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会优势 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6-06-22李茉莉宋书宏陆娣

学会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机遇优势

李茉莉+宋书宏+陆娣

[摘 要]该文阐述“十二五”期间辽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入新时期,学会应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会服务职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机遇 优势 农业发展 科技支撑

辽宁省政府“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是向全省人民发出的战略任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学会组织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为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发展方针,至“十五”规划执行以来,已取得巨大成效。辽宁是工业大省,4300多万人口,到200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进入快车道,已由短缺型转而实现了自给有余,步入了国际粮食市场。到2012年,辽宁粮食总产量达207.05亿公斤。农业科技创新、科技体制、科技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都迈向一个新台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引下,辽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常态的形势下,2015年,辽宁粮食总产量达到200.25亿公斤,第四次突破200亿公斤大关,保证了粮食安全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56%,已由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推进了农业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十二五” 以来,辽宁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新时期农业生产和创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耕地占用严重,粮食生产区域结构发生改变,农田减少;水资源不足,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农业生产。二是耕地污染严重,大量使用农膜导致地膜残留,白色污染成灾;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三是生产经营成本攀高;青壮劳力紧缺日益凸显;自然环境风险增高。四是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低;外向型农业发展差距较大。五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调整粮食结构,创新发展粮食作物多元化和品质特征个性化是今后适应市场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六是农业科研队伍实力不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拔尖青年学科带头人不足,亟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辽宁省作物学会依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由省内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科技推广、科技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组成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学术性团体。作物学会具有组织、人才、科技资源、科技开发转化等方面优势,面对辽宁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农业发展目标,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为辽宁省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发挥组织优势

在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四个”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鼓舞下,积极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及体制创新,不断适应“十三五”发展的大好形势。发挥学会的组织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要坚持以科研、开发、转化为链条的科技运行机制,积极面向“三农”服务的宗旨,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沟通和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学会下设立各专业学术小组和学科带头人,有利于开展学术和科技服务活动。“十二五”期间,学会应发挥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如下工作:一是配合农作物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和作物科学发展需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与沟通,向党和政府举荐人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不断增强学会活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辽宁作物学会组织承担第六届辽宁农业现代发展分论坛,主题为“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学术报告会。学会针对耕地、水资源、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等问题,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并邀请有关专家做专题报告。三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发挥人才优势

作物学会具有人才优势,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推广与开发的科技人才,涵盖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向日葵、杂粮等一批省内乃至国内的顶级专家,集育种、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学科研究领域。

辽宁省作物学会在农业发展中一直承担着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的科研任务。为了解决东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先后承担国家和省旱作节水农业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九五”至“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省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项,提出东北地区“旱作农田水资源周年调控技术”和“玉米农田高产耕层标准和构建技术”,在我国北方旱作区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667万hm2,增加产值达到50多亿元,为提高旱作区农田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豆研究中,承担了“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技术”等国家、省重点研究项目,选育一批含油量较高的大豆新品种,其中的“辽豆11号”成为当时全国的主推品种;我国东北春大豆蛋白含量较高的大豆新品种“辽豆16号”;超高产高油“辽豆14号”创我国北方春大豆产量的最高纪录。“十二五”期间,“辽豆系列高油大豆品种及配套技术”获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在我国东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粱创新研究“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创造与应用”,运用高粱雄性不育系解决了高粱生产中产量低、不抗丝黑穗病、不抗倒伏、遗传单一等问题。“生物质能源甜高粱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创造性运用A3细胞质不育系选育,提高了茎秆含糖量,解决了甜高粱倒伏问题。以上创新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发挥会员单位科技资源优势

作物学会会员单位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选育、开发和推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为辽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玉米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间,共取得水稻科技成果36项。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等活动,共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一批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已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0%以上。玉米取得科技成果10项,成果转化率达90%,引领和带动辽宁省玉米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矮秆耐密型玉米品种“辽单565”在辽西北地区推广,有效促进了当地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结束了区域内晚熟品种保打天下的局面,种植早熟密植型品种更宜实现增产的理念已经成为辽西北地区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的共识。目前,沈阳地区,密植型品种“辽单502”推广面积已突破20万hm2。“十二五”期间,玉米相关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500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辽宁农业“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有力地促进了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我们要勇于拼搏进取,不断催生具有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等高水平操作性、带动性强的创新成果,以推动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振兴,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在《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的加强科技创新精神,积极组织、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要积极组织调查研究,针对辽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遴选科技创新专题。要参与组织科技创新团队,为农业科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组织“三下乡”活动

发挥作物学会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组织科教文“三下乡”活动,努力为“三农”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并选用不同形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组织实施。一是组织有经验、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产业化示范企业等,开发新技术、新成果。二是印发各种科普和文教方面的宣传照片、图册和媒体制作材料。三是举办科技大集和科技成果及加工产品展销等活动。四是举办农民骨干培训班,组织科普

和技术知识讲座等。

通过科教文“三下乡”活动,实现新技术、新成果与农业产业化对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

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发展,使现代文化教育与农村文化教育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宇航,王志丹,吴敬学.辽宁省粮食生产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5(2):24-26.

[2]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www.ce.cn/culture/gd/

201601/18/t20160118_8345411.shtml

[3]蒲若梅,柏岩瑛.看辽宁农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三大步[EB/OL].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6/01/13/0

18781811.shtml

[4]牛丽丽.辽宁发展现代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2(8):19-25.

[5]王春秋.抢抓机遇 服务大局 全面提升学会能力[J].学会,2013(12):39-44.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机遇优势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画与话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机遇
机遇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