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为开头

2016-06-30邱先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主旨济南

邱先梅

开头是正文的第一步。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文章看落笔”,就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开头为什么重要?因为开头不仅仅是正文的第一步,还是文章的起音定调。起音定调决定着文章的气息,包括气势的强弱、情感的浓淡、语言的舒缓乃至文思的畅滞等。

那么,作文开头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紧扣题目,进入主旨。

这种开头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开门见山,平易自然。开篇便直奔主旨,往往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

日长人静的下午,我家东边的巷中常常发出一种美音,婉转悠扬,非常动听的。

这是丰子恺的散文《巷中的美音》一文的开头。作者开篇便直奔“美音”而去,语言干净清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但紧扣题旨。

朱自清的《背影》亦是这样: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落笔直指“背影”,一下子便将其在读者心中突显出来,同时还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刚才提到《背影》一文紧扣题目的同时亦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其实,在记叙类的文体中,倒叙手法的运用尤其能达到这个效果。

如《百年孤独》的开头,作者就采用了从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虽然作者的语言舒缓从容,读者的心里却有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不断浮起:奥雷连诺是谁?为什么会站到行刑队面前?那个参观冰块的遥远下午,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那些普普通通的冰块难道还有什么玄机吗?可以说,一起笔作者就给读者制造出了一系列悬念。

在这一点上,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也毫不逊色,请看: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既然需要介绍自己,说明那个男人“我”不熟悉,且对方知道“我”不熟悉他,那么,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呢?“人人都说你美”,到底美到什么程度呢?如此之美为何会备受摧残呢?这个男人为何又要特地告诉“我”,他更爱现在的“我”呢?当读者心里的疑问被层层激起的时候,那种想要读下去的欲望自然就非常强烈了。

3.描写环境,营造气氛。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运用这种方法开头,未必能一下子扣住主旨,但可以根据需要,营造适合的氛围。比如龙应台的《目送》,开头以一句话简单交代了涉及到的人物华安及其背景——上小学的第一天之后,作者笔峰一转,写了如下一段文字:

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条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这段话看似与文章的主旨关联不大,可是,那缀满了果子的果树,多像我们的父辈啊,即使因为果子而负重得枝条下垂,也还是会努力为果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好让其生长得更好。这一画面所营造的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意境与整篇文章的主旨可以说结合得天衣无缝,能很好地激起读者去回味,去思考。有时候,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能帮我们去感受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突显人物形象。

比如鲁迅的散文诗《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同一般的自然环境,那种孤独的心理、压抑的氛围便被很好地渲染了出来,不得不让人叹服作者文字的简而有法。

4.总括全文,扣住中心。

这种开头法,尤其在山水游记或是说明文中应用较为广泛。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以上便是魏学洢在《核舟记》中的开头,有了这段文字,我们便对作者所要介绍的对象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它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原来,在径寸之木上任意挥洒的高超技艺竟是作者亲眼目睹,未能目睹者自然渴望跟随作者的笔尖去欣赏一下这让人匪夷所思的绝活。有了这个开头,下文便能顺利展开了。

5.发表观点,深入人心。

这种开头法,特色就是作者一落笔便将所要表达的观点以简练的语言揭示出来,作为全文的总纲,吸引读者思考,揣摩。

如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的开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落笔入题,开宗明义。

狄更斯的《双城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大胆创新,不仅提出自己独有的人生感受,而且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以新颖的形式充分强化这种感受,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亦为读者留下了悬念。

6.引经据典,雅致精深。

台湾散文家李牧华在《我爱乡居》一文中,开头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我从海上来,满袖都是涛声。”由海而至乡村,由乡村而至家乡的一切,从而表達对乡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显得自然深情。当然,这种引用,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格言、警句,还可以是故事。梁实秋在《谈时间》这篇文章里,劈头就引用希腊哲学家Diogenes的故事,说他有一天睡在一只瓦缸里,亚历山大以皇帝惯用的口吻问他对自己有什么请求。这位玩世不恭的哲学家居然翻翻白眼回答说:“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由此而引开,作者以一句“究竟涵义何在”轻松自然地开启了下文对时间的论述,可谓巧矣。当然,无论引用什么作开头,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能变,那就是所引用的内容必须与主题相关,否则的话,就失去引用的意义了。

7.尽情渲染,层层铺垫。

这种开头常常运用对比或类比的手法,来突显所要表达的对象,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跟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作者的思路,从而认同作者的感受。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里便这样写道: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作者将济南的冬天分别同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的冬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而温晴的特点,在热情颂扬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看马及时在《王几何》一文中的开头:

从小学跨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几何那门全新的功课。所以,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作者先写对几何的好奇与渴望,在此基础之上,再写对几何老师的好奇与渴望。为几何老师的出场做足了铺垫之后,才将镜头对准主要人物,真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当然,上述所列举的开头方法,并非全部。毕竟“文无定法”,更何况生活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我们对生活的反应又是那样的千变万化,经由我们的小宇宙浸染而诞生的一篇篇美文当然应该各具特色。即使上述所讲的这些方法,也并非各自独立成章,而是完全可以综合运用,一切以能够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为宗旨。

猜你喜欢

主旨济南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济南拍卖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平淡真实显主旨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