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的早期治疗体会

2016-06-21李大银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患肢股骨切口

李大银



6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的早期治疗体会

李大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的早期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21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小于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大于1周,两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植入PFNA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且观察组Ham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发生后,要尽早为患者开展手术,早期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良好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治疗老年患者闭合复位小PFNA治疗

股骨近端骨折在骨科临床诊疗工作中比较常见,且中老年患者是此种骨折类型的好发人群,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为髓内钉固定技术(PFNA),此术式操作简便,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但是,对于骨折手术时机而言,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创伤的早期治疗效果,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121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根据随机方法抽取我院121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病例,患者年龄60~78岁。对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符合股骨近端骨折诊疗标准,患者对治疗情况知情。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71.02±5.0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71.46±5.13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等方面未有显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条件。

1.2排除标准[2]①临床资料不完全者;②年龄低于60岁及超过80岁者;③无法耐受骨折手术者;④术前合并严重感染者;⑤无家属或法定监护人者;⑥多种因素导致无法与其进行正常交流者。

1.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骨折发生时间小于1周时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发生时间大于1周时接受手术治疗。两组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植入PFNA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在C臂机指导下对骨折端进行有效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对术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选择股骨大转子上方3cm作为切口(纵向)位置。逐层分离肌肉筋膜,充分暴露大转子顶点,并在C臂机引辅助下行骨折近端开窗、扩髓等相关处理,将PENA钉插入髓腔,操作过程严禁敲击。根据实际情况对PFNA钉深度、角度进行合理调整,并顺时针旋转插入器使螺旋刀片压缩骨质,同时使其呈现锁定防旋状态。通过瞄准器指引,将近端锁定螺钉正确安装。观察骨折生理解剖位置正确后,清理切口,并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常规使用抗生素。

1.4观察指标[3]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做好详细的统计、分析和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为:①优:术后患肢活动功能较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②良:术后患肢活动功能受到轻度限制,基本实现自理生活;③差:患肢活动严重受限,无法自理生活。总有效率=优秀率+良好率。

2.结果

观察组优32例,良26例,差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优28例,良30例,差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0.62,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例并发症,分别为感染1例,固定针脱落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感染4例,固定针脱落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8%。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Ham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比较常见,目前治疗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逐渐由单一方法向多种术式发展,临床主张严格按照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为其正确选择手术方式。DHS是长期以来股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其设计与股骨生理学特征吻合,可对股骨旋转、弯曲进行良好控制,且在骨折断端压缩、吸收过程中依然能够维持良好的稳定性[4]。但是,DHS后并发症较高。

髓内钉固定技术(PFNA)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型术式,由AO/ASI改良而成,此术式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在高龄病患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5]。进行PFNA操作时,对于髓腔较宽病患而言,主钉能够直接并顺利被插入髓腔,进而减少髓腔血运的破坏程度。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植入PFNA方法,可有效减少螺钉使用量。权威文献研究结果显示,PFNA更适宜应用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诊疗中,其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开展患肢功能锻炼,进而有效预防肌肉痉挛,减少术后并发症[6]。

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已被多数临床工作者认可,但是对于PFNA手术时机而言,却鲜有报道和研究。本研究选取两组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作为对比对象,观察组患者开展早期治疗,对照组骨折发生1周后方执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Ham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不仅容易确定切口位置,且对骨折周围软组织、骨膜的损伤较轻,不会轻易破坏近端骨折部位的血运,因此能够保证骨折良好愈合,进而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治疗时间。

上述研究结果说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开展早期手术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及预后,减少并发症,对患者恢复患肢功能具有显著疗效。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认为由于本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为其确定治疗方案时,要兼顾到老年患者的特征,进一步明确手术指征,保障手术安全操作。同时,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差,可能造成预后不良,应重视对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良好的康复计划。患者出院后,要对其饮食、睡眠进行科学指导,告知其主要注意事项,交代回院复诊时间。

总而言之,股骨近端骨折发生后,要尽早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进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79-80.

2朱天清.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3):49-50.

3王丙刚,刘娜,杨佐明,等.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0):933-937.

4汶勇军,史传道,杜鹏刚,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5):597-597.

5罗家魁.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97-99.

6邓红敏.转子间斜行截骨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髋内翻畸形[J].中医正骨,2015,27(10):17-19.

作者单位: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628001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2.046

收稿日期:2016-3-16

猜你喜欢

患肢股骨切口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