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动画人与动画表演及观众的关系

2016-07-06巩梦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观众虚幻

摘 要:动画是通过动画表演的准确传递,带领观众进入到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在动画中并不需要现实世界的各种限定,也不需要现实社会规则的认可。动画需要动画人的制作和观众的观看,才能最终形成动画艺术的传播。本文通过对动画人、动画表演和观众之间关系的探讨,表达对动画的认识,借以提高对动画的审美与创作水平。

关键词:动画人;动画表演;观众;虚幻;度

动画是动画人用艺术的手法为观众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满足其美好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宣泄。影视动画作品是为观众服务的,创作者始终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看待观众所看到的、接收到的,通过动画表演所传播的内容。在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只有创作者对动画角色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其表演有了准确把握,作品所展现的角色形象才会真实生动,观众也才会信服、接受,并喜欢上动画角色。由此,才能最终达到动画的真正效果,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动画经典。

1 动画人:掌握表演与观众的“度”

对于观众来说,动画给予大家的是故事、角色以及奇观化的场景和道具。但是,动画语言并非只限于这些幻觉化的外表世界,这只是观众在接受动画影像时留下的某种“印象”,只是复杂的动画语言所传达出的综合效果。对于一个动画人来说,对动画的解读,肯定不是简单的“欣赏”,而应该是对动画语言的分析,是去发现表象背后的视听呈现、角色原型、叙事结构、心理释放等元素。这是从“看动画”到“懂动画”,再到“创作动画”的关键阶段。

动画是一种具有多元性的艺术,作为一个全面动画人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首先需要对绘画有全面的了解,他得是一个画家,他还必须要掌握剧作的常识和视听语言的规则,这是任何动画人都必须要修炼的技能。除了一些技能之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心情感,掌握适当的表达技巧,了解观众的心理,甚至还需要了解市场、营销等手段。

动画艺术赋予动画人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自由来制作一部影片,片中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包括角色的生死、故事的结局,同时,最重要的是,动画人要把握观众的心理,遵循其审美规律。由于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所以观众都希望动画片中的英雄能够所向披靡、无忧无虑。但如果动画只是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那便只是对观众观赏兴趣的敷衍,观众将不会从作品中得到除娱乐以外的任何东西。久而久之,他们将不再相信动画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情感。这就需要掌握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度”。以宫崎骏为例,首先,作为一个东方的动画导演,对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所以其作品在中国更容易产生共鸣。其次,他很真实,作品反映真实的生活现状,没有过分的夸张与极端,采取一种“中庸之道”。动画应该反映的是真情实感,不走极端,成功的动画人正是掌握了动画与观众之间的“度”,才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2 动画表演:架构动画与观众的心理桥梁

动画表演是动画传播的内容承载者,导演运用动画表演将其对剧本的感受传达于观众,将人们从现实引渡到虚拟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知。动画表演不仅有表演艺术所普遍具有的性质,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由于动画作品是虚拟的艺术,所以动画表演相比较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真人表演要复杂得多。

同时,动画表演作为导演对角色的塑造手段,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由创作者对角色的理解决定的。动画角色在作品中不仅要充当演员的角色,其表演还要符合影视动画作品的美术风格、角色的造型设计、作品特有的视觉元素和运动规律等。这些表演要使角色“活”在影片之中,而不是仅仅在一些动画场景中去做某些特定的动作。同时,动画表演还要传达动画人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将真实的思想通过虚拟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在角色的动画表演上。

这些看似复杂无章,但并不是动画表演创作中最难的部分。沃尔特·迪斯尼曾经解释过动物作为动画主角的根本原因,似乎给予动画人一些启示:“为什么动物在动画卡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因为他们对任何刺激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但人对刺激如何反应呢?它已经失去了曾经有过的表现,它控制了身体表现。他是文明的牺牲品,他们的理想是成为不动声色、表情木讷的男人和迷人、沉重的女人。甚至姿态都是计划好的,他们称之为‘镇静。”为寻求动作的真实与连贯应运而生的动作捕捉技术在表面上看是对动画表演的积极探索,实际上是在将人类世界的思维定式强加到动画的世界观里面去。动画里面的角色,有生命的也好,无生命的也罢,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生存状态,但这并不能认为动画就要打破一切规律,它需要想象力的拓展、需要去肆无忌惮地创造,但在动画片中的世界里,这一切又必须是合理的。

3 观众:动画的最终目的

观众是动画的接受者,是动画传播活动产生和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受众对动画的发展所起到且应该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就和文学中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一样:“文学作就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音乐。只有阅读,才能使文本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拥有现实的生命。”动画制作的目的正是为了使观众观看并得到满意的体验,并且从受众的反馈中得到动画制作技术和艺术的提高和升华,只有观众的参与才能实现动画的最终目的。

宫崎骏在谈到《千与千寻》时说:“创作本片是因为我意识到并没有专门为成长阶段中10岁大的女孩创作的片子。当然,女孩子们也看一些有他们同龄人的片子,但是并不能产生共鸣,因为那些都是凭空想象的角色,与真实的她们根本不相同。”正如宫崎骏创作动画的目的一样,其动画片都会反映某一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心理和变化,动画也亦成为对某一阶段儿童的心理指导。

我们经常用“大众”这样一个词语来概括成功的动画的受众。然而“大众”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是迥然不同的,具有相对的局部性和时间性。当个体的理想汇聚融合成为集体的理想并表现为一种时尚时,其表现出来的就有可能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心理诉求。成熟的动画创作人往往也在不知不觉中,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审视作品,兜兜转转、反反复复,人物角色就在这种来回地思考中诞生。有时候,甚至感觉制作动画片的仿佛不是创作者本身,而是作为欣赏并沉浸其中的观众来引导创作,跟随故事本身的发展脚步将动画片引向結局。

4 结语

在中国动漫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家都在积极强调产业化、后期开发、附加值营销等概念,但是能不能理性地解析与把握商业元素,是关系到这个商品本身有无开发价值、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中心问题。对于商业来说,把握具体文化语境就是把握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必须从构思、制作、体验的整套流程中去把握其中的利害关系。

对于作为艺术的动画来说,它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消遣的方式,而是给人做梦的手段。其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他们通往理想世界的特殊桥梁。所以,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了动画人、动画表演艺术和观众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动画的精髓,创作出成功而又经典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薛峰,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何卫青,闫雅琪.当代儿童文化视野中的迪斯尼动画[J].电影文学,2011(4).

作者简介:巩梦(1986—),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影视及新媒体动画创作和理论。

猜你喜欢

观众虚幻
神虚幻境——元谋新华土林
春天越来越虚幻
《头号玩家》里的虚幻与现实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只是“观众”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
《皮影戏》虚幻皮影背后的人性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