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可靠吗?

2016-07-08王向圆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王向圆

摘 要:股东股本构成企业创立的基石,企业运作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的保值增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所有者权益的认定依赖于资产的认定关系到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本文从资产的计量、认定、应计制原则等方面阐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确认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等角度阐述资产计量对权益的影响。

关键词:所有者权益;应计制;会计计量;会计确认

开源节流,创造价值,增加股东财富是企业存在的最终原因,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股东财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即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根据静态会计恒等式“所有者权益价值=资产价值-负债价值”,单纯从会计学角度来讲所有者权益得账面价值是剩余价值,依赖于资产与负债价值的确认。负债的价值是企业承担的可确定的现时义务,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负债的价值由借款合同,产品购销合同等确定,价值变化小,具有稳定性。当负债价值相对稳定时,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只有资产的价值确认可靠,我们才可以所有者权益真正体现股东权益价值。事实上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确认,计量基础,原则,应用程序方法的问题,会计报表往往不能正确衡量资产,确定股权价值。

首先,财务报表是运用应计制会计计量原则提供货币计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会计计量有两因素构成:一是计量属性,解决计量什么的问题;二是计量单位,解决用什么计量。会计核算在以货币为基础计量单位的前提或假设条件下,进一步作出记账本位币的币值稳定假设,与其他计量尺度不同,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解决的是计量单位的问题,并且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具体会表现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币值不稳定时,货币这一衡量价值的“称”显示的以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价值,还可信吗?所以资产负债表中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资产价值有待商榷。

相对于历史成本,以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是否能反映资产的价值呢?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的来源有两种未来现金流折现和市价。后者表面上看更科学合理,但是在实务中要求精确的未来现金流,合理的风险调整后折现率,资产的使用期限。技术升级还贷的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瞬息万变。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数据涉及主观判断,其微小的变化对于推导的公允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财务报表中采用采用存在活跃市场市价提供的货币信息。运用市价法师需要对交易的市场条件作出假设,选择具有替代性的参照物,并对不可比因素做出相应调整。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的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评估该项资产的价值时,我们往往寻找与该资产用途,年限,新旧程度,地段等要素相似的参照物的价格,然后根据对要素调整后确认该资产的价值。企业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由于这里面涉及的主观判断,外部报表使用者很难拿出客观证据去评价可供出售房地产的价格。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顺周期效应,企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市价显示泡沫,也会显示市场的恐慌。

其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要素确认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判断,会计准则的制约,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要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使得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的资源流出所形成的企业优势,由于不符合会计报表要素的确认原则,在会计报表中无法体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企业整体价值无法得到合理体现,所有者权益被低估。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有事项的结果的由未来不确定性事项决定,由此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的程度,金额往往取决于历史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特别是财务人员依据历史相关数据和或有事项的定义和特征对或有事项的主观判断。以上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的企业资源和企业即将承担的现实义务是客观存在的。

所有者权益被低估的价值在出现企业合并时就表现为收购企业多支出的资产和合并报表中的商誉;当未来或有事项的时机成熟,企业将承担不可推卸,延长地现实义务,该现实义务必然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出,当期由于财务人员未能对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或有事项进行合理计量,导致负债被低估,所有者权益被高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广告费用支出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进行费用化处理,直接冲减当期损益,但是直接的现金支出减少资产,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在企业持续经营的状态下,广告费用支出后形成的是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品牌等无形的优势,这些优势最终会装化为企业未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股东财富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员工培训费,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支出减少资产,增加相关的管理费用,冲减利润,最终影响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而从战略地图的角度来讲,员工素质是企业创新,生存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员工会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创造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优化业务流程,节约成本,增加企业客户满意度,最终开源节流,增加股东财富。对于企业的担保事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很难获得被担保企业的所有信息。特别是在被担保企业存在大额表外的隐形负债,并恶意隐瞒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很难对或有负债进行合理估计,往往会低估企业资源流出的可能性,使得所有者权益被高估。

最后,每个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来源于企业每期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的确认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不幸地是,“成也配比,败也配比”。应计制会计的优越性在于运用配比原则,将企业一定期间企业所最初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予以恰当配合,便于企业所有者确定当期的经营成果,而配比原则受到会计准则,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等因素,企业期间的经营成果未能得到合理的计量。企业从事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中获取原材料,工人服务,土地,专利技术,资本等,然后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产品。对于无法做到“JUST IN TIME”生产性行业来讲,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期间内,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购入的原材料会出现波动,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原材料应采用先进先出确认计量。这就造成当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时,出售商品的售价与成本不配比,出现企业毛利率虚高的状况。这样的假象误导了报表使用者,使其误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升。同时,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生产产品越多,在固定成本基础上单位产品成本反而越小。因此在产销不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存货承担的期间制造费用比例大,造成资产价值虚高,另外单位成本降低,贡献毛益升高,营业利润增大,净利润又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化为所有者权益。这就可能出现企业有大量存货,很少的已售商品,职业经理人却通过这种手段做出看似完美的资产负债表,获取高额奖励,损害所有者权益。

另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无法完全避免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带累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更加加重了财务报表的噪音。管理者倾向于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风险,从而达到自身的业务目标获得高额报酬。

因此面对资产负债表的数字,报表使用者应当明确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企业经营状况,并受到相关制度,人为判断的制约。应该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拨开报表的迷雾,发现企业的真正价值,正确评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Accounting:The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Melgs&Meigs,Ninth Edition,McGraw—Hill,Icn.

[2] 杨利群.论JIT存货管理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上海财经大学,2014

[3] 卡普兰.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Ittner C D,Lanen W N,Larcker D F.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3):711-726.

[5] 沈生宏,刘峰.权责发生制、公允市价和会计信息相关性[J].会计研究,2013(6):38-59.

猜你喜欢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关于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