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2016-07-08刘雨晴

关键词: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

刘雨晴

摘 要:婚恋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深刻影响个体婚恋行为。本文以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个维度对黑龙江地区H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代女大学生有早婚倾向与晚婚倾向并存;恋爱与婚姻相关性弱化;婚恋媒介多元;性开放程度较高;性知识储备不足等特点。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43-2

0 引言

为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和特点,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黑龙江地区H大学200名在校女本科生展开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其中,大一学生46名,大二学生54名,大三学生42名,大四生58名;文科生79名,理科生44名,工科生41名,艺术生36名;有91名学生家庭所在地是农村,109名学生家庭所在地是城市;独生子女80名,非独生子女120名。本研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出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一些新特点。

1 早恋倾向与晚婚倾向并存

恋爱在当代女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遍。在“您现在的婚恋状态是什么”的调查中,“正在恋爱”的有79人,占据39.5%,“从未恋爱”的有27人,“已经失恋”的有94人,占据47%,“已婚”的为0人。这表明绝大部分女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并且有很大比例的女学生经历过恋爱波折。为了进一步了解婚恋时机,本研究对女大学生恋爱的时机和结婚的理想年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的初恋经历集中在中学阶段,占据比例近六成,这种时间分布较从前有所提前。近九成的女大学生的理想结婚年龄是26~30岁,这一数据十分集中,这表明女大学生晚婚的趋势比较明显。

2 恋爱与结婚相关性弱化

“大学恋爱是否会结婚”的调查得到了比较集中的调查结果。选择“大学恋爱最终结婚的可能性很大”的有51人,选择“大学恋爱有可能结婚,但可能性很小”的有149人,占据74.5%。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恋爱会最终结婚持悲观态度。“恋爱与结婚是什么关系”的调查结果也具有类似的倾向,结果如图2-1所示。

选择“恋爱对象理所应当是结婚对象”的有23人,选择“恋爱和结婚完全是两回事”的有58人,选择“恋爱能结婚是最好的,不能也无所谓”的有114人,有5人选择了“没有考虑过”。总之,认为恋爱与结婚关联性不大的女大学生占据了86%,这证明当代女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关联性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3 婚恋媒介由传统方式向新媒体转化

传统的婚恋方式主要是亲友介绍和自主恋爱的方式。当代女大学生接受新媒体等恋爱渠道比较普遍,其中,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对新媒体等婚恋媒介的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如表3-1所示。

当下女大学生除了接受传统的亲友介绍的婚恋方式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已经接纳了新媒体的婚恋方式,尤其是婚恋网站。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网络的便捷、智能手机的普及等原因,电视相亲节目、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手机通讯软件等媒介也被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接受。总体而言,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对新媒体婚恋媒介的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然而,新媒体带来的婚恋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传递的婚恋观念并不都是积极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把好舆论关,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恋爱受挫排解方式不足

“在恋爱中遭受挫折或失恋选择的排解方式”这一问题下,有141名被试选择了“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有93名被试选择了“采取运动、音乐等渠道发泄”,有40名被试选择了“藏在心中,自己排解”,有37名被试选择了“寻求新的恋爱对象”,有22人选择了“寻求心理咨询”,有16名被试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恋爱受挫时,当代女大学生更愿意向亲人朋友诉说、自己排解或合理发泄,这是比较正确的做法,然而,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寻求心理咨询,这表明,女大学生对向老师、咨询师寻求恋爱帮助存在抵触。

5 性开放程度较高

在性文化日渐开放的世界潮流下,我国当代女大学生也在经历着性解放。本文对当代女大学生性开放的程度展开调查。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如图5-1所示。

在200名被试中,有108名被试选择了可以接受,41名被试选择了无所谓,51名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只占25.5%的比率。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总体趋于宽容。在108名选择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女大学生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初中和大学。考虑到我国60、70年代的教育国情,可以推测,在那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其下一代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略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初中的女大学生。此外,本文还调查了女大学生对同性恋、双性恋的接纳程度。在对同性恋、双性恋的看法中,有137个被试选择了“理解或支持”,选择“没有考虑过”的有28人,仅有35名被试选择了“难以接受”。总之,不论是对于婚前性行为,还是对于特殊性取向,当代女大学生的性开放程度都已经较高。

6 性知识储备不足

在性开放十分普遍的现实下,女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性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涉及了女大学生避孕的知识、意外怀孕的处理方法,以及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女大学生避孕知识掌握的程度如图6-1所示。

在“您认为女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意外怀孕”的调查中,有114人选择“和男友商量解决办法”,有67人选择“去大医院咨询医生”,有40人选择“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商量解决办法”,有22人选择“与父母商量解决办法”,还有9人选择了“寻求心理援助”,没有人选择“自己偷偷找小医院流产”或“身心创伤独自隐瞒”。这一调查结果总体上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应对意外怀孕的方式比较积极,但也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更愿意寻求亲近的恋人、朋友帮助,胜于找专业的大医院咨询,也很少有人愿意将压力排解给心理咨询师,这样的选择仍然不够理智。

另外,本文调查了女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如表6-1所示。

获取性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占到六成。其次是同学或朋友交流。通过音像、文学作品及网络信息获取性知识的比率高于父母告知性知识的比率。总体上来看,当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渠道是可靠的,但仍然有40%的女大学生没有从学校教育渠道获得性知识。此外,父母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或羞于提起而对女儿性知识关注很少,朋友同学交流缺少权威性,通过音像、文学作品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网络信息稂莠不齐,可以见得当代女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渠道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导致女大学生性知识不足或存在错误。

通过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当下女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她们敢于追求理想的爱情,注重精神生活,具有相对正确的婚恋价值判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婚恋媒介可靠性不足、婚恋受挫排解渠道不足、性知识相对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危害女大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营造积极的婚恋价值导向是女大学生树立健康婚恋观的前提,学校是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最为重要的主体,家庭是培养女大学生积极婚恋观的持久支撑,女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树立积极健康婚恋观的内在动力。然而,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也不是一方面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女大学生婚恋观会更加科学和理性。

参 考 文 献

[1] 范伟达.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中国大陆十城市调查报告[R].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10.

[2] 侯潇姝.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塑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

猜你喜欢

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80后”与“90后”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同性恋性观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论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对策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90后大学生性观念教育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