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3例临床观察

2016-06-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 政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湘潭 41110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3例临床观察

刘政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PIS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PIS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失;hs-CRP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PIS)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6%~43%,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稳定性脑卒中患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或血栓形成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始动因素。有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而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导致粥样斑块破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笔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该治疗方法对其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IS患者8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PIS诊断标准[3],且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52~74岁,平均(63.24±8.45)岁;排除出血性疾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无严重功能不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改善脑循环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218) 治疗,100mg/次,1次/d,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124)治疗, 75 mg/次,1次/d,共2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4]拟定。 痊愈:NIHSS 评分减少 91%~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 hs-CR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状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和14d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hs-C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4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的

hs-CRP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5d对照组4313.14±3.8527.48±4.17*10.73±3.18*观察组4314.92±3.7419.57±3.26*#5.45±2.3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皮下和牙龈出血、1例出血肉眼血尿,3出现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与对照组的11.63%(3例出现皮下和牙龈出血、2出现腹部不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IS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发病48 h内呈进展性或阶梯性加重,是一种较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因素与机制共同参与的脑卒中复杂状态,近年来PIS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4]。尽管临床根据血糖控制不良、高脂血症和急性期快速降低血压等导致PIS的因素采用了多种治疗方式,但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呈进展加重,预后较差。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研究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PIS的高危因素和病因[4],因此临床常用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抑制自发性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使阿司匹林失去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能特异性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 受体结合,阻断纤维蛋白原与ADP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的作用。本研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PIS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5]。CRP是人体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能准确反映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观察组治疗7后hs-CRP 水平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14d后hs-CRP水平降低程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2,6]。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PIS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hs-CRP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秀娥,许静,荣良群,等.血清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5):32-33.

[2] 段亚敏,李继,李纳,等. 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尿酸浓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664-666.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 :379.

[4] 赵真, 包正军,罗霄鹏,等.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3(10):890-892.

[5] 邱麟,高正伟,罗志娟,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 hs-CRP 水平的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15, 43 (10): 1043-1045.

[6] 乔伟,王淑贞,庞珂,等.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92-93.

作者简介:刘政(1975-)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E-mail:2425000831@qq.com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60-01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