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阚峰阚湖寻阚泽

2016-06-28阚士英

寻根 2016年3期
关键词:东吴后人故居

阚士英

宁波人有句口头禅:“到浙江不到宁波等于没到浙江,到宁波不到慈城等于没到宁波。”我曾多次到过宁波,却都因时间安排不开没能到距宁波市区只有一步之遥的江南古城慈城看看。这次,虽然事情也不少,我还是忙里偷闲决定到慈城去走走,不为别的,只是为寻觅一个人——阚泽。

作为阚泽的同姓后人,他的大名我早已如雷贯耳,阚氏族人无不以他为骄傲,为自豪。阚泽(170-243),字德润,浙江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人,据考证,他应是地道的宁波慈城人。他幼时家境贫困,祖辈务农,无钱入学。但阚泽从小靠自学苦读,初通文墨。后来,他靠代人抄书,边抄边学,抄一本背诵一本,日积月累,终于成了满腹经纶、多才多艺的学者。于是,“阚德润佣书”也就成了流传后世的历史典故。阚泽的才华很受孙权赏识,他在东吴曾先后任中书令加侍中,进拜太子太傅等要职。

说到阚泽,人们会自然想到《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和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中有关他的精彩故事。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设苦肉计,被阚泽一眼看穿,一语道破,并慨允前去曹营投诈降书,一场斗智之战,终于使曹操深信不疑,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下头功。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自发兵数万,深入吴境五六百里,将东吴孙桓守军团团包围,危机四起。在这紧要关头,阚泽挺身而出,力举陆逊为大都督。因为这时陆逊才四十出头,立刻遭到东吴元老们的反对,认为他“年幼望轻”,“必误大事”。阚泽一听急了,大声疾呼:“若不用陆伯言,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孙权深为感动,力排众议,采纳了阚泽的建议,封陆逊为大都督,终于夺取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此时,虽已是深冬,来到阚泽故居,我一下车就被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江南风光吸引住了。当地的陪同者告诉我们,阚泽故居后面的山叫阚峰,故居前面的湖叫阚湖(也叫慈湖)。

如今,阚泽故居已成了慈城中学,白墙青瓦,一派江南传统风韵,畅游其间无不感受阚泽“文韬武略”之风范。走进慈城中学的正门,迎面是一幅巨大的紫铜浮雕,为我们展示了阚泽的光辉形象及丰功伟绩。

游阚泽故居,不能不提到阚泽告老还乡后创办的“德润书院”。阚泽晚年信佛,还劝孙权信佛,他在建康(即南京)建造了“建初寺”。赤乌二年(239年),他又捐献了自己的慈城家宅创建了“普济寺”。后人在寺门两侧书一对联:“昔为吴相宅,今作法王城。”横批“超然物外”。这副对联很形象地叙述了泽公的情怀,明朝诗人钱希言也有“阚公山绕阚公湖,舍宅年犹记赤乌”的诗句。

普济寺既是宁波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浙江最早的寺院之一。阚泽利用寺院的书屋,广招弟子,读书之风盛行。唐大中二年(848年),慈溪县令李楚臣复立“德润书院”。书院惠及后人,成百上千的慈城人得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我们一行来到阚泽故居内的一口古井旁,陪同参观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们,这是阚泽家用的水井。井栏上刻着“阚湖井”三个篆体字。这时,一群下课的中学生文静地从我们身边经过,不时礼貌地轻声向我们道一声:“老师好!”我心里感到别样的暖意。阚泽虽然与这些孩子已相隔一千多年的时光,在我看来他们依然是“泽公”的弟子,“泽公”仿佛刚为他们讲授完课程,在这穿越时空的遐想中,孩子们分享着“泽公”的智慧与恩德。

我们来到阚宅院后的山脚下,沿着山间小路向阚峰攀登,山路两旁林木茂密,不时传来一两声婉转悠扬的鸟鸣,更显露出阚宅田园的宁静。我每迈一步都在想,这条阚泽小道不知留下“泽公”多少足迹。当我们登上阚峰山顶时,一座飞檐亭出现在我们面前,举目望去但见“唐碑亭”三个大字,亭柱楹联曰:“阚公宅唐代碑好与后人留古迹,应氏楼科技馆共为祖国育英才。”遗憾的是,唐代为阚泽立的石碑却不见了。

猜你喜欢

东吴后人故居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老树
浅论“太伯奔吴”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