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2016-06-17董志尚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内容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能力。而当今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对试训的投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理化教学内容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2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课程性质及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货物贸易流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国际贸易的交易磋商、国际贸易销售合同的条款及缮制、国际贸易销售合同的履行等环节,以及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商检、不可抗力、索赔、仲裁等内容。该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与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吸收国际贸易惯例及其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掌握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会实际处理外贸业务;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也使学生做到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意图,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国的贸易操作同国际接轨。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意义重大,关乎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实践性重视不够

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高校教师,年轻的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就走上讲台,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讲授内容全靠老师自己现在课本教材中的学习然后教授学生;年长的教师因为长期的从事一线教学,曾经的经验可能早已与现在的贸易发展形式脱节,导致本课程讲授的还是过于书面化或者陈旧化。虽然很多高校现在也建立了很多的国际贸易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但是实训室都是通过实训模拟软件来进行实践训练,软件的机械性是很多学生使用过程中可以投机取巧,并不能完全检验出他们掌握的情况。实训模拟软件大都是对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实训,对于很多具体的环节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仍然不能够满足本课程高度的实践性的要求。而很多国际贸易实训基地都只是挂名,很少有真正能给学生提供实训操作机会的实训基地。

(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1.忽视了“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阶段”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有三个环节,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的阶段以及合同履行的阶段。现在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都放在后两个阶段,只是对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阶段简单介绍,重点放在确定交易对象之后的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和合同履行阶段。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当然要使学生了解合同的内容条款,掌握如何去进行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如何在实际中去缮制单证、一步一步来完整的合合法的履行合同。但是,在实际国际贸易业务员的工作中,他们的工作重点则是在前两个阶段,也就是交易前的准备阶段和交易磋商阶段。如何做交易前的准备,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找到交易对象这应该是贸易业务员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授课内容中却总是被忽略,导致学生学了这门课之后只是知道有了交易对象,如何去跟他沟通磋商,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交易对象。这是现在国际贸易业务员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却往往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对于这个无从下手。

2.没有足够重视“进出口商品报价”的讲授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授课内容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章节是“商品的价格”,对于这一章的讲授重点都是放在了贸易术语的换算、商品价格的构成、合同价格条款的缮制以及如何计算交易的收益效率,当然这都是商品的价格相关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经常被忽略,就是进出口商品的报价,现在很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对于这一部分甚至没有讲述或者简单带过。报价一般发生在交易磋商的最初阶,是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业务员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学生在本课程的模拟实训中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出口商不知道如何把出口报价计算出来,进口商不知道对方的报价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致使交易根本无法进行,或者交易双方随便商量一个价格,结果是最后总有一方是亏损的。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是想老师都没有实地到企业做过贸易,如何能教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所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的,要想提高学生实务处理能力,必须先加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与社会上有意向的外贸企业达成协议,给老师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考察学习,也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到能够提供岗位的企业兼职,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纸上谈兵,使授课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的案例也是自己实际经历过的,使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提高授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

模拟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但是单一的国际贸易流程软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限,应该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增加配套相关课程的报关实训软件、报检实训软件、单证实训软件以及货运代理的实训软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参与实训,全面的了解掌握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知识与运用。校外实训基地应该能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接触到国际贸易业的操作,所以,应加大与校外贸易企业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定期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另外,还可以邀请企业资深的业务员或者相关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与老师学生进行座谈,介绍国际贸易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前沿问题,分享工作经验,解答老师和学生关于实际操作的相关疑问。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对知识进行灵活掌握,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对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益处。

(三)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增加对国际贸易第一个环节“国际贸易交易前的准备阶段”的讲授,现在外贸公司的国际贸易业务员主要是操作需找交易对象,交易磋商和缮制合同,而备好合同货物之后的环节,基本上都委托给货代公司来操作了。业务员找到货代公司后,就把货物委托给货代来安排运输,报检、报关等后续的一切事宜。所以第三个环节实际上不再需要业务员实际去操作了,反而在如今国际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第一个阶段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商品的价格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进出口商品的报价”这一部分,如果受课时限制,时间不够的话,建议可以把如何计算每笔交易的收益率这一本部分省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进行进出口报价的核算这是一个基本的技能,学会的如何计算报价,出口方才能够正确的计算报价,知道自己的成本价,了解自己的利润空间是多少;而进口方则能清楚的把握对方的报价能否使自己盈利,或者说达到自己预期的利润。只有学好了这一部分,进出口双方才能无障碍的进行交易磋商,达成双方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贸易,2013(8) .

[2]李画画.基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

[3]王智榕.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该得的几点建议[J].商业故事,2015(2) .

作者简介:董志尚(1981-),女,宁夏吴忠人,河南财政经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内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