次/d,4.5 mg/次。所有患者一共治疗12周。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收缩压为(181.1±5.7)mmHg,舒张压为(110.3±3.5)mmHg,观察组收缩压为(180.2±5.4)mmHg,舒张压为(109.3±2.3)mmHg,两组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收缩压为(121.3±6.7)mmHg,舒张压为(96.8±6.1)mmHg,观察组收缩压为(104.2±3.8)mmHg,舒张压为(71.6±4.8)mmHg,观察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对照组显效18例,显效率为32.7%,有效15例,有效率为27.3%,无效22例,无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显效28例,显效率为50.9%,有效25例,有效率为45.5%,无效2例,无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6.4%。观察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经过临床分析,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9例,发生率为16.4%,在对照组有短暂性缺血5例、急性冠脉症状4例。观察组有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8%,属于急性冠脉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加上工作、生活的压力,糖尿病发生例数正逐年增加。然而,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也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糖尿病不仅是一种终身性、长期性疾病,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并发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高血压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动脉压升高,极易引发脑梗死、脑梗塞等严重症状。若人们患有糖尿病,则血糖长期处在较高水平状态,人体的循环障碍也有所增加,并发有高血压等疾病。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疾病占糖尿病总数43.8%.。糖尿病患者中44%死亡因素与高血压有关,35%~75%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关[2],糖尿病高血压研究的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者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4倍。可以说,糖尿病、高血压的合并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点研究课题。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研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机体具有严重影响,二者并存加重水钠潴留,脂类及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和血压不易控制。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平滑肌对正肾的血管紧张收缩敏感性增加。同时,还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严格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地延缓心脑血管或微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中,控制高血压极其重要。

高血压病疾病,主要损害人体血管。它能促使动脉管壁变硬,管腔变狭窄,即平时所说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若合并糖尿病,则会加速、加重血管损害,使病情迅速恶化,应该积极治疗。 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很多,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降低血压,不同点是有的能诱发糖尿病,有的则无此副作用[3]。

针对糖尿病患者,因血管扩张、肾素,对血管损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众多临床实践表明,有些降压药可以干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会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必须格外慎重。厄贝沙坦药物能够转换血管酶受体,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促使机体的醛固酮释放,对血管收缩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使胰岛素敏感度得以提升,可起到良好降压和降糖效果。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扩张外周小动脉,使机体平滑肌得以舒张,促使外周得以下降,进而减少血压数值,加上降压作用时间较长,不影响糖脂的代谢[4]。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抑制效果,比对照组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联合抑制效果。从药理作用而言,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本品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同时,降压安全有效,降压幅度较其他类降压药大,不影响血糖、血脂、有保护靶器官作用。但临床运用时,需注意用量,药物过量可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引起低血压,还可能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发生药物过量后,必须监测血压,同时进行心脏和呼吸监测。一旦发生低血压,则采取支持疗法[5],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确保临床用药效果。

同时,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优,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而对照组仅为60.0%。这说明,在临床治疗上,如果单用厄贝沙坦药物,则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若两种药物的联合运用,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仅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这说明,单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伴随高血压疾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够降低血压水平,促使血压处于正常水平。同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马琳,郑乐民.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8):157-158,161.

[2] 特留哈孜·瓦泰.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2):12,14.

[3] 张陶莉,张春晓.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J]. 中国临床医生,2011(12):25-27.

[4] 鲁华.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3(35):99-100.

[5] 李文岳,蔡新忠.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探索[J]. 当代医学,2014(17):133-134.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的效果观察
厄贝沙坦等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乐卡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高原地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及干预研究
活血降糖胶囊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