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6-06-17周强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乡亲瑶族扁担

周强

麦琼方的母亲文化虽然不高,但心里有大爱,“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正是她留给儿女们的优良家风。37年前,身为医院洗衣工的麦琼方到山里探望曾照顾过的瑶族大姐,当地农村的贫困让她震惊。受母亲的教育与影响,她走上了募集物资助困的漫漫公益路。

37年来,麦琼方用坏了近20根扁担,为贫困乡亲送去30余吨自筹的物资。如今,年近花甲的麦琼方依然走在挑担下乡的公益路上,她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己所能为贫困乡亲送去更多温暖。麦琼方挑担独行公益路的善举被网络曝光后,网友们称她为“扁担姐”,她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

洗衣女工有颗金子般的心,独自挑担下乡去“助困”

1979年,20岁的麦琼方成为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里的一名勤杂工。一天,麦琼方到住院病房换床单,看到一个瑶族大姐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从别的病友那里得知,这位瑶族大姐家里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抽不出人来陪护她。她做手术后,一日三餐都是病友代买,有时没人代她买饭,只能饿着。

了解到这种情况,麦琼方动了恻隐之心。她和那位瑶族大姐攀谈了几句,笑着对她说,从现在起,我给你送饭,你只管安心养病!

此后每到饭点,麦琼方总会准时推门进来,把专门为她烹制的病号餐送到她的床前。

原来,麦琼方那天回家后,把想为无人照顾的瑶族大姐送饭的想法说给了母亲,一向乐善好施的母亲十分支持女儿的举动。于是,每到开饭前,母亲就会把做好的营养餐送到医院,再由女儿送到瑶族大姐的病房里。麦琼方的母亲不但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还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拿出最好的东西给病人吃。

一个多月后,瑶族大姐病愈出院。回家前,她对麦琼方千恩万谢,并留下了自己家里的地址。

五一节到了,麦琼方惦记着那位出院的瑶族大姐,她叫上几个平时玩得不错的姐妹,先是坐车,后来坐船,然后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瑶族大姐所在的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洋屯。

走进屯里,麦琼方被当地群众的贫困震惊了,屯里百余户人家,家家都是用石头砌起的屋子,房顶大都用茅草遮挡,多雨季节,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很多人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到了冬季,只能靠煮芋头充饥。

更让麦琼方震撼的是,村里许多人家缺衣少穿,一对兄弟竟合穿一身衣服,谁有事出门,衣服由谁穿,不出门的就在家光着屁股。村里光着脚乱跑的孩子比比皆是。患病住院的瑶族大姐家里更可怜,一家人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乡亲们的贫困让麦琼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返回市里后,平洋屯乡亲的贫困一直在麦琼方脑海里挥之不去,想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想法愈来愈强烈。母亲的文化虽然不高,但心里有大爱,“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正是他们家的优良家风。麦琼方幼年时,经常跟着母亲上街给流浪汉理发。因此,对于女儿想为瑶族乡亲做好事的想法,母亲一百个支持。

于是,麦琼方发动要好的姐妹们捐粮捐油,不穿的衣服也拿出来,她准备把这些东西送到平洋屯。姐妹们对她的倡议纷纷响应,有的从家里“偷”油“偷”面,有的把家里的粮票“偷”出来换成了大米。很快,麦琼方筹集了数十斤大米、面、油,还有几十件衣服。

随后的一个周日,麦琼方和姐妹们出发了,她们一路舟车劳顿,手提肩扛,把筹来的米面油、衣物等送到了平洋屯。到达村里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乡亲们看到麦琼方送来了这么多急需的东西,纷纷围了上来。麦琼方按照每户村民的贫困程度,把物资分了下去,一位领到两斤大米的阿婆攥住麦琼方的手,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真是大好人呀!”而一位领到鞋子的男孩,穿上鞋子后,更是咧开刚掉乳牙的嘴蹦了起来。

第一次送“温暖”回来,麦琼方与那些深山中的贫穷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决定把为乡亲们“助困”的行动坚持下去。

为了筹集物资,麦琼方成了不折不扣的“乞丐”。她见到熟人就问:“你家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吧!”“听说你家被子要换新的?旧的还要不?”邻居、同事、朋友经常被麦琼方反复询问。他们对麦琼方的助困之举很是支持,纷纷把不穿的衣服或更换的被子拿过来。筹到需要的衣服和被褥后,麦琼方还要细心熨烫、消毒,然后打包,准备运进山里。

由于下车或下船到村里,还要走一段山路,光靠手提、肩扛,根本运不了多少东西。听从母亲的建议,麦琼方专门到农贸市场找人做了根扁担,下车或下船后,她就用扁担挑着两大包东西,一步一挪地送到村里。

1979年6月底,麦琼方用扁担完成了一个人运送助困物资进山的壮举。从此,她开始了挑着物资为贫穷乡亲送温暖的漫漫公益之旅。37年,麦琼方就这样走了过来,从青春少女一直走到年近花甲。

挑担途中跌入深谷险丧命,痴心不改脱下毛衣送乡亲

37年来,麦琼方一般每隔一个月都要去一次乡下,随着收集到的物资越来越多,她扶贫助困的足迹从田林县平洋屯延伸到右江区、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

麦琼方毕竟是柔弱女性,每次带着数十斤甚至近百斤重的东西坐车上路,然后挑担送到村里,对她的体能和意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些村子偏远路难行,遇到危险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她还险些丧命。

1985年7月的一个早上,麦琼方带着筹来的两麻袋衣物又出发了,她这次助困行动的目标是隆林县德峨乡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子很偏僻,要走很长的山路,路陡且窄,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十多米深的山谷,麦琼方此前来过这里一次,村里许多孩子连鞋子都穿不起,这一次,麦琼方筹来了两麻袋衣物,足够村里每人一件了。

那天,麦琼方坐车到德峨乡后,剩下的几公里山路就要靠步行了。她先吃了点干粮,好让体能更充沛些。随后,她拿出扁担,挑起两大袋衣物就出发了。

俗说话,远路没轻担。麦琼方挑着七八十斤重的衣物本来就有些吃力,再加上路不好,她只能走上百十米,就停下歇一歇,然后揉揉被压得红肿的肩膀,捶打几下酸痛的腰,再深吸一口气,又挑担前行。

一路上下了几场阵雨,山路变得更加湿滑。麦琼方在路边折了个棍子,拄着棍子保持身体的平衡。下午4点左右,她走上了最艰险的一个路段,走过这段路,前面就好走多了。麦琼方歇息几分钟后,重新上了路。

麦琼方走到那段只有一米多宽的悬崖路时,绷紧了神经,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正艰难前行时,她突然脚下一滑,整个身子的重心向拄着棍子的一侧倾了过去,只听“咔嚓”一声,不堪重负的木棍折断了,伴随“呀”的一声惨叫,麦琼方连人带物掉进了10多米深的山谷,她顿时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躺在谷底的麦琼方才苏醒过来,睁开眼睛,天上的星星像是在凝视着她,山谷里间或传来几声鸟叫,四周一片静谧,麦琼方这才清楚,她已经昏迷十多个小时了。黑漆漆的夜里,一阵恐惧袭上心头。

终于挨到第二天早上,几个从上面经过的村民听到了麦琼方的呼救声,这才发现了她。一个村民对着前面的村庄一阵吆喝,很快赶来十多位乡亲,他们下到谷底,小心翼翼把麦琼方扶了起来,然后七手八脚地把她往上抬,腰部的剧烈疼痛让麦琼方倒吸几口冷气。那次事故过后,她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村民们把麦琼方抬到了安全地带,那两大袋衣物也被搬了上来。得知麦琼方是为他们送衣服的,不慎跌入了山谷,乡亲们感动得泪水汪汪的,他们轮流把麦琼方背回了村子。

麦琼方在村里养了两天伤,各家都拿出最好的东西款待她,一个80岁的阿婆把家里唯一的母鸡杀了,炖了鸡汤给麦琼方喝。麦琼方急着回去上班,乡亲们把她护送到乡上的车站,和麦琼方依依惜别。

结婚后,待人热诚厚道的丈夫不但支持她的善举,还和她一起挑着物资进山。受到他们的感染,儿子韦晶也喜欢帮助别人,4岁那年,麦琼方给儿子做了根小扁担,一家3口挑担进山,看望那里的乡亲们。

1992年1月的一天,麦琼方和丈夫、儿子带着筹来的物资又出发了,他们这次要去的是右江区达江乡的一个村子。他们先是坐车到了阳圩镇,又坐船前往要到的村子。当他们下船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村里后,对麦琼方早已熟悉的乡亲们呼啦围了过来。

麦琼方让丈夫维持好秩序,她给乡亲们分发衣物。发完衣物后,其他乡亲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只有一位老太太没有动,满脸都是失望的表情。麦琼方问后才知道,阿婆没有分到适合她穿的衣服,眼看就要过年了,她有些不甘心。

麦琼方不想让老人失望而归,她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脱下外衣,指着自己身上的蓝毛衣,说:“阿婆,您觉得我身上的这件毛衣怎么样?”那老人眼睛一亮,随后又摆摆手说:“好是好,可那是你身上穿的,我怎么能要呢!”麦琼方麻利地把那件毛衣脱下来,递给老人,爽快地说:“没关系,我回家再织一件,您穿我这件,开开心心过个年!”那老人接过毛衣,感叹着说:“孩子,你真是个大好人呀!”

37载挑担助困乐此不疲,“扁担姐”走红网络荣登“好人榜”

长达37年挑担下乡助困的过程中,麦琼方也有过放弃的想法。2004年1月,麦琼方遭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她失去工作待岗在家;同年,家里的顶梁柱、一直支持她的丈夫突然病逝。那个时候,她的儿子韦晶刚上高中。内心的痛苦加上窘迫的家庭现状,让麦琼方有了放弃下乡助困的念头。

丈夫去世后第二个月的一天,麦琼方正在家里养病。这时,敲门声响了起来,她挣扎着下床去开门,只见门前站着几位衣着朴素拎着袋子的乡亲,麦琼方一眼认出,这几个乡亲来自右江区汪甸乡六核村东谷屯,其中一位是和她较为熟悉的谭大哥。

麦琼方赶紧把乡亲们让进屋,给他们泡上茶,谭大哥说,乡亲们听说你身体不好,家里又遇到些事情,特派他们过来看看。“妹子,你是个好人,一定得坚强起来,乡亲们在家里每天都为你祈祷,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说着,谭大哥从袋子里掏出一只捆绑着仍在扭动挣扎的鸭子,对麦琼方解释:“这只鸭子是村里坐轮椅的教师谭保华让我捎过来的,谭老师想让你杀了补补身子。另外,村里92岁的梁奶奶也让我带来了几个鹅蛋……”

乡亲们的关心和朴素的问候让麦琼方感动得流了泪,那段时间,她已经接待过几拨专程从乡下来看望她的乡亲了。乡亲们的感恩和热诚深深打动了麦琼方,她决心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走好人生路,并把自己的善举进行下去。

麦琼方不甘于待岗在家,她在市郊租了十多亩地搞种植,又找了两份兼职。不忙的时候,她蹬着三轮车到市内各个小区募捐衣物,很多居民和她混熟了,有了不穿的衣服,还打电话给麦琼方,让她过来取。

麦琼方在楼下的单车棚里放了两个大木箱,木箱专门盛放募集来的物资。多年来,麦琼方和这些爱心市民达成了默契,居民家里有不穿的衣服,或吃不完的米面油,离她家近的,都会悄悄地送到她放置的两个大箱子里,然后悄悄地离开。麦琼方每个月就将这些衣物整理、消毒,分好尺寸,然后分批挑到山里去。

麦琼方扶贫助困的善举进行了几十年,除了身边的亲友,知道的并不多。直到有一天,儿子韦晶帮她在网上发帖求助,麦琼方的善举才进入公众视野。

那是2012年春节前,麦琼方惦记着巴马的6个孤儿和一位孤寡老人,为了给他们筹够足够食用一年的大米,麦琼方一个人在百色市区奔波,到处化缘,听了不少冷言冷语,吃了许多“闭门羹”。对于这些委屈,麦琼方早就习惯了,可眼看春节将至,她筹集到的大米却很少。

韦晶看着妈妈整天辛苦奔波,筹来的东西却不多,就对愁眉不展的母亲说:“你要多少米,我帮你弄去!”

麦琼方对网络一窍不通,看到儿子口气很大,半信半疑地说:“你整天憋在家里不出门,去哪儿给我弄去?”韦晶笑着说:“老妈,现在献爱心也应该与时俱进……”

韦晶把母亲给巴马的孤儿及孤寡老人捐献大米的想法发到了“百色爱心QQ群”,在爱心网友心怡的建议下,韦晶带着母亲找到了百色市团委,在团市委协助下,一场“乞讨百家米,养育状元娃”的募捐活动在百色森林广场进行,没多久就募集到1000斤大米。这次爱心活动经过网络传播,还引来一家汽车店的老板找上门,愿意出车把这些米和麦琼方募集的衣物运送到巴马去。

通过这次爱心行动,麦琼方意识到了网络力量的强大。更没想到的是,网友对她30多年来挑着扁担下乡助困的善举十分钦佩,给她起了个“扁担姐”的名字。一时间,“扁担姐”的名字在百色市民中流传。

经历这件事后,麦琼方的助困公益路不再孤单,只要她把需要募集的物资及助学款项发到网上,就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响应。她募集到的衣物和米面油也越来越多,下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右江民族学院大二学生何开划周末或课余时间,经常带着同学去帮麦琼方整理衣物。帮助麦琼方的还有医生、公务员、企业老板,甚至还有农民工。

37年来,麦琼方用坏的扁担将近20根,运送助困物资粗略统计也有30余吨。除此之外,她还资助了87个孩子读书,替27名老人养老送终。麦琼方不但入选“中国好人榜”,还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一等奖、“百色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对这些荣誉,麦琼方看得很淡。让贫困的孩子都能有读书的机会,让贫困的人们能吃饱穿暖,让助人的精神变成“家风”继续传承,是她最大的愿望,她也将会为这个朴素的愿望继续自己的善行。

编辑/尤雅

猜你喜欢

乡亲瑶族扁担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路遇乡亲
老来心事
点赞
挑扁担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
彩虹扁担
当猫邂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