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研究

2016-07-04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文/杨 帆(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研究

□文/杨帆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提要]社会安全事件对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政府绩效评估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更加体现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政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如果能够通过绩效评估指标进行,有利于完善责任机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应当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工具,以民主决策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促进政府责任机制建设。

关键词: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3日

一、建立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的意义

社会安全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2006年,我国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文件中明确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007年,我国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指出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以,社会安全事件是在社会领域发生的、后果极其严重的、可能造成严重社会性危害的、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重大事件,一般包括金融安全事件、涉外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宗教民族事件和规模较大群体性事件几类。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安全事件频发,这些恶性安全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我国的公共安全秩序和公众利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政府处理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风险社会”的概念被提出,和“风险社会”相对应的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也呈现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社会安全事件政府应急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指标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不断改革,政府绩效评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政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如果能够通过绩效评估指标的形式来进行,有利于公众参与应对危机的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对政府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为责任追究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完善责任机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应当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工具,以民主决策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指标体系,促进政府责任机制的建设。

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型设计

表1 预防准备阶段指标

表2 监测警示阶段指标

2000年,罗伯特·西斯提出政府的应急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即缩减、预防、反应和恢复,也就是理论界的“4R”模式,结合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等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政府管理者在处理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的任务、功能和职能。绩效评估也应该建立在事件发生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结合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以及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可以把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设计为四个维度,分别是预防准备阶段、监测警示阶段、事件应急处理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

1、预防准备阶段。关于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准备是否完善,是检验政府管理部门的危机预防和危机应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在这个维度中,具体可以分为4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表1)

2、监测警示阶段。社会安全事件的检测警示工作主要检验政府对于安全事件的检测能力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的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个人、单位和区域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可以缩短对安全事件的反应时间。这个维度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表2)

表3 应急处理阶段指标

表4 恢复重建阶段指标

3、应急处理阶段。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考察政府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能力和救援的有效性,事件发生之后,要求政府在最短时间做出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件的恶性发展,同时,对受害人员和受灾区域进行保护,有效减少社会安全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个一级指标中,可以分为5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表3)

4、恢复重建阶段。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应该积极开展事后的恢复工作和灾区的重建工作。政府在处理好以上三个阶段的相关事宜之后,还需要尽快的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和生产的秩序,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社会安全事件的教训,对预案进行完善和改进,尽量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在这个一级指标下,可以有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表4)

(二)指标体系的筛选。在确定了以上指标体系的内容之后,结合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的具体内容,对以上指标进行筛选,选择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行性的指标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指标体系的筛选可以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选择克朗哈巴的信度系数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检验,检验信度合格之后,剔除无效指标,将有效指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对三级指标进行排序,最终建立起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分析。在确定了政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后,结合安全事件的特点,分析各个指标在某个安全事件中的重要程度,为政府提升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绩效提供理论支撑。首先,对社会安全事件的四个一级指标进行排序,确定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比重,分析某项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比如应急处理阶段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权重最大,这就说明在安全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救援和应急处理;其次,确定二级指标中的权重,比如应急救援处理中的应急救援的权重最高,说明在救援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救援和沟通;第三,对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具体案例,可以看出,在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理中,不同的事件呈现不同的特点,结合指标体系对政府管理绩效进行评价,能够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反映救援管理中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安全事件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决策效能,强化应变能力。我国国务院是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机构,地方政府是社会安全事件的第一责任主体。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各级政府的管理权限做了明确规定:“社会安全事件由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处置,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处置。”可以看出,我国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属地管理的特点。在现有管理体制基础上,建立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中枢指挥系统,处理事件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协调职能部门的工作,发挥其沟通、协调、传达的作用。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设立常设部门,加强对危机的预防和预测。一是领导机构决策要准确,信息收集要全面,分析研究要客观;二是拥有能够自主指挥、协调和调配资源和人员的能力,这种权力要得到法律的保证。

(二)重视事前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社会性等特点,一旦事件爆发,其涉及面广泛,危害性极强,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之前,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重视事前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有效防止事件的发生,减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高政府的风险管理防范能力。政府应完善应对安全事件的预警机制。完善明确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决策机构的责任划分清晰,完善信息数据中心,重视情报的收集,构建包括运输、交通、通讯、物资供应、消防等方面的互联网络。

(三)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专业化。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社会安全事件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威胁也越来越大,事件不仅跨区域、跨省市,甚至呈现跨国的趋势。所以,提高政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绩效的一个途径是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各个部门、各个区域、各个省市、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提高对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区域特点,可以建立以区域为中心的应急联合中心,把具有互补性的城市纳入协作范围,考虑地域因素,也要考虑资源共享因素;另外,协调机构、应急联合中心应设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较频繁的城市,可以利用其相对较完善的资源和管理水平来提高应急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波,童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9.

[2]马强.论突发公共事件与城市应急管理[J].商业经济,2009.

[3]陈升,孟庆国,胡鞍钢.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以汶川特大地震地方县市政府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

[4]高原.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综述[J].科技资讯,201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共安全事件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研究”(2014SJD78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