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海洋争夺意识及中日海洋纷争

2016-07-02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人间 2016年19期
关键词:海权东海钓鱼岛

关 月(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日本海洋争夺意识及中日海洋纷争

关月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1890年,海权论者马汉在美国出版了其著作《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本书首次明确的提出了“海权”这一概念,该书的影响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受该书影响,日本一举成为20世纪初的世界海军强国。再加上根植于日本人心中的海洋国家意识,成为了日本海洋国家战略的根本。特别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海洋战略呈现出来的海洋意识越加剧烈,海洋权益争夺的趋势越加明显,其在对中国的海洋纷争中最为显著。

关键字:日本;海洋意识;海洋国家;中日关系

21世纪以来,日本的海洋战略呈现出来的海洋意识越发强烈,海洋扩张动作频频。从冲之鸟礁的“救岛计划”到钓鱼岛的“购岛计划”;从东海划界纷争到东海海上能源开采;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从最初的关注到逐渐渗透到现在的直接介入。这些举措均是为了满足其长久的海洋战略、维护其海洋权益的需要,归根究底是日本长期以来海洋国家意识在作祟。

一、日本人的海洋国家意识

“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近代化,不仅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经济上也实现了近代产业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布国威于海外”的外交方针。随着马汉《海权论》的问世,“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1等言论深深的影响着日本。通过对《海权论》的研习,日本的海权观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化。

受马汉及欧美海权者的影响,日本也出现了一批海洋国家论者,如金子坚太郎、小笠原太郎、福泽谕吉、佐藤铁太郎、加藤宽治、吉田茂、高坂正尧等,他们将马汉的海权论与日本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的海洋意识及海洋战略。从此,日本走向了以海上扩张为主追求海权强国的道路。2

(一)海洋国家日本面临着大陆国家中国的挑战。

一直以来,日本就对两大陆地邻国俄国和中国有着警惕心理。海洋派代表人物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认为,中国是愚昧落后的,日本要成为从亚洲价值观中脱离开来的唯一国家。福泽的消极中国观对日本海洋派的中国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渡边利夫作为“新脱亚论”的代表人物指出:日本的不应该与大陆势力中国继续保持密切关系,而应与美国同行,走海洋国家之路。3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虽然没有像福泽谕吉对中国进行了完全的否定,提出了中日区别论,即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试图把日本从中华文化中分离开来。其思想为日本发展海洋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后人探讨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海洋战略提供了指导作用。4

2010年民主党菅直人内阁及野田内阁的支持实力“前原集团”在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现代日本海洋派防范中国威胁的意图。可见,现在的日本正面临着来自大陆国家中国的挑战。

(二)与海洋国家结盟,特别是与美国的结盟。

海洋国家意识也是日本亲美外交的思想根源。吉田茂曾指出“我所以说日本立国的基本方针应该放在同自由国家尤其同美国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上面,不仅是由于想要追随这个历史的洪流,而且也是由于日美两国之间已经产生了事实上的密切关系。今天的日美两国关系并不是由于人的意图而产生的,也不是通过人的活动而产生的,而是在战败、占领、独立这一系列的历史过程中自然而必然发展的实际关系”。5

出于与美国同盟的海洋国家逻辑思考,日本的海洋派强调着与美国同盟的重要性。冈崎久彦曾指出“日本如果与海洋国家同盟,国家战略就不会误入歧途”“16世纪以来的世界霸权全都是由海洋国家掌握,海洋霸权国家掌握了世界的七大洋,这就是现在的世界,日本应该与海洋国家,即与世界霸权国家结盟与掌握着七大洋的海洋霸权国家结盟,这对日本来说是最安全的”。6

除了强调与美国的积极合作外,日本海洋派也强调与美国外的海洋大国的合作。2010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在情调深化日美同盟的同时,提出了加强与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防卫合作。日本正在迎合美国努力使其安保合作方式由双边向多边扩展,努力促成一个海洋国家联盟的形成。

(三)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建立包围圈。

日本前防卫政务官长岛昭久认为,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的对外战略应该以建立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为核心的“周边海洋国家联合”,这些国家是民主主义和自由经济为主的价值观相似的国家,还是通过海洋以贸易立国为目标的国家。日本的战略目的就是在边缘地带建立安全保障共同体。7

前首相麻生太郎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构想。“自由与繁荣之弧”就是“欧亚大陆的外围正在成长的新兴民主主义国家”,“应该把这些国家连接成一条带子,建立一个以价值观为理念基础,以民主主义国家特别是正在实现民主的国家为主要成员的‘弧线’,构建‘自由与繁荣之弧’。”其目的就是包围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

“日美印澳”安保对话构想可谓是边缘地带论的典型应用,该构想是由安倍内阁所构建,四国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在亚洲这四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如何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无非是把中国排除在外,最后达到孤立,防范和牵制中国的目的。

综上所述,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即受到欧美海权思想的影响,也受到本国“脱亚入欧”思想的影响。在以上三种海洋国家安全战略意识的推动下,日本逐渐形成了遏制中国发展本国的意识形态。这样的海洋意识也是导致了一直以来中日关系停滞不前,以及中日海洋纷争不断的重要原因。

二、中日海洋争端

正是上述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国家海洋意识,一直间接或直接干扰着其海洋战略决策,也使得中日外加关系,特别是中日海洋问题之间的矛盾不断,且有着恶化的趋势。本人将在下文通过简述中日之间主要海洋纷争,如东海海洋划界及资源开采、钓鱼岛领土争端及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从中探析日本狭隘的海洋国家意识。

(一)中日东海划界争议及资源争夺。

2004年5月日本政府及媒体以所谓的“吸管效应”对中国东海“春晓”油田开采工程进行了大量指责。此后,中日东海油气之争日益严峻,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油气之争,更涉及着东海划界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中日在东海划界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其中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双方对在划界的法理依据上存在着分歧;其次,双方在划界原则和具体的划界线的主张上存在差异。最后,双方在对中日东海是否在一个大陆架问题上各持己见。8

在东海海上资源方面,日本自20世纪79年代起就多次挑战中国东海海上资源,且对我国在东海油气开发上多次阻挠。日方日出的“吸管效应”一直是阻挠中国开发“春晓”油田的“理论依据”。日方无里的且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对我国东海油气开发领域进行东海海底资源调查,企图实施试开采。2010年日方更是得寸进尺的提出了中日双方共同开采“春晓”油田,并威胁说如中方单独开采,将采取必要措施对中方进行制裁。

上述可见,面对东海问题日本方面强硬且霸道的态度。一方面,这样的态度无非是对其海洋权利(海权)及海洋利益(海洋资源)的的争夺,即是对其国家海洋权益的争夺。另一方面,日本的强硬态度也是对中国的打压,企图遏制中国在东海海洋上的海洋权益,这也与其对大陆国家的警惕心理有关。

(二)中日东海钓鱼岛领土争端。

20世纪70年代,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发生争执,美国把钓鱼岛交予日本,所以说钓鱼岛是日本海洋派亲美的成果也不为过,而且从海洋国家意识角度及海洋派与大陆派争论的观点看,日本从美国那里获得对钓鱼岛的支配权,也是其团结海洋国家,与海洋国家为伍的成果。

日本明治政府在“先占”即窃取了钓鱼岛诸岛之后,把其“编入”到冲绳县,并认为钓鱼岛诸岛是美国根据《旧金山和约》占领的,而后又根据该和约归还给日本,这是一个合乎国际法的过程,所以,钓鱼岛归属于日本。《旧金山和约》也就成了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主张其权利的重要文件及依据。然而该条约并没有受到中国承认,中方认为《旧金山条约》是冷战的产物,是排除中国而在美国主导下签订的片面媾和条约,因此,该条约中有关钓鱼岛归属于日本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有着很多复杂性,并非《旧金山和约》这一点上的分歧。如今中日钓鱼岛的僵持局面,与美国控制中日关系,强化其在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的目的不可分割。美国可谓是在中日钓鱼岛之间打下的楔子,1970年美国重设了日本对钓鱼岛的“潜在主权”;1996年美国曾表态过“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2010年,美国防部长表示“我们将履行同盟的责任,其中并未没有将钓鱼岛划在防卫范围之外。”9

一直以来,美国为本国利益一直插手钓鱼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进行偏袒,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东亚的战略意义。是利用日本在与海洋国家同盟的海洋国家意识,试图控制日本的手段之一。

(三)日本对南海问题的积极介入。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日本较早就介入了中国南海问题争端之中,并长期以来对南海问题高度关注。随着日本在南海政策的转变,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逐渐加深,在南海问题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南海政策的调整也影响着中国在东南亚周边地区的关系的转变。

为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日本将中国南海作为其重点关注区域,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逐渐开始公开介入南海争端,并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和东盟及东南亚区域国家加强合作联系,不断加深国际影响力。200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中国加一”计划,其目的是减少日本在日投资,同时扩张中国周边国家经贸投资。至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已经增长近五倍,并超过中国当时的投资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与越南就企图介入南海问题,双方不断从各个方面加强合作与交往,推进双边战略合作。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2006年日本与越南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了更深入发展阶段。

除了越南和菲律宾,日本在南海争端国家中重点拉拢的国家还有印度尼西亚,日本积极与该三个国家展开多区域的合作对话,将该三国看做是制衡中国南海的重要伙伴。此外,日本仍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文莱、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紧密往来,以便中国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特别是突出展开对外海洋合作来抗衡中国南海力量。

可见,日本针对东南亚国家的拉拢试图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以达到孤立、牵制中国的最终目的,这与其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建立包围圈的构想不谋而合。

三、解决中日海洋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深刻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并针对问题建立相关专门机构进行战略研究并对相关法律研究进行完善。

日本在中日海洋争端中强硬的态度,除了东海及南海问题上的复杂性,更有着日本海洋意识下对海洋战略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中日海洋争端日益严峻的紧张态势下,中国应一改之前处理中日海洋争端时所表现出来的被动态度,加强处理中日海洋争端问题的战略研究。如建立联合外交、国防、安全等多门参与的专门机构;广泛吸收高校或科研机构相关领域学者教授的科研著作,全面研究处理中日海洋纷争的战略对策,并对日本方面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提出预案。10在中日海洋争端上,特别是有关东海划界及能源开采问题上,日本方面多次对我国进行威胁。针对日本方面的挑衅,中方应早早做好应对措施,准备好在国际法院解决东海争端,因此,要全面加强对中日海洋争端的法律研究。

(二)建立两国互信“搁置争端,共同开发”。

纵观中日海洋争端,无非是日本作为海洋国家与大陆国家中国的国家海洋权益的争夺。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从古至今都是建立在其海洋权益的扩张、海洋战略的敌视以及海洋文化的优越感上。正是在这样的国家意识基础下,海洋国家日本对大陆国家一直以来都存有警惕之心,因而两国很难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这也使得两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上很难达成默契。

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双方应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考虑,建立协商机制,妥善处理东海划界争端、东海资源争议、钓鱼岛领土争端,搁置分歧,寻求利益共同点,达到互利双赢的成果。而在南海问题上,日方应以长期发展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为前提,开展其南海政策,同时,中方也要着眼于根本和长远的利益,以求和平解决南海争端。11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继续奉行其海洋国家意识,不放弃海洋国家文化的优越感,其海洋派与大陆派的争论也会继续下去,但是,如果日本人能在安全与利益之间寻找到交汇点,特别是如果他们不能从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寻找到交汇点,也就是说海洋国家意识如果不能找到与亚洲主义融合的途径,那么,日本将长期处于外交战略选择的困境之中。12

参考文献:

[1]【美】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解放军出版社,2014

[2]张景全.《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当代亚太,2005(05).

[3]【日】渡边利夫.《新脱亚论》文春新书,2008.

[4]梅季庭.《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思想研究》,外交学院,2015.6_7

[5]吉田茂.《十年回忆(第四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6]【日】冈崎久彦《世界秩序与地区秩序》.

[7]【日】长岛昭久《创建亚洲海洋国家联合》.

[8]郁志荣.《东海维权——中日东海·钓鱼岛之争》.文汇出版社.2012.

[9]廉德瑰.《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事实出版社,2012.

[10]刘中民.《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11]曹文振.《探索中日共同开发海洋之路》.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

[12]廉德瑰.《狭隘的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环球视点.

中图分类号:[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32-02

作者简介:关月出生年月:198902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日关系。

猜你喜欢

海权东海钓鱼岛
东海采风作品选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新海权时代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李东海的诗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