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模型研究

2016-06-16

丁 艳 艳

(西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模型研究

丁 艳 艳

(西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摘要: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06—2013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说明此模型具有合理性。利用该预测模型得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预测值,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法学本科毕业生;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数量预测

0引言

近年来,法学本科专业一直是“热”招生、“冷”就业。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9 806人,2013年其人数已上涨到122 676人,涨幅达到了6.19倍[1]。与此同时,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却处于持续低迷状态。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2015年,本科法学专业连续6年位于“红牌专业”之列[2—6]。就业从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长远来看,法学本科大学生就业又涉及到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进程。因此,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迫切且具有重要性。目前,针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法学本科毕业生人数的研究较为欠缺。但根据市场供求理论,毕业生的数量对其就业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模型,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预测,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构

回归分析的主要步骤:根据样本观察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从而求出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进行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i=β0+β1Xi+μi

其中,Yi为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β0和β1为待估参数,μi为随机干扰项。

2法学本科毕业生数据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据记为Mt,对其进行取对数处理。将2006年记为序号t=1,逐年类推,2013年为序号t=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人数与年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预测。

对表1中序列t、LN(Mt)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均通过了F检验、T检验。即本文建立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回归方程为:Y=11.487 52+0.032 846X。

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2006—2013年的预测值,通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进行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和图2所示。

表2 模型汇总表

表3 方差分析表

表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回归方程检验表

由表4可以看出,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06—2013年法学本科毕业生回归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回归方程可以用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

3结语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对其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其就业状况又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国家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预测模型,通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通过该模型预测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4—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生数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卢宏业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37

收稿日期:2015-11-09

基金项目:西北政法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六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项目编号:2015FXM13)

作者简介:丁艳艳(1988—),女,陕西榆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3-0090-02