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访康复指导对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6-07-04付晓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0期

刘 艳,付晓丽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访康复指导对心脏搭桥手术出院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刘艳,付晓丽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出院后康复期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术出院康复期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2组住院时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干预组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健康指导及情感支持,对照组仅在出院后第5周及随访期结束时进行2次随访,以填写疾病知识问卷表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比2组随访期的再入院或急诊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剔除失访患者,干预组共计38例,对照组共计35例。干预组的再入院率与急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首次急诊或再入院距本次出院(62.47±27.33)d,对照组为(43.12±20.2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2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出院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出院前比较,出院后5周干预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则有略微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结束时,对照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出院前(P<0.05),而干预组显著高于出院前(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心脏搭桥术后康复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及急诊率。但电话随访并不能完全满足心脏搭桥术的术后康复需求,可适当结合社区干预、家访等手段以进一步提高康复质量。

[关键词]电话随访;心脏搭桥术;康复指导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典型的心血管疾病,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者甚至有猝死的可能。其致残、致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对中老年人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搭桥术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不具备冠脉成形术、支架术的患者,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移植血管桥来改善远端心肌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5]。医学工作者认为,心脏搭桥术后的康复期对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患者术后若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科学、适应运动不足够、不坚持用药,则血管桥随时会面临再次阻塞的风险[5-7]。因此,坚持术后随访,及时了解远期状况,对于心脏搭桥的术后康复意义重大。电话随访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出院后的症状评估、健康教育及情感支持,有利于缩短医患距离,节约财力,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出院后的心脏搭桥术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手术的出院康复期患者8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进行手术后出院恢复;②对研究知情,同意参加干预;③家中备有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④出院后,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②术中更换主动脉或二尖瓣者;③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导致交流困难者;④存在严重影响活动能力的关节、骨科疾病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搭桥方式等比较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对比

1.2方法及实施步骤参加研究的所有对象均建立“调查研究登记表”,填写相关调查表,详细记录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每日症状记录本,鼓励其积极记录每日病情变化,若病情出现变化时,鼓励其来电咨询。平时不进行电话随访,仅在出院5周及随访期结束时分别进行1次随访,以填写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定期通知其来院复查。干预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前行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每日症状记录本,出院1周后开始电话随访,每次随访15 min左右,为期半年,前1~4周每周1次,5~10周每2周1次,此后每4周1次。

1.2.1随访内容结合Duffy等[8]制定的电话随访标准手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的随访流程稿,包括问候语、症状评估问题、健康教育及情感支持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自我护理、服药情况、预防并发症、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生活习惯、复查提醒等。

1.2.2随访程序随访参与者主要为我院护士或主治医生,必要时可请康复师、药剂师等予以协助。对参与随访的医生或护士进行严格培训及考核,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随访计划管理、病情监测评估、交流技巧、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电话随访均进行录音监控,随机抽取分析,以提高随访质量。随访时,先进行问候,使患者进入随访状态,然后询问近期病情,了解其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对出院指导内容的实施情况,然后对患者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宣教,强调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等的重要性。最后,会同有关专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预约复查时间。随访中,参与者应注重对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每次随访均填写“术后随访登记表”及其他相关评价表,记录随访情况。

1.3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再住院情况、生活质量及知识水平三方面的内容。再住院情况:随访期间是否再次入院或急诊,及本次出院与再次入院或急诊的间隔时间;生活质量:以心功能不全量表[9](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unaire,LHFQ)评价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情况、情绪情况及其他情况,共计21个问题,每个条目计0~5分,0分为最优,5分为最差,总分105分;知识水平: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心脏搭桥术术后康复指导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日常护理、服药、并发症、饮食、心理疏导、生活习惯、复查等多方面内容,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两对比行2检验,多组对比行R×C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对比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变量,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失访情况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失访4例,实际获取38例的随访资料。对照组失访8例,实际获取35例资料。

2.2再住院或急诊率随访期间,干预组入院率、急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首次急诊或再入院距本次出院的间隔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评分2组出院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5周2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出院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随访期再入院及急诊情况比较

表3 2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出院前比较,P<0.05。

2.4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2组出院前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后5周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与出院前比较有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则有略微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结束时,对照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已显著低于出院前(P<0.05),而干预组仍明显高于出院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s,分)

注:①与出院前比较,P<0.05。

3讨论

心脏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不具备冠脉成形术、支架术的患者,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移植血管桥来改善远端心肌症状,重建心肌血运,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自我护理意识,加之遵医行为较差,心脏搭桥术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搭建的血管桥再次阻塞的风险较大。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且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后的较长康复期内缺乏对患者持续关注,因而即使患者在出院前接受了详细的健康指导,领取了健康指导手册,但其康复期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仍旧不理想。其后果是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常常有不合理的饮食或生活习惯,或忘记服药,忘记复查等情况发生[5,10-11]。

电话随访是一种开放式的术后指导形式,医务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可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康复期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患者病情,随时发现患者在生活习惯、遵医行为等反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我院结合实际,参照Duffy的电话随访标准手稿,制定了适合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的电话随访流程,主要包括问候语、症状评估、针对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四个方面,对患者自我护理、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心理、生活习惯、复查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监督、提醒或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康复。本研究中,2组出院前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未见显著差异,但出院5周及随访期结束时,干预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出院后的疾病评分明显高于出院前,说明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而对照组未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因而其出院后5周的疾病知识评分较出院前有略微下降,且这种下降趋势在随访结束时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说明心脏搭桥术患者的康复期依从性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院后5周与随访期结束时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出院前有明显提升,但是随访期结束时的评分却要略微低于出院后5周,这可能是由于出院5周后,随访频次由1周1次逐渐减少至2周1次,或是电话随访并不能完全满足心脏搭桥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因而,后续的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增加电话随访时间,并尝试结合社区管理、家访等保证康复期质量[12-13]。

相比于出院前,出院后5周、随访期结束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可能是由于患者治疗出院后,病情有所改善,因而其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有好转。干预组在随访期的生活质量水平更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干预组定期接受电话随访,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情感支持,其情绪状态可以保持在较优水平。同时,电话随访使得干预组保持较高的疾病认知水平,其遵医行为、治疗依从性较好,因此身体状况恢复较快。而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对疾病复发的担忧感加强,且由于术后行动不便等导致了一定的生活障碍,加之疾病认知无法保持,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术后康复期的生活水平虽有改善,但并不十分理想。本组研究表明,干预组康复期再入院率及急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首次再入院或急诊的时间也要显著晚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干预组通过电话随访对疾病保持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其依从性较高,生活质量较优,同时,一旦其病情出现恶化,研究者可及时识别,督促其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而对照组由于缺乏对疾病足够的认知,不甚了解疾病复发的征兆,未能及时处理,在症状严重时才得以发现,因而其急诊率、再入院率均有增加,复发时间更早[14-15]。

综上所述,心脏搭桥术后康复期,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与急诊率。但电话随访并不能完全满足心脏搭桥术的术后康复需求,可适当结合社区干预、家访等手段以提高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 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 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2]伏君.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现状[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

[3]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2(2):109-115

[4]张满堂,吴小永,郑丽丽,等. 心脏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4):20-21

[5]胡小连,曾湘云. 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139-141

[6]王芬娟,孙宏慧.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

[7]俞桃英.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的现状与进展[J]. 上海护理,2009,9(1):75-80

[8]Duffy JR,Hoskins LM.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Caring-based Iniervention for Older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J]. Journal of Cardiovaseular Nursing,2005,20(5):325-332

[9]宁艳娇.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持续性康复指导的效果研究[J].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10] 王国荣,魏宁淼,朱慧,等.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8,22(9):2379-2380

[11] 刘畅. 康复治疗促进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心脏功能恢复的研究[D].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12] 安荣彩.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10-711

[13] 马跃文,马庆平,杜宝琮,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74-476

[14] 乔娟,刘晓辉,单岩. 电话随访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2,27(20):95-97

[15] 李彩红,符奇洁,余丽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报,2009,16(19):9-12

[通信作者]付晓丽,E-mail:2514731101@97.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3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0-1126-03

[收稿日期]201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