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废电炉丝引发的思考

2016-07-07陆远军

创新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炉导体电阻

陆远军

2015年3月的某天中午,我任教的初三(5)班的一位男生跑进办公室,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有一段废电炉丝,利用它能做哪些电学实验呢?”想到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亲自去完成一些小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看到他有这种疑惑,我高兴地对他说:“电炉丝暂时放在我这里,你先下去思考思考,明天课堂上我来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看看利用这段废电炉丝能做哪些电学实验,好吗?”学生高兴地回教室去了,我在办公室默默地思考着明天该怎么利用废电炉丝展开教学活动。

第二天物理课上,我带着电学实验箱及这段电炉丝来到教室,“同学们,这是咱们班同学昨天拿过来的一段电炉丝,今天,我们利用这段电炉丝,同时借助电学实验箱里的器材,看看能完成哪些电学实验,请同学们先相互讨论三分钟。”学生们讨论得很激烈,三分钟后我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甲:我想利用电炉丝制作简易调光灯,将小灯泡、电流表、电炉丝串联接入电路,通过鳄鱼夹改变接入电路电炉丝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最终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进而实现对灯泡亮度的调节。

学生乙:我想利用电炉丝“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改变接入电路电炉丝的长度,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以采取控制长度相同,将炉丝折叠,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变化,从而归纳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两位学生回答完毕后,我要求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之后请学生利用示教板实验操作(如图1)。

实验操作结束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两位同学都只是定性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定性地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能否将两位学生的实验方案稍加改进,利用电炉丝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呢?学生们再次进入思考、讨论活动中,看有了讨论结果后我再次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

学生丙:我认为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电阻的变化可以通过电流的变化体现,关键是如何实现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成倍数的改变。为此,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把这段电炉丝分成三等份,分别将这段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整段电炉丝接入电路,使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成倍数变化;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同样把这段电炉丝分成三等份,分别将这段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对折及整段电炉丝三折接入电路,使接入电路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成倍数变化,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废电炉丝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废电炉丝的电流,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从而归纳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如图2)。

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竖起大拇指。这位学生巧妙地将这段电炉等分成三等份,分别将这段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整段电炉丝接入电路,实现接入电路电阻丝长度成倍数变化,将这段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对折及整段电炉丝三折接入电路,使接入电路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成倍数变化,方便我们从测量数据上确定电阻与导体长度、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学生丁:根据丙同学的设计方案,我想到了利用电炉丝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把这段电炉丝全部接入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这段电炉丝两端电压分别为1v、2v、3v,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这段电炉丝的电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把这段电炉丝分成三等份,分别将这段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整段电炉丝接入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炉丝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电炉丝的电流,从而归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图同图2)。

在以前“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授课活动中,一般采用的是不同阻值(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有时也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而这位学生巧妙地将这段废电炉丝分成三等份,分别将这段废电炉丝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及整段废电炉丝接入电路,实现电阻成倍数变化,很好地利用了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学生戊:我还想到利用电炉丝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的实验我只请了两位学生上讲台利用示教板实验操作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看着学生们踊跃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我感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此,本节“电学实验的复习”教学,完全采取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展开,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下面,我从两方面谈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感受。

一、通过学生活动,挖掘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且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获得成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越来越稳固,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利用电炉丝制作简易调光灯”活动中,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感受利用电炉丝调节灯泡的亮暗,初次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利用电炉丝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活动中,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随后,针对教师设置的难题,学生们进行了深入思考、交流,巧妙地将电炉丝三等分,让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成倍数变化。……一系列活动一气呵成,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均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再及时挖掘学生的情感,抓住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培养创造潜能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一段废电炉丝”引发教师与学生的思考,师生展开对相关电学实验方案的讨论设计活动。首先利用电炉丝定性改变电路中电流、改变灯泡的亮暗;其次利用电炉丝定量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及横截面积,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最后利用电炉丝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体验如何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潜能。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要真正地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导”,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就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有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物理知识,让活动永驻物理课堂。

猜你喜欢

电炉导体电阻
电炉炼钢现状及其“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电阻大小谁做主
巧测电阻
汽车电线用导体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阻焊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电炉钢铁料消耗的控制
某2t中频电炉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
电炉车间基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