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丘山与虎丘塔

2016-07-06赵丰梅

上海房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虎丘塔体塔身

文/赵丰梅



虎丘山与虎丘塔

文/赵丰梅

虎丘,是苏州西北郊一处著名的风景区,经历2500多年各个朝代的营造,轩阁亭榭,玲珑而精致;虎丘塔,矗立挺拔。这园林式的山峦虽小,但其幽美的景色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

虎丘最神秘的古迹是“虎丘剑池”,两爿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颇似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水中映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仰望,拱形石桥高高飞悬半空,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如条条飘带倒挂着。如果沿着高耸的岩壁仰望山巅上的虎丘塔,有如临深渊之感。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埋在他的墓里,故名“剑池”。据《吴越春秋》等古书记载:“阖闾之葬......葬经三日,金精上扬,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镌刻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的 “虎丘剑池”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每个字有二尺见方,笔力遒劲,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几近湮没,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有人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苏州人称这里是“假虎丘、真剑池”。

虎丘塔屹立在虎丘山巅,它是江南最古老的一座大型砖塔,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塔系平面八角形,共7层,为砖身木檐的仿楼阁形古塔。据史料记载,从宋代建炎年间到清代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虎丘塔曾遭7次火烧,顶部和木檐均遭毁坏。现存的虎丘塔高为47.5米,塔体由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等构成,原塔顶有铁刹,已毁,整个塔身已无寸木,显得格外敦实笃厚,展示雄浑古朴的丰姿,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据专家调查,虎丘塔在明代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改建第7层时,发现明显倾斜。当时曾将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纠正倾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近300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1956—1957年,苏州市政府首先对塔身进行加固,即在每层塔身加钢箍三道,并在每层楼面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加置十字钢筋,于塔身钢筋拉结一起,由此保住了虎丘塔不坍塌,并对塔体裂缝和塔壁缺损部位喷灌水泥砂浆进行修补。1981—1986年,苏州市进行了第二次大修,这次以加固塔基和基础为主,在塔底外围二米处共打了44个深坑,直至岩石层,再在坑里构筑混凝土壳体基础,力图从根本上消除塔体沉降和倾斜的危险。而后,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过2.34米,斜度为2.48米,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

虎丘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但在熙熙攘攘的旅游人流里有多少人还知道虎丘的历史:吴国将军孙武在这里操练女兵,两位女军首领(阖闾的宠姬)有恃无恐违反军令,被孙武决然斩首;吴王夫差担心阖闾墓的秘密被泄漏,以饮酒看鹤舞的名义将千余工匠邀在剑池外侧的大盘石下全部杀死,喋血石上;晋代生公在虎丘讲经说法,千人列坐此石上听讲,传说生公讲到精彩处,连石头也频频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由此而出......如今,虎丘山前的道路两侧,婚纱店鳞次栉比,红男绿女穿街走巷,笑逐颜开,正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

猜你喜欢

虎丘塔体塔身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外载荷作用下塔器开孔补强计算探讨
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塔身及拉杆设计分析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Submerg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Floating Wind Turbines
透视:雪糕叠叠乐
冷却塔爆破拆除倾倒解体及振动研究
塔体现场改造技术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