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团组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探索

2016-07-01牟子元周伟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牟子元 周伟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承担着为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学团组织在高校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性必要性、新机遇新挑战、探索与经验、新征程新使命角度入手,分析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学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多个会议,出台多项意见,高度重视高校党建、群团和宣传思想工作。学团组织是高校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最前沿阵地组织,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理应主动担当、敢于发声、强化引领,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中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和校院两级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的队伍体系建设,把关注重心聚焦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上。学团组织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强责任,抓队伍,守阵地,必须把牢主心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抓好“老本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立足赢得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和大学生骨干在教育、引导、吸引、凝聚青年学生方面的优势,全面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上的交锋日益复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青年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分众的特点,学团组织、学团工作队伍自身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单调、方法不活,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给学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探索与经验

(一)以教育引导深化学习,重在高扬旋律、增强导向力,凝聚思想共识。以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和社会主义理想情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和学风建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典礼仪式的教育引导功能,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生表彰会等仪式教育。强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的学团工作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抓好了形势政策课、党课团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载体阵地。

(二)以文化浸润固化认同,重在熏陶感染、增强影响力,汇聚精神动力。将主流意识形态贯彻到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形成系列性的论坛、讲坛、报告会等校园学术文化品牌活动。以先进的典型引路,把典型教育的示范引领融入校园文化,开展“十佳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先进班团体和研究生“学术之星”、优秀班团干部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汇聚起强大、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以实践养成升华行为,重在行为养成、增强战斗力,促进知行合一。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学生在知、信、行、成中把爱国情、报国志与强国行统一了起来,让青年学生在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学团组织在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新征程、新使命

(一)把握精神内涵,领会高校育人使命,用自信自觉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着力推进先进理论灌输,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扎实推进“四进四信”活动。深刻领会高校育人使命,发挥学团组织的独特优势,推动一、二、三课堂的互动互补,做强第二课堂主阵地,努力抢占意识形态高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度自觉依靠创新来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推动力,坚持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贴近时代变化,通过不断强化探索与实践,努力在学校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示范引领、走在前列。

(二)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创新话语风格,与时代特点和青年风尚相融合。保持与青年学生的紧密联系,走进课堂、宿舍、网络和家庭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关切他们成长成才的核心诉求,切实回应学生关注、困惑的各类理论与实际问题。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将“中国梦”融入校史文化、励志文化、时尚文化,激发校园正能量,形成彰显青年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确保学生对教育内容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话语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新鲜语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实践载体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和引领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三)增强阵地意识,拓宽创新方式方法,与网络社会和高校实际相结合。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按照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的要求,掌握舆论阵地主动权,用心打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载体,打造接地气、有人气的宣传平台。构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空间,用新的传播媒介来推进理论武装和价值凝聚。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开发,培养和锻炼一批网络文化建设精英团队,在校园内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构建网络育人新形态,积极探索网络化时代育人革新,协同学校多部门联合启动“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形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形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13.

作者简介

牟子元(1987—),男,民族:汉,籍贯:山东寿光,职称:青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主任科员,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共青团工作。

周伟(1979—),男,民族:汉,籍贯:山东荣成,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公寓管理。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