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河缀语(下)

2016-06-18杨大辛

天津人大 2016年4期
关键词:行宫铁桥海河

杨大辛



海河缀语(下)

杨大辛

天津望海楼

六、海河岸边两行宫

康熙与乾隆被称为有所作为的两个皇帝,经常走出宫阙,巡视地方,体察民情,当然也免不了劳民伤财。天津就为皇帝驻跸建造了两处行宫:一是望海楼行宫,一是柳墅行宫,都坐落在海河岸边。

康熙皇帝多次巡幸天津。康熙二十年(1681)秋末,康熙巡幸畿甸,由南苑顺北运河直下天津,在三岔口乘船观赏了“二水交流下海门”的壮丽景色,也目睹了“连樯集万艘”漕运的繁忙场面,深有感触,即兴赋诗一首:“转粟排千舰,分流纳九河。潮声连海壮,树色入京多。鼓楫鱼龙伏,停帆鹳鹤过。津门秋望远,明月涌金波。”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气魄宏伟,表达出三岔口景色留给他的深刻印象。其后,地方官员为讨好皇上,在三岔口北岸建造了望海楼,供康熙再来时登临远眺观潮,同时在望海楼旁建造一座行宫,有房152间,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康熙为之命名“香林院”。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建造一处皇船坞,存放御舟,供皇帝巡幸天津时乘坐。坞址大致在今北安桥以南,海河西岸。

乾隆皇帝也多次巡幸天津,驻跸海光寺、水西庄与香林院。香林院因年久失修,破旧零落,地方官员进行了维修并扩建,后来乾隆赐名“崇禧观”。津门豪富众盐商为了讨好乾隆,于乾隆三十年(1765)醵资建造一处新的行宫,即柳墅行宫,选址今河东唐家口迤南,面向海河。据《长芦盐法志》记载,行宫“周围大墙共二百四十丈”,“有房五百间”,殿廊亭台备极富丽,奇花异草遍植园中,景色绝佳。天津盐商此举博得乾隆欢心,据史书记载曾在此驻跸八次之多。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在柳墅行宫赐宴招待天津众盐商,并赏赐御书、缎匹、帽帏、荷包等什物,盐商受宠若惊,更甘心情愿地向朝廷“报效”、“捐输”,藉此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为天津社会财大气粗的特殊人物。

乾隆曾为柳墅行宫题写大量的匾额、楹联,当然也要赋诗,但意境平浅,矫揉造作,比起祖父康熙相去甚远。

两处行宫经不住岁月的冲刷,俱已灰飞烟灭,未能保存下来。柳墅行宫在嘉庆六年(1801)遭遇一次特大洪水,房舍被淹坍塌无数,虽经灾后重建,已非当年风貌,后奉谕变卖,拆得干干净净,片瓦无存。崇禧观后归道士掌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法国天主教会猎中,向清政府强行索占,几年后在原址盖起了高耸的望海楼教堂。皇船坞亦已废毁,无迹可寻。俱往矣,惟有海河依旧笑傲风云!

20世纪30年代万国桥开启情景

七、海河上的开启桥

天津早期的桥,有木桥、石桥之分,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桥的跨径不大,因此又营造一种别具特色的浮桥(又称船桥)。浮桥以木船排列河床联缀而成,架设在海河与南北运河两岸之间,有船经过时则从中间开启,船驶过后再重新合拢,不致阻断航运。在浩渺的水面上,十数条大船一字横陈,“方舟铁锁壮金城”,因此被列为清代“津门八景”之一,即“浮梁驰渡”。

清咸丰十年(1860)天津开埠,各国商船纷至沓来,欧风东渐,眼界大开,天津从此面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挑战与精神文明的冲击,并以此为契机激活了向城市近代化的演变。就桥梁建设而言,引进西方技术,延聘外国专家,于光绪十三年(1887)在子牙河上建造了第一座新式铁桥——大红桥。其后又陆续在南运河上建造了金华桥(1888),在海河上建造了金钢桥(1903)、老龙头铁桥(1904)、金汤桥(1906),在金钟河上建造了金钟桥(1907)。不过十几年间,在天津赫然出现上述六座大型新式铁桥,在天津建桥史上堪称跨越式发展。

尤应提出的是,上述铁桥除大红桥外,均为技术先进、结构复杂的开启桥(又称开合桥)。开启桥以机械驱动桥身的开闭,便利大型船舶过往通行,形成水陆交通的立体交叉。1923年由外商达德与施奈公司承包在海河上建造巨型开启式的万国桥(即今解放桥),于1927年10月举行落成典礼。此桥结构流畅,宏伟壮观,开启设备性能良好,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为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天津的开启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数量上,在国内均属于领先地位,无怪乎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赞叹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回眸百年,新式铁桥在天津的出现,是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天津与世界沟通的象征。作为历史的记录:铁桥曾经为天津这座传统的老城展现新貌;作为历史经验:城市的发展必须瞄准世界水平,迎头赶上,不断创新。

(2003年1月)

天津金汤桥

猜你喜欢

行宫铁桥海河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世界首座铁桥开始大修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铁桥
破冰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