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青年绿色创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6-07-04沈晨丽陈淑娇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青年群体可持续发展

沈晨丽 陈淑娇

摘 要:文章阐述了绿色创业的内涵及类型,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分析青年群体绿色创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并从配套政策、创业设施、教育体系、创业资金渠道等多方面提出了促进青年绿色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青年群体;绿色创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2-011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们从单纯地关注企业经济效益逐渐转变为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绿色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势而生,激励与引导当代青年进行绿色创业,促进企业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共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对青年群体的绿色创业关注处在起步阶段,配套的政策、经济、教育体系还都不完善,有待深入分析,探寻促进与引导青年群体绿色创业发展的措施。

1 绿色创业的内涵与类型

目前绿色创业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总体而言,绿色创业强调对机会的把握与利用,其内涵与一般的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通,目的就是实现“三位一体”的环境友好、社会平等、经济发展的企业创业行为,而核心就在于机会的识别与利用。有研究者提出,绿色创业就是“那些把未来产品和服务带到现实当中的机会,绿色创业就是对这种机会的识别、创造和利用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由谁完成以及将会产生什么经济、心理、社会和环境结果等问题”[1]。从企业个体层面,绿色创业指企业生产、营销、产品等的绿色化,这是局部的;从社会层面而言,绿色创业是基于社会创业环境,以追求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创业者推动的价值创造形式。

绿色创业涵盖了“创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其类型不尽相同,从创业动力与发展理念两个最为本质概念上的区别出发,可以将绿色创业类型大致分类。创业动力来源方面,一种是生存驱动,一种是机会拉动,前者属于被动的生存目的,后者则一般创造或发现机会追求更大的发展[2]。发展理念方面,也有主动的改变环境制度,也有被动的循规蹈矩,超前型的企业积极主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选择,采取高于一般企业的投入,具备前瞻性与战略性,而服从型的企业则趋于被动状态[3]。据此,可将绿色创业分为四个类型:出于生存目的的服从型企业、处于生存目的的超前型企业、机会拉动的服从型和机会拉动的超前型企业。

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青年群体绿色创业发展存在的 问题

2.1 绿色创业行动少、意识

绿色创业是一项较新的企业发展理念,调查显示,许多青年创业者十分认同绿色创业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绿色创业的愿望也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众多青年创业者陷入企业生存的泥潭,而被动的遵从法规制度,使企业发展放弃前瞻性与超前性,而在绿色创业中成为循规蹈矩的企业类型[4]。在这样的企业发展历程中,创业者虽然有意认同绿色发展理念,但还是以企业一时的经济效益为首要任务,其次才考虑到社会责任。归结起来,青年创业者在绿色创业中表现出浅层次的价值认同,但在实际中行动较少,对于绿色理念的运用欠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认识不足,缺乏深层次的认同与认知。

2.2 绿色创业能力不强

青年是我国现阶段创业活动的主要群体,而其中又以高中、高职高专等学历人群为主。在以往的教育中,很少接触到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创业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等客观现状,是我国青年创业者不容忽視的先天不足。青年创业者平均文化程度不高,加之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使得青年群体的绿色创业能力大大减弱。中国近几十年的教育以培养就业型的人才为目标,忽视了实践创新能力与绿色思维模式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绿色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青年群体创业活动中的硬伤。创业认知与创业心理准备不到位,也成为制约青年创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绿色创业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为青年创造的绿色创业环境还远远不够成熟。在发达国家,创业青年能够通过创业平台获取相应的行业信息、创业资讯,信息对称对青年创业是一项极大的支持,及时了解最新的创业项目以及相关的政策条款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与活跃程度都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绿色创业而言,尤其注重对机会的利用与把握,而在信息渠道建设、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远的距离。另一方面,对于青年绿色创业的服务还不够规范,指导不到位,服务效率与质量不高,也成为制约青年进行绿色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2.4 系统化绿色创业教育发展滞后

整个绿色创业产业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青年创业者个体的“自学成才”,系统的绿色创业教育、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植入是培养青年绿色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必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政府主导、高校和社会机构联动的青年创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创业教育体系里鲜有绿色创业教育内容,更没有系统化的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的现实需求还存有很大的差距。

3 青年群体绿色创业的发展对策

3.1 政府降低青年绿色创业门槛,大力支持绿色创业

要实现绿色创业的活跃与繁荣,系统环境的营造是一个基础工程。政府要从宏观政策入手,鼓励与支持青年的绿色创业,给予广大青年实实在在的优惠。针对不同的青年人群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如高校毕业生、社会科技人才、农业养殖创业青年等,针对性地提供小额贷款、给予技术指导、减免相关税费。对失业、失地的青年增强创业技能与绿色创业意识的培训。面向广大青年构建绿色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与公共产品,以降低绿色创业的门槛,推动与促进实现广大青年的绿色创业。

3.2 青年群体不断提升自身和企业管理,以提高绿色创 业生存力

为提升绿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存能力,青年创业自身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首先要正确认识宏观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克服资金、技术、管理上的障碍,努力规避与抵消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绿色创业注重突出能效节约与合理的资源配置,调查显示,40%的绿色企业在其初创阶段因不能合理配置资源而最终倒闭。青年进行绿色创业,首要关注的是自身对新技术、高管理水平的掌握,选择高附加值与高科技含量的行业进行创业能够更好的注入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 实施绿色持续创新,完善绿色创业设施

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到企业中可以是绿色原料的创新、绿色工艺的创新、绿色产品的创新、绿色市场的创新、绿色组织架构的创新、绿色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基础制造类型的企业,绿色发展模式直接带来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效避免了非绿色工艺带来的污染,规避了末端污染的治理费用,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形象与企业品牌的效益,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存能力。长期来讲,绿色创业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使得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

3.4 加强和完善青年群体绿色创业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青年绿色创业教育系统不仅仅是顺应绿色创业发展的时代趋势,更是对当代青年创业能力的塑造与潜能的挖掘,回应青年绿色创业的现实需求。为此,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共青团组织、社会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构造绿色创业教育体系。首先是科学的培训课程设计,应以生态道德为导向,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注重绿色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突出创业实践。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税收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都是青年进行创业活动必要的知识储备,而生态道德观、绿色创业观的培养更要全面融入到创业教育中。第二步要在“实战”中突出能力培养,给予有意向有能力的青年提供绿色创业咨询、个性化辅导、项目实训等借此提升实际绿色创业能力。最后,为保绿色创业教育不流于形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选取创业教育专家讲师、有实践绿色创业经验的企业创办者、思政教育者共同组成讲师团,不仅讲授创业知识,而且分享绿色创业实践案例,更要培養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 结 语

鼓励青年创业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活跃的利好导向。鼓励青年群体进行绿色创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就现状而言,我国青年绿色创业还存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问题,外部环境中的融资渠道、政策法规、信息平台等构架都不够完善。近些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我国青年的绿色创业活动逐步活跃,已逐渐开始形成一股小潮流,但还应该加大力度提倡与扶持。构建良好的引导青年进行绿色创业的商业环境,建立配套的法规与优惠政策,搭建对称的信息平台,完善教育培训系统,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协同引导更多青年创办机会拉动的超前型绿色企业成为促进青年绿色创业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李华晶,刑晓东.绿色创业内涵与基本类型分析[J].软科学,2009,(9).

[2] 李凯.基于愿景释意行为视角的绿色创业导向与行动模型研究[D].杭 州:浙江大学,2012.

[3] 李华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绿色创业[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4] 张化勋.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青年群体可持续发展
当代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弱化与重构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调查
当下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喜与忧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流行文化境遇中青年价值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