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反渎局长,也是“网红”

2016-06-17冯建红张哲

方圆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号方圆案子

冯建红++张哲

1983年出生的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葛鹏起在云南检察系统里小有名气。

除了是一名实力派的反渎局长以外,葛鹏起的标签还有很多。比如,他是法律人里的新晋“网红”,人称“葛帅”,他在微信上开公号做原创,评论社会热点法治事件,分享检察职业经验,开通4个多月,粉丝数便超过6000,成为很多粉丝的“知心哥哥”。葛鹏起还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6年多的工作经验,写成了《检察官的7项核心技能》一书。书上市一个月便加印两次,售出7000余册,在当当网法律类新书热卖30日榜排到了第一名。

依靠技能成长

《方圆》:听说你是全昆明市最年轻的,也是第一个80后反渎局长,你是怎么做到的?

葛鹏起:其实也很简单,依靠技能成长。有一些在司法系统中工作的人很迷茫,一些人甚至偏执地觉得在司法机关干,要想有“前途”就一定得讲“关系”。所以许多人进入检察院,因为没有“关系”,首先想的是“工作没什么意思,再努力也难以往上爬”,于是就干脆混日子。我跟他们的想法恰恰相反,我觉得,当检察官要得到提高,凭借“关系”是不可靠的,那什么是可靠的呢,就是专业技能。

《方圆》:你认为专业技能对一名法律人的成长最为重要?

葛鹏起:如果你下定决心,把法律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去从事,就应该把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我先后在检察机关的公诉、反贪、反渎这3个部门工作过,还调到纪委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在这8年时间里,我换了多个部门,而且每一次都是我自己主动要求的。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这些选择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方圆》:具体到工作中,怎么提高专业技能?

葛鹏起:比如,在工作的时候,我会想着怎么提高工作效率。刚工作那会儿,我电脑打字特别慢,后来就苦练打字,每天腾出时间来练习五笔打字法。慢慢地,我从开始每分钟30多个字练到后来每分钟80个字。后来我又发现,办的案子往往有厚厚几摞卷宗,一点点将文字输入电脑,效率太慢,于是我自己花钱买了扫描笔,就方便多了。总之,干一件事,我想的就是,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方圆》:我发现你很善于思考。这跟你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吗?

葛鹏起:可能是我比较爱读书吧,看得多了想的自然多。爱读书到什么程度呢,我家里六个大书柜都是满的,每年要花一两万块钱去买书,平均一个月至少买20本。

在读书的时候,我也会思考,买了这么多书,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利用呢?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搜索引擎”和“重点记忆”的读书方法。

“搜索引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购买的所有业务书籍都要略看一下,至少要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内容,知道什么知识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就像百度一样,这些业务书籍就是你的整个业务知识的网络,要让你的大脑在这个网络中变成一个“搜索引擎”,需要什么知识,随时能想到在哪本书中,马上能找到。

“重点记忆”就是指重点学习和记忆对工作有实践指导作用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自侦部门工作,没有专业素质,二十几岁的检察官怎么审讯别人?全面的专业素质,是新时代对检察官的要求。

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办案

《方圆》:办案的时候,你会用哪些技能?

葛鹏起:我喜欢借鉴好的传统办案方式,并利用科技手段来办案。

许多朋友都看过一部名为《窃听风云》的香港电影。这系列的电影以“窃听”为主线,到2014年已经拍了3部。身边的许多反贪、反渎检察官看了这系列电影之后都在讲,如果我们办案也能用上电影里的技术手段,那案子就好办多了。事实上,现在各种高智能的职务犯罪行为已经在案件中凸显,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时,如果还一味采用传统的办案方法和技能,显然不能满足办案的迫切需要。

《方圆》:所以说,科技手段非常重要。

葛鹏起:是的。拿手机来说,手机是办案的一个利器。这些年来,我在办案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手中的这个小东西用好,也总结了在办案中使用手机的技巧。我讲其中一个技巧吧,大家可能会发现,在使用手机取证时我们有时候会拍照,或者会拍视频。现在的手机照相和录像在同一个软件上,打开以后要选择是拍照还是录像,这样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取证时间。所以,我建议办案人员最好下载一个专门的录像软件。如此一来,需要拍照时就用手机自带的软件,需要录像时就用专门录像的软件,两个互不干扰,都是一键使用,能大大提高我们取证的速度。

再比如,可以利用网盘打造个人的网上资料库。为什么呢?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外出工作时突然需要用上某个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文书范本,身边没有现成的,要上网去搜索也挺麻烦,还不一定准确,这时就需要自己的网上资料库来满足办案需要。网上资料库可以包括法律法规、文书范本、法律类的电子书籍,以及法律相关讲座的视频资料等。我个人比较推荐一款云存储的免费同步网盘,叫快盘。这个软件的功能很多,比如,在没有安装快盘的电脑上,只要连着网,也可以登录到网站浏览和下载文件。

还有就是利用“检索”技能办案。比如,在查找法律依据和案件信息时,通过对本地区案件判决书和内刊信息的检索获得有用信息。虽然中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每个案件的具体判决,不是其他同类案件判决的法定依据。但是司法实践中,同一地区的司法机关对于同一类法律的司法观点和量刑等方面还是有一致性的。办案时,我们可以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找到办案法院的判决文书,从而分析出这一法院的统一司法观点和裁判尺度。

《方圆》:能不能举个利用“检索”技能办案的例子?

葛鹏起:2015年年初,宜良县检察院反渎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宜良县农机监理站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为拖拉机经销商普某等办理运输型拖拉机(双缸)的落户上牌。办案人员发现,根据法律规定,这个监理站只能办理发动机为单缸的拖拉机上牌落户,严禁超标准、跨地域办理拖拉机落户。

对案件进行评估后,我们认为具有很大的可查性,农机监理站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失职渎职,并可能与拖拉机经销商之间存在行受贿关系。经过调查发现,普某向宜良和汤池两地的农民大量借用身份证,在宜良县农机监理站和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农机监理站违规办理双缸拖拉机落户,并送过钱给阳宗海风景区农机监理站站长。办案人员果断对犯罪嫌疑人普某采取强制措施,普某到案后,对自己的渎职行为供认不讳。

在办理这个案子时,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办案模式,而是利用“检索”技能,发现别的省市曾办理过多起此类案件,其中一些判决书中的证据罗列及分析引导了我们案件证据的收集工作。按图索骥,这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办案能力强不代表领导能力就一定强

《方圆》:作为反渎局长,你的这些办案思路能影响到办案人员,给他们带来改变吗?

葛鹏起:办案能力强不代表领导能力就一定强。我也发现,一个办案能力强的检察官走上领导岗位后,由于单位和上级机关很少开展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加之自己也忽略了管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内部管理上只是走老路,向前任学习,之前的领导怎样管理的,现在还是这样管。遇到新问题时,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管理上小修大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方圆》:那你呢?

葛鹏起:我曾对检察机关的内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办案流程管理薄弱。我发现,到目前为止,反渎局的办案工作还是在走一条经验主义的老路,办案上依赖个人经验,办案质量大部分还是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个人的办案能力和责任心,办案没有一整套严密的流程规则,对于办案的各个环节,也没有相应流程的责任制度,最后就造成了各环节都是全体负责、到最后谁也不负责的状态。

所以,我作为管理者,首先就考虑要对办案进行流程化管理。具体来说,检察机关的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制作流程表的,以反渎工作为例,反渎办案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有三个,一是初查,二是立案,三是侦查。其中由于侦查流程比较复杂,在这个流程之下,还应该细化,再分为10个二级流程: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调取、查封、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查询、冻结,鉴定,辨认,技术侦查措施,通缉。二级流程还可以细化,比如,我制作的询问证人流程表,又分了8个步骤,具体到责任人,每一步都有重点提示。每一个案子,都按照流程来走,有条不紊。

《方圆》:发现你的很多办案思路采用了企业的管理理念。

葛鹏起:是的。把企业管理应用到办案来,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案件查办和项目管理一样,要求我们一次性成功,现在渎职案件只需要两三个办案人员就能查办成功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很多问题不再是办案人员只运用法律知识就能解决的,所以要求我们根据案件的需要组织一群能适应这个案件知识结构,能够调动现有资源,及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参加。

其实,传统的一些办案思路也有企业管理的一些痕迹。例如,办案子都会有风险评估,这个风险管理就是企业项目管理的要素之一。只不过,在我的团队里,我把企业项目管理的各个要素,像成本、时间、质量、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规则。当然,目的还是提高效率。

写书做公号分享职业技能

《方圆》:听说你把这些职业经验都写进了一本书里?

葛鹏起:我的新书《检察官的7项核心技能》面世两个月了,销量还不错,出乎我的意料。8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当时就特别想找一本书,能够指导我如何提高自身技能,并教我怎么样跟法律人打交道,但遗憾的是没找到。工作6年后,我发现还是没有这样一本书,就想,要不然我来写吧。那时候,我手里有平日陆陆续续写的数万字的文章。有一天在微博上,很偶然地联系上了一个出版社的编辑,把我写书的想法跟他沟通了一下,没想到对方很有兴趣,并因此敲定了出书的思路。

《方圆》:这本书有30万字,你写了多久?

葛鹏起:2014年一整年,除了办案,我几乎都在码字。我不放过一点零散时间,比如,去办案子的路上,可能有半小时或一小时车程,利用这段时间我便构思,想好今天晚上回去写什么,用手机记录下要点,回到家就一鼓作气写一段。那年除夕我都还在码字。

很多人问我哪来的激情。我觉得自己有点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永远想干有意义的事情。每次有机会,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所以一个案件线索到了我的手里,我肯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

怎么算尽力呢?比如有一次,我们定了周一是抓捕时间,但在这之前的周末,我一个人开车到了要抓捕的嫌疑人住的小旅馆附近,熟悉了地形,确保周一到了之后,能够迅速的完成任务。关于这种工作态度,在我的书里也有体现。我希望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困惑于为什么自己得不到提拔,要多想想工作的时候如何干得更好。只要自己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努力会得到回报。

《方圆》:在一些老检察人眼里,你还年轻。写这样一本工具书,会不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葛鹏起:年龄跟阅历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做得多了,阅历自然就有了。法律是操作强于理论的学科,案子办得越多,技能提高越快。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公诉人办理100个案子,才算合格。当然,100这个数字只是一个数量上的约数。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我在公诉做到第98个案子的时候,调去了反贪,后来为了圆自己100个案子的梦想,又主动申请办了4个公诉的案子。说这些什么意思呢,我写书的受众是刚入行的年轻检察官,我工作了8年,经历了很多新人必经之路会遇到的问题,更了解他们的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算得上经验的东西,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事实上,新书面世后的销量,也印证了目前很多年轻检察官真的需要这样一些指导。

《方圆》:除了书,你的公号似乎也很受欢迎。

葛鹏起:我开通公号4个多月,粉丝数超过6000个,这给了我很多信心。当时创立公号,就是希望自己在法律方面的所思所想,有一个与别人沟通的渠道。开始会觉得好玩,现在则有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我的文章有很多是讲职业选择和提高技能的内容,总会收到大量热烈的反馈。比如,常有人问我,他该选择当检察官还是法官呢,应该在哪个业务部门发展呢等。他们诉说着自己的青春迷茫、职业选择的困惑,我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去给他们解疑答惑,时间长了,我感觉自己像个“知心哥哥”,责任也觉得越来越大,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公号的另一大收获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收获了很多友谊,从别人身上也学了很多。我出书时,法律圈的一些“大V”给我了很多支持,这些人我甚至没有见过,都是通过网络相识、相知。这种意外的收获,也是我喜欢做公号的动力吧。

猜你喜欢

公号方圆案子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金块藏匿在哪儿
拒绝“标题党”,时政类公号还能怎么拟标题?——北青报政知系列公号操作经验谈
公号界的“世纪难题”,如何破解?——以“政已阅”公号标题制作为例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