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不灭薪火相传

2016-07-04王国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汉服汉族民族

王国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它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区”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文化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由于清朝满军入侵走向衰败。如今,在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今天,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优秀传统文化又重新争相美斗艳,其中就包括汉服文化。因为它不仅象征着汉民族,更彰显着一种气度和精神。

一、汉服的兴盛之路

1.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了完备的冠服体系。在历代汉人王朝中,统治者推崇周礼,因为汉服作为周礼的一部分,这使汉服得以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虽然各个朝代中,汉服都显示出不同的特色,但其基本特点一直被保留着。

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在其形制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通裁”制等特征。每个朝代的汉服都以这些特征为基础,形成了不同的汉服款式。如:战国时的曲裙深课,魏晋时的衫子,唐代的大袖衫、襦裙等。其中曲裾多作为正式礼服,不大适合日常所穿。虽然汉服的款式多样,但男子的服装样式与女子的相似,只是后期女子的衣式多为襦裙曲裾。

汉服的基本特点除了体现在衣服表面,还体现在为人处事等人的思想上。如:汉服中的“中缝”被赋予了刚正、公平、正直之意。《礼记·深衣》中说:“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

2.达到鼎盛时期。随着中原疆域的开拓,汉文化也在野蛮入侵中得到宣扬,汉服文化也得以传播到大江南北,甚至有些海外国家也借鉴汉服特征。

其中,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日本的和服又称为吴服;唐时,新罗请求唐太宗赐汉衣冠,革除新罗服饰,以同于中国等。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汉服文化的影响深远,同时也使汉服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二、汉服的穷途末路

1644年,清军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但由于汉人的不满与抵抗,使得清政府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布“剃发令”,其执行口号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同年7月9日,清朝又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虽然汉人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努力斗争,但最终失败,使汉服的“交领右衽”被满服的“长袍马褂”所替代。不过由于汉服强大的生命力,使其一部分的传统被保留下来。

辛亥革命后,“剃发易服”的制度被废除。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汉服了。女子大都穿上了褂裙和改良的旗袍,男子大多穿上中山装和褂袍。这使汉服在历史的舞台上隐去,以至于当今社会有人认为汉族的传统服饰便是旗袍、中山装、唐装等。这种情况实着令人惋惜。

三、汉服的复兴之路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人通过考据史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复原了汉族的传统服饰。于是人们在宣传优良传统文化的时候,身着汉服,同时达到宣传汉服的目的。现在汉服的宣传不只限于上层文化人士,也渐渐出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2003年,王乐天第一次将汉服穿上街头。这行为鼓舞了广大同胞,使同胞们纷纷穿上日常的汉服走上街头。且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冠礼、笄礼、婚礼、军礼、嘉礼,并向不了解汉服的人们科普汉服知识及汉服礼仪。如今的不少高校中开始建立各种各样的汉服社,各种的汉服网店、实体店也开始出现。于是“汉服运动”便如荼如火地开展了。

这种现象令身为“同胞”的我感到十分欣慰。汉服在消失了三百多年后再次被人们所发现,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使它渐渐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朵花都有象征其特色的外表,汉族不会例外,而象征着汉族人民的外表特色的便是汉服。《左传·定公十年》书云:“中国以礼仪之大致称夏,有章服之类,谓之华。”我们不仅要宣传汉服,更要注重宣传其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树立正确的宣传理念。让人们了解到汉服不仅是件衣服。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象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弘扬汉服文化的道路上,我们不孤单。

(作者单位:安徽省南陵中学)

猜你喜欢

汉服汉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上台说汉服
当青春遇见汉服
多元民族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