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建议探讨

2016-07-01邹涪陵

求知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子女

邹涪陵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长,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刺激更多的人员进城务工。为了方便子女入学,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入城市。在新环境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由《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的定义可知,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内外环境的良好适应,是心理上的平稳、积极、快乐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水平是衡量人健康与否的标准之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也在不断增多。所以,对随迁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随迁子女的心理现状

随迁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笔者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发现,当前,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自卑、孤独、焦虑、任性、嫉妒和厌学等心理问题。

笔者于2016年1月对四川省泸州市中小学的随迁子女进行抽样调查,样本为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共200人,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共200人作为测试对象,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385份,抽样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79%的随迁子女由于见到老师时心里十分紧张,会出现无法正视老师目光的情况;70%的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67%的家长缺少时间对子女进行辅导;63%的随迁子女在随迁之前接受的是隔代教育;57%的随迁子女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如城市学生。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抽样的随迁子女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处理,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随迁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极易引发随迁子女的自卑感,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心理扭曲。与同龄的城市少年儿童相比,随迁子女的家庭经济水平偏低,有的随迁子女在自卑感的驱使下不仅很少主动与城市同龄儿童相处,还很少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交流,长期的不合群极易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此外,由于随迁子女大部分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这种长期的压抑与自身的不成熟极易导致随迁子女的盲目攀比、嫉妒和人际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受随迁子女家长文化水平高低的影响。随迁子女在未随父母迁入城市地区之前,接受的往往是隔代教育,居住在农村地区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文化水平一般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或者当孩子出现成绩不理想或遭遇心理创伤时,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给予鼓励和开导,反而一味地打击他们,这很容易导致他们的任性和厌学。

(2)学校环境的改变。学校环境是影响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为随迁子女在随父母进入城市后,所处的环境大都是学校。无论随迁子女是刚入学的儿童,还是已经在随迁之前已经入学,都会面临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挑战,如果随迁子女缺乏适应性,往往会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形成孤僻性格,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具有攻击性的危险行为。

(3)社会环境的变迁。一方面,是居住环境的变化。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数是租屋而居,而租住的地方一般是老城区的旧民房或者是棚户改造区等不理想的环境,这些租赁地区环境卫生较差,社会风气混乱,治安管理欠缺,居民成分复杂,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影响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是城市居民对随迁子女的态度。由于随迁子女在随父母进入城市之前,大多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人际关系网、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可能与城市居民有所差异,因而有的城市居民可能会对随迁子女存在歧视、防范、排斥甚至恶意诋毁的情况,这极易导致随迁子女出现孤僻、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3.加强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落实保护随迁其子女合法权益政策。随迁子女的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国家对此也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相关保护随迁子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等,各地需要积极落实。例如结合当地实际,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一个良好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随迁子女建立和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落实并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要抓住机会发现他们在参与课外活动时的兴趣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找到自我存在感,增强自信心,燃起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3)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按阶段进行普查,以便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宣泄室等,从而为有问题学生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校报、黑板报及广播等宣传媒介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知晓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找谁倾述,提出自己的疑惑,正确地宣泄心中的不愉快,及时地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地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4)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开展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随迁子女在学校中参与最多的就是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就需要担起对随迁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一方面,为了让每一位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学校必须建立起一支在校长带领下,以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为骨干,各班班主任为中心,全体在校教师共同积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对随迁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理状态,热爱职业,关爱学生。

(5)架起家校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建立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优化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提升随迁子女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这对随迁子女健康心理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和家长多沟通,定期把随迁子女的心理状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定期把孩子在家中的心理状况反馈给老师,以架起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为随迁子女塑造健康的心理保驾护航。

总之,对随迁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做法不容忽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家校的合作,社会各界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共同预防,共同面对,共同处理,为随迁子女创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军华,杨世云,黄玉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

[2]张 岩,邵飞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J].科学导刊(上旬刊),2014, (12).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Tomb-sweeping Day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