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旅游地理中旅游安全与备品类问题的解答

2016-06-17张丽娟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吉林长春130000

地理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旅游

张丽娟(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浅谈高考旅游地理中旅游安全与备品类问题的解答

张丽娟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高考题对选修教材旅游地理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知识。然而笔者在分析近年高考题时,发现对“旅游安全及备品”知识的考查从无到有,是一个新趋势。例如2014年、2015年的全国新课标I卷42题均以此命题,2015年的全国新课标II卷36题也有所涉及。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该部分知识是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中“保证旅游安全”框题下的内容,由于比较“接地气”,与生活关联强,教师往往对该部分内容处理得比较简单。然而许多考生在作答时脑海中没有建立知识体系,又不能深挖情境材料,缺乏旅游生活体验,回答问题时分析不全面。本文从构建体系、总结概括、结合情境等方面,浅谈旅游安全与旅游备品类问题的解答。

一、构建体系,活化理论

1.旅游安全的概念

旅游安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旅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交通安全;二是在旅游地的安全问题,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高中地理一般主要分析后者。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图1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旅游安全,我国山区夏季暴雨后易发生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滨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威胁,因此出行时要关注天气、水文及交通路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出游准备

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时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一般考虑地形、气压、太阳辐射、雨水、气温等,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由于旅途中游客体力消耗大,因此旅游备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表1列出了常见备品。

表1

二、结合情境,全面分析

试题中往往提供丰富的图文材料,给予了逼真的情境。需要“心临其境”、提取材料,根据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条件,全面分析需要防范的安全问题及准备用品。

1.常见安全防范问题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8月份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非洲尼日利亚沿海热带雨林气候区,我国相关人员在此建设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南极旅游需要防范的问题:酷寒、烈风、强紫外线辐射、游轮碰撞冰山、晕船等。

青海湖旅游需要防范的问题: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气压低、昼夜温差大及多大风等。

2.常见安全备品及注意事项

巴厘岛:需准备防晒防热物品(太阳伞、太阳帽、墨镜、防晒霜、单薄衣裤等);需准备游泳戏水物品(游泳衣裤、沙滩鞋);需备防热带传染病防蚊虫药品;需备防雨防雷电物品;需注意了解当地礼俗和宗教禁忌。

古“丝绸之路”游、楼兰古城遗址、罗布泊等神秘探险游: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食品;带好防晒防暑药品;带好防寒衣物;带好防风沙物品;带好导向用品和通讯工具等防迷向、迷路。尽量选择鲜艳颜色的帐篷或衣服。

西藏: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

三、未雨绸缪,措施先行

1.安全防范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

旅游管理部门一般都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规定,旅游者要遵守旅游区的安全保护规定,注意森林防火,避开军事禁区、保密设施等,避免在无人管理或尚未开放的、危险的山区游玩。

(2)采取工程措施

滨海地质公园在陡崖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安徽黄山修建有众多观景台,在方便游客观景的同时还保障了游客安全。

(3)深化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旅游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前,来自英国的10岁小姑娘蒂莉发现海水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这是地理课上学到的海啸前兆,由此发出海啸警告。她的旅游安全意识拯救了100多名游客逃过了海啸灾难。

出游时导游多次提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这是加强旅游者的安全意识的教育。游玩、照相时尤其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地点和角度。

(4)加强安全宣传

很多公园、游乐区一般都设立安全警示牌,悬挂紧急通道的宣传牌。

(5)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中旅游商业服务设施直接与游客的安全相关。能够接待游客下水游泳的海滩要配备适当的救生员,完善救助设备,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6)掌握求生方法

自助探险游时,被困野外的求救方法: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点燃烟火;用声音和反光信号呼救;在地面上显示SOS字样或用颜色鲜艳的衣服进行求救。

在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北半球):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其年轮,宽面指示南方;找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稀疏;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朝南;观察岩石,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利用手表辨识:手表放平,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就是南方。

2.应对常见旅游安全问题时采取的安全措施

(1)峡谷漂流

穿着救生衣;不要随意游泳;带备用衣服,做好防水措施;带足野外救生用的通信工具、地图、食品、药品等;选择温暖的天气等。

(2)游客滞留

游客——理性地选择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在游览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共秩序;理性地对待出现的交通不便、人多拥挤等实际困难,做到文明旅行。

景区——科学地判断自身的接待能力,可采取预约订票的方法,限制游客人数;对景区游客人数、交通住宿条件等信息及时公布;一旦发现游客超出饱和量,就要及时地调节和疏导;对站点设置、车辆调配、应急疏导等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

(3)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

政府管理人员——限定禁止游人进入游玩的区域;在钱塘江沿岸设置警示牌、悬挂宣传牌,用广播、电视、手机提示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江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钱塘江潮来临季节,政府要多安排专人为观潮者的安全护航等。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旅游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