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施工中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6-07-06曹霞

科技尚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曹霞

摘 要: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受洪水与暴风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水坝堤防的抗洪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旦发生决口,需立即对其进行堵口施工,以防灾情的蔓延。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所学与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就我国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与应用状况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高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质量与抗洪能力,杜绝决堤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盼为读者学习。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堵口;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质量意识对现代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民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保障,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质量必须能够承受一定能力冲击作用,以此避免决堤现象的发生。因此,研究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施工技术,提高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质量与抗洪能力,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及国家建设任务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的分类

水坝堤防堵口分为堵水口和堵旱扣两大类,堵水口是为泥沙较多的河滩上,由于泥沙常年累积的作用,导致河床逐渐抬高,一旦高出两岸,则会造成决口的发生,如果顺其蔓延,不加治理,进而会因河道夺流而导致河流改道,造成无法估量的险情隐患,此时则需采用堵口或拦截的方式迫使河流恢复原来的路线,使其趋于正常化(本文所述堵口即为堵水口);堵旱口的情况在长江、淮河流域时有发生,这些地方的河床低于两岸地面,决口分流很少,洪水期过后,就会自动形成断流,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等河道自然断流后,再来堵复即可。

2 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如果堤防尚未完全溃决,或者其决口时间不长,以及较窄的河口时可以利用大体积物料及时添堵,如果河口逐渐的扩大,现场又没有足够的堵口物料时,就不必要进行强行强堵,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物质浪费,并且强堵成功的几率特别小。

2.2 择时性原则

堵口时间的选择一般由施工难度决定,为了减少物质损失,及早恢复生产,需要准备齐全一系列物质材料,及时进行强堵,在汛后及其枯水季节内,或者河口过水较小时进行堵复可以降低其施工难度。

2.3 择位性原则

引河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是对河水的导引,针对原河道因势利导,力求水流的通畅程度。一般情况下,引河进口应该选择河口对岸的迎流顶冲的凹岸上,在进行一系列合龙过程中,适当開发引河,分泄一部分水流,减少合龙压力。

2.4 次序性原则

如果出现大小不一的河口,一般情况先堵上游,后堵下游;先堵小口而后堵大口。如果先堵上游的口门,其下流流量必然很强大,下游的河口有被拓宽的可能性,先堵大口,则小口的流量会相对增加,河口容易扩深,先堵小口虽然也能增加大口门流量,但是其影响较小。

3 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施工前的技术控制

水坝堤防堵口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做好准备工作,其包括材料准备、队伍准备、设备准备及技术准备等方面。材料的测准备不仅要保证进购充足,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材料施工计划,以便对所需材料进行合理的实时调整;严格控制上层领导的专业素质,组建施工水平一流的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保决口发生时能及时投入使用,快速阻止事态的蔓延;作为施工准备的重点内容,技术准备为堵口任务实施的关键所在,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并分析施工重点与难点,并以此编制完善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做到全程有效监控。实际情况的考察,包括地质情况与水文情况,地质条件的勘察,其目的在于确保实际地质与要求相符,以便于施工任务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在地质疏松的地区选择施工,以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对于水文情况的检测,其主要是为绘制河流图提供相关数据,包括水位、水深与流速的检测等,对于特殊河段,还需常年检测其流量,以便对水文情况做到全面综合的分析。

3.2 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

合理进行堵口时间与堵口次序的选择,确保堵口效果最优化,堵口时间对于堵口施工而言,其选择应在施工所需物料筹备齐全,机械与人员全部到位后,但是对于特殊地段,如洪水常发区,可适时的避开洪水期,等水位最低时进行施工;对于堵口次序的选择而言,应遵循先上游后下游,先小口后大口的施工原则,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提高堵口效果。堵口技术的实施,主要包括立堵、平堵和混堵3种方式,所谓立堵,即为合龙方式由水坝一侧或两侧同时向河口内部靠近的形式;平堵是以水坝轴线为参照,由下往上利用回填堵塞的方式进行逐层堵口,一旦填料高出水面,则立即采用封堵,以此达到堵口的目的;混堵为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對于施工要求比较高,且堵口难度大,但一旦堵口成功,堵口效果又优于前两种方式,因此,混堵方式的选择,应谨慎使用。作为堵口技术的关键内容,合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坝的抗洪能力,合龙位置的确定是在距离堵口口门两侧约2.5m的坝体处,由于合龙处水流较急,冲击力较大,此时合龙方式的最佳选择为关门式、陈排式或横梁式3种方式,以此保证合龙任务的顺利完成。

3.3 施工后的技术控制

水坝堤防堵口施工完成后,通常会留下一些体积较小的截流坝,由于其未能形成连续,因此会产生较多的空隙,导致水流在此加急,冲击力加大,为防止埋下安全隐患,则需对截流坝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通常为采用堤顶加高的方式,对于一般设计与标准来说,水坝断面为相对最脆弱部位,经常性会发生渗漏或潭坑的现象,极易造成坝体决口,实践证明,当坝体堤顶提高40~60cm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泄流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综述,现代水利工程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时代在发展,万物在更新,任何现代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做好技术的先进性与科学性,立足于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的标准化与多元化发展方向,方能确保我国水利工程的与国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游,赵国新.关于水利施工中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227.

[2]刘越.水坝堤防决口原因及堵口施工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228.

(作者单位:江西汉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