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人的陶染,寺山的终生
——《死者田园祭》怪诞画面中的“自我”表述

2016-06-22杭,夏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林 杭,夏 榕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女人的陶染,寺山的终生
——《死者田园祭》怪诞画面中的“自我”表述

林 杭1,夏 榕2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画面中幻想和真实的交织、时间和记忆的交错、隐喻和诗歌的运用表达了寺山修司丰富的内心世界,不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都毫不避讳地使用影视语言还原出他的内心。

【关键词】寺山修司;女人形象

一、成长与创作经历

寺山修司于1935年12月10日出生在日本东北的青森县弘前市。母亲是家庭的支柱,对寺山很依恋,因此对他从小严加管教,长大之后又阻止他结婚,尽管寺山最后自行结婚,但母亲也总是阻碍寺山与妻子来往,导致这段婚姻也没能持续下去,最后还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直到她逝世。可以说,寺山一辈子都想摆脱母亲,又一辈子都没能摆脱,这种隐秘而复杂的情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寺山修司从13岁时就开始创作俳句,对文学的爱好为之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74年,寺山拍摄了他最个人化的一部影片——《死者田园祭》。

二、“变体”的母亲形象分析

在寺山的电影创作中,“自我”表达时刻在影片中呈现,不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都毫不避讳地使用影视语言还原出寺山的内心。《死者田园祭》是寺山的半自传体长片,影片描写成年阿新对自己少年时代的回忆,穿插了少年和成年阿新的生活状态,时而现实,时而虚幻。

小川太郎在《寺山修司——不为人知的青春》中提到,童年经常被欺负的寺山玩捉迷藏,总是被迫当捉的一方。所以在寺山看来,只有躲起来的一方,才能在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成长,而捉的一方,却被过去永远束缚,不断地重复。影片开头小女孩捂着眼睛,便是表现寺山希望永远躲起来,交代了背景的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寺山不愉快的童年生活,为影片埋下伏笔。

母亲的形象贯穿于寺山一生中所有的影片中。《死者田园祭》中,母亲的脸被涂成灰色呈现在影片中,颜色象征着母亲是阿新心中厌恶的形象,影片中阿新与母亲的博弈也是最为频繁的。阿新与母亲发生冲突之后,只身一人前往恐山,与已逝的父亲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阿新一直受到母亲的约束,母亲不允许他有任何越轨行为,从而致使阿新在性格上趋于女性化,但内心依然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所以他希望能与父亲沟通并得到父亲的认可。

少妇在影片中被视为一个美好形象的存在,在影片中受到了阿新的青睐,她是少年阿新渴望成为大人的标志,所以她的脸色是正常人的肤色。少妇丈夫的母亲在影片中不只一次埋怨她什么也做不好,说明了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只要影片中涉及的母亲角色,都是权力至上的。久而久之,少妇忍受不了丈夫和婆婆,利用阿新对她的好感,想引诱他一路私奔,可最后少妇还是背叛了他们的约定,和自己的老情人殉情。少妇的行为使阿新有些愤怒,当他找到少妇的时候,少妇说他还只是个孩子,这使得阿新生出对现状操控与欺骗的不满。

影片中的妓女怀了不知来历的孩子,被黑衣老叟认作孽种,因脸上长了颗黑痣,而被村里的人视为被犬神附体的不详秽物受到排挤,逼着妓女把孩子淹死了。在村民眼中,婴儿不再是婴儿,而是一颗黑痣、一个畸形。寺山通过妓女的形象表达自己憎恨这个排挤畸形事物的封闭社会。

黑衣老叟的形象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她们的形象很像乌鸦。天空中一只乌鸦飞过,紧接着出现一群穿着黑袍的黑衣老叟行走在恐山之间。乌鸦的形象在日本被视为神鸟,而在《死者田园祭》中,寺山修司把她们定义为社会团体,是残酷、无情、邪恶的象征。

充气女在影片中被作为一个隐喻的代表,靠不断地充气来获得性满足,至于为其打气的对象是谁,她全然不关心,导致最后丈夫出轨和别的女人走了,她也表示祝福,说明男人在她的心中根本就不重要,也进一步强化了女人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影片中,成年阿新希望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篡改回忆,借此不停地反思和寻找真相。几位不同的女性角色在影片中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少年阿新的生活,同时也是“母亲”的不同变体,这也间接表现出寺山修司的个人经历。

在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寺山从“自我”开始思考,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寻找着真相,挖掘出最根本的自己,然后将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画面中幻想和真实的交织、时间和记忆的交错、隐喻和诗歌的运用表达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而“自我”又与真实的世界相辅相成。因此在寺山看来,只有真正解读了“自我”,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魏文庭.寺山修司影像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蒋建兵.诗歌,符号,隐喻——从修辞的角度看寺山修司的实验电影[J].大众文艺,2015,(11):16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04-01

作者简介:

林 杭(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夏 榕(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